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起,青岛市城阳区推广建设公众体育休闲中心,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广泛培养足球兴趣,抛弃锦标主义的功利思维,在普及中选育拔尖苗子,最终成就了周边公认的“足球高地”。(本报9月26日头版头条报道)
足球如何振兴?这一问题,一直困扰国人。正在举行的仁川亚运会上,男足持续低迷、女足历史最差,中国足球的成绩单又是不及格。振兴足球,不能光靠喊口号。城阳的做法,或许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
近期,有媒体报道,深圳展鹏足球场艰难运营12年后,最终遭拆除,这片每周可接纳约300支业余球队的绿茵场或将被两栋高档写字楼取代。
巴西世界杯期间,新华社播发评论称“中国还‘玩不起’足球”。评论说,荷兰足球强大的背后,有一个庞大的草根足球体系静悄悄地生长。而在中国,别说足球场,不少城市社区连配套全民健身设施的规定也成一纸空文。在寸土寸金的中国土地市场面前,足球场地太过奢侈,中国还“玩不起”足球。
这背后隐藏着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事实:中国虽是人口大国,但论及足球人口,却是小国。中国大众体育不发达,也就难以支撑起足球强国。
建设球场与经营土地之间,到底是不是对立关系?
以城阳区白沙河运动公园为例,为了建设这片占地90亩的公共休闲体育中心,当地投入4300万元,政府也因此失去约2.7亿元卖地收入。从表面上,只出不进,这一公园的建设成本约3.1亿元。但公园建成后,极大提升了其周边小区的配套条件,商品房价格从每平方米四五千元涨至七八千元,而且销售火爆。甚至有开发商主动找到政府,愿意为社区休闲中心出资,等于为小区做配套了。由此,当地土地附加值大为提升。
城阳区大力建设球场的做法,给各地执政者一个启示:经营土地与建设球场之间,并不矛盾。搞好社区公共活动空间,既能增强居民生活幸福感,又能提升周边土地的附加值,二者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的共赢关系。
发展足球事业,关乎体育强国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南京青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曾表示,“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要搞上去,这是一个体育强国的标志。
搞好足球,就是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以足球强国荷兰为例,该国共有3300多个足球俱乐部,其中超九成是基于社区的业余俱乐部,每15个荷兰人中就有一个是俱乐部会员。
当下,举国皆期待足球振兴。那么,在偌大的城市中,就不能见缝插针地开辟一块足球场?
城阳正是见缝插针地“种”场地:高压线周边的荒地上、湖边河边、山地包围中,出现了一块块绿茵球场。事实证明,只要想做事,总会有空间和办法。
足球也不是奢侈运动,巴西穷孩子把报纸团成“足球”,在灰尘飞扬的土场地赤脚踢,不也成就了足球王国吗?不一定非要有优质草坪和夜间照明,关键得有必要的场地和氛围。
近期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面向大众的体育健身场所设施,促进群众性体育事业发展。“吃着薯条、喝着可乐、看着别人的世界杯,我们总是激情澎湃,但转身下楼就迷失在了钢筋混凝土森林中”,让这种尴尬尽早结束吧。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