从甘肃的祁连山脉一路往南,攀上云贵高原,沿着长江一路东奔至洞庭湖平原。2014年,加多宝的公益地图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在这幅公益地图上,加多宝团队看到了无数寒门学子为梦想而奋斗的身影。
在甘肃临洮,遭遇家庭变故的复读学子师学胜“坚强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切”,拔得当地高考文科状元头筹,拿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在贵州大方,因奶奶去世“感觉自己一夜之间就长大了”的农家子弟康圣洋高中坚持假期打工,高三一个学期只拿了父亲1000元,高考高分考取华中科技大学。
在湖南永兴,遭遇坎坷求学路的朱明志高中3年坚持带着瘫痪妈妈上学。考取大学后,他仍然坚定带着妈妈去读书的信念。
对于加多宝而言,帮助并见证这些学子完成学业,将它的公益地图一点一点地描绘到祖国的各个角落成为了最朴素的愿望。
投身公益,对加多宝来说并非权宜之计。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使加多宝自成立之初就已流淌道德的血液。早在2001年,加多宝就迈出了公益事业的第一步。这一年,规模有限的加多宝怀着懵懂的慈善之心拿出5.3万元,在温州发起了对13名当年考入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的资助,也开启了这条漫漫助学路。
“那个时候,我们对怎么做公益是没有概念的,就有一个很简单的想法,有人有困难了,企业能赚到一点钱就帮助他。”加多宝集团品牌管理部副总经理王月贵说。
在14年的公益历程中,加多宝突破了单纯的用资金资助学生的传统模式,通过为受助学子提供勤工俭学、参与公益的机会,帮助他们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和公益意识,进而实现“受助、自助、助人”的角色转变。从公益活动的“受助者”成长为“主动参与者”,在活动中体验到自助与助人的成就感,这也正是加多宝独有的“发展型助学”模式价值所在。
身为受助者,康圣洋对于公益事业就情有独钟。他在“加多宝·学子情”助学金的申请表上写道:“大学期间想多参加校内外的公益活动,帮助他人,回馈社会”。
“一直都很向往大学生活,现在有了加多宝和众多好心人的帮助,让我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也让我有机会成长为一个有作为的人。”朱明志表示,自己日后也一定会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这种爱心传递下去。
不同于普通意义上对贫困学子的单纯捐助模式,加多宝在捐助学子的同时,更注重发挥受助者的主动性,关注受助者的未来成长以及公众的参与性。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学子资助、“一堂课”支教、爱心义卖等形式,整合社会资源,建立起一整套相互关联的助学体系。在帮助贫困学子解决上学难题的同时,引导学子从单纯的受益者升级为助学理念的传承者和实践者,使这种体系成为带动人才回流的一种可持续性助学模式。
14年来,加多宝不断创新企业参与公益的方式,以“加多宝·学子情”为助学品牌项目探索发展型教育,引导受助学子“以善促善”、反哺社会,完成“受助”、“自助”到“助人”的转换。以玉树地震灾后扶贫项目,探索建设型扶贫模式,帮助当地人民自力更生重振经济,实现物质与精神脱贫协同发展。
不论是发展型助学,还是建设型扶贫,加多宝10多年来在公益事业上探索和投入的脚步从未停歇。对于这份执着背后的驱动力,在夏楠看来,跟公司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有关。加多宝的企业文化包括“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个人核心能力”4个层面,其中“个人核心能力”的第一条就是仁爱廉洁。“我们认为,爱是一种能力,你能够去爱别人,一定有能力把这种爱转化为一种行动。在这种基因的传承下,加多宝才会坚持不懈地去做公益事业,通过这种爱的方式不遗余力地去推广,坚持下去。”夏楠说。
今年,加多宝增加了战略合作伙伴,希望影响更多公众加入到公益助学的行列中,寻找身处寒门、仍坚持梦想的学子,帮助他们走进理想学府,改变命运。中国青年报社也在全国范围内寻访10名高考成绩在本科分数线以上并被高校正式录取的品学兼优贫困学子。此外,CCTV-1《开讲啦》也成为“加多宝·学子情”公益助学项目的合作栏目。
加多宝认为,公益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政府、企业或是团体行为,更应该是社会全体民众的集体意识。加多宝愿意负起表率的责任,通过对社会公益的投入与探索,为公众树立信心,引导公众共同参与,以一个善念激发每一个人心中的善念,以一个善行推动无数善行。(朱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