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版:北京国际魔术大会特刊    上一版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9月19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戏法延绵 世界共享

——探寻中国传统戏法的非遗保护与发展之路

北京联合大学 王蓉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9月19日   12 版)

    魔术师在南锣鼓巷为鲁甸灾区募捐。尹家和摄

    全国巡回魔术讲座(北京站)。王建杰摄

    参加讲座的魔术爱好者。王建杰摄

    魔术师与志愿者合影。张迪摄

    提姆·埃利斯讲座现场氛围浓烈。张迪摄

    简·阿伦向魔术爱好者展示表演技巧。叶冰冰摄

    魔术道具展(一)张迪摄

    魔术道具展(二)尹家和摄

    魔术道具展(三)张迪摄

    近日,在北京市昌平区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魔术大会顺利落下帷幕。本次大会上,除了来自国外的魔术大师为观众带来精彩纷呈的魔幻艺术盛宴外,中国著名魔术大师秦鸣晓、房印庭、李宁、傅琰东等也带来了别具一格的中国魔术。

    大会评委会主席、中国著名戏法大师秦鸣晓告诉记者,通过本届大会,看到中国传统魔术受到如潮好评,他更加看好中国传统魔术的未来发展。

    身为清朝宫廷魔术第四代传人,不久前,秦鸣晓刚刚被确定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宫廷戏法”传承人。这是他自15岁从师杨小亭以来,魔术生涯第54个年头。今年他69岁,肩上又多了一份中国传统魔术“非遗保护”的重担。

    中国传统戏法的困境

    中国是世界魔术发源地之一,在历史上魔术被称作戏法,幻术,最早的记载见于汉代的《百戏》。原始社会,先民对自然的崇拜而逐渐形成了巫术,那些掌握了幻术技巧的人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他们就是最早的魔术师。

    时间的车轮向前行进,各类戏法也逐渐成熟,百姓对巫术的认识也从一开始的畏惧,转变为对戏法的欣赏。大家也都见怪不怪,各种魔术戏法节目开始在民间街头巷尾流传,并以一种卖艺求生的生存手段健康地发展着。

    直到100多年前西洋魔术传入中国,引起学习西洋魔术的热潮,才改称为魔术。西洋魔术的传入的确为我国魔术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也给我国传统戏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作为我国魔术精华的传统魔术戏法在炎黄大地上却遭遇了考验。

    越来越多的青年魔术师学习西方魔术,我国传统戏法的舞台好像越来越小,中国传统魔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魔术,成为每一位传统魔术表演艺术家心头的阴霾。

    走“生产性保护”的传承路

    谈到中国传统魔术遇到的发展,FISM(国际魔术联盟)主席多美尼克·丹特表示,困境是存在的,但并不是不可解决的。他很看好中国的魔术发展,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特色的魔术表演将征服更多的观众。

    以前,传统戏法行内人的门户观念和行班思想,很保守,有很多的要求和限制;但现在,中国传统戏法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迎接产业发展,在市场中焕发生命力,从而真正实现“非遗保护”,更好地实现传统戏法的传承发展。

    秦鸣晓表示,希望能借本届魔术大会的契机,摸索中国传统戏法的产业化包装、运作、传承的道路,走一条有生命力的“生产性的保护”的传承之路,这样才可以走入良性循环,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弘扬。

    病态的模仿式发展让我们反思,一味的“拿来主义”是完全行不通的。中国传统戏法蕴含着我们中华文明的独特品格和民族气质,要使传统戏法得到传承的同时,还要将其“创新发展”,保留传统认同感和历史感的同时,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保持其强盛的生命力。

    不断提升传统戏法“非遗保护”的传承能力,推动传统戏法“非遗保护”的“活态”传承,才能让我国传统戏法的生命活力得到更好的延续。

    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而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秦鸣晓表示,想收真正能为魔术事业做贡献的徒弟继承我国的魔术事业。”

    中国传统戏法的国际视野

    传统戏法是我国传统魔术的根基,是魔术历史发展的见证,还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作为一种文化传承,是人类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文化硕果,传统戏法中蕴含着延绵不断的文化积淀,传统戏法“非遗保护”在世界范围内的流传和发展,将促进魔坛开出更璀璨的花朵,将人类文明推向新的高度。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世界现代魔术与中国传统戏法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传承和创新的关系,现代魔术吸取了传统戏法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下的一些东西,创造出更贴近观众的魔术。我们在传承发展的时候,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魔术将更具生命力。

    IMA主席托尼·哈悉尼认为魔术的起源地就是中国,中国的传统魔术有很深的历史底蕴,现在西方的确发展了更多更好的技术,但他同样看到中国特色的魔术仍然具有强盛的生命力,他希望未来为更多的中国魔术师颁发梅林奖。

从教材到教育,打造魔术师成长之路
戏法延绵 世界共享
中国魔术:不忘传承勇于创新
“魔术热”催生昌平文化惠民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