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0月0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学者寄语

郭世佑:校园都是惜荫亭

——给中国政法大学2014级本科新生的一封信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0月01日   03 版)

    中国政法大学2014级本科新生诸君:

    你们好!

    应校党委宣传部刘杰老师之邀,与各位说点家常,抛出过来人的建议,敬请各位新生同学审阅和参考。

    愚以为,国家的高考制度固然还存在许多弊端,以分取人似较以貌取人更普遍,也更冒险,不过,如果考生的分数相差数十分,甚至上百分,也许就存在学习基础与理解能力的差异,不可小视。唯其如此,每当秋收的季节来临,都有一批优秀的中学毕业生从大江南北会聚军都山下。诸君亦将负笈昌平,昌平是幸运的;法大南门正在加班挖建地铁口,迎接你们的到来,今年的昌平是最有诚意的。

    36年前,我身负中学师长的厚望,在电影放映员的岗位上,以裸考的姿态两度入场,虽然两次考分都高出重点院校录取线一大截,结果只被一个叫学院却不叫大学的湖南师范学院录取,我就带着失望与部分乡邻的讥讽,含泪走进岳麓山。艾怨数月之后,眼看大学的时光与山间的泉水一同流逝,我才不得不强忍自励:既然命运不给我成功的机会,我无法改变命运,那就只能用自己的努力去寻找机会,我的未来只同我的脚步相连;既然命运没有把我录入一流的名校,我更要争当一流的大学生。

    毋庸讳言,愚顽如我者争当一流的大学生,口气很大,似有狂妄之嫌。然而,法取乎上,即可得乎其中矣。我在老校长林增平教授等师长的悉心指点下,有幸成为本科学生中屈指可数的史学论文发表者,并且获奖。1993年,我带着湖南师范学院的本科学历,引进杭州,忝列申报博士点的梯队人才。当沈善洪校长推行“青年教师博士化”的校园方略时,方知学士难守,辄以本校在职身份,两年之内提前拿下博士学位。今年暮春时节,我在离开斯坦福前夕,不惜辞掉伯克利等校的演讲邀请,抓紧推动湖南师大第一个海外校友会——北美校友会的成立,不为别的,只为回报我的本科母校,铭记乡关。

    各位新学子,法学乃公平、正义之学,也是显学,绝大多数法大学子都是冲着法学而来。虽然每年都有部分学子被迫调节到“非法”专业,我看也比我当年被录取到师范类和历史系要好得多。我的家乡益阳离省垣长沙不足100公里,受“文革”的冲击不小,教书匠的职业早已今非昔比,毫无面子。还有,我从小就怕见棺材和太平间,历史的误会却让我学了一个专同死人对话的历史专业,这就不会比“先结婚,后恋爱”的感觉好到哪里去。后来,我才慢慢体会到,学什么专业未必特别重要,关键是你投入多少,学得怎样。对部分“非法”学子来说,如果你真爱法学专业,还可攻读第二学位,还能考研。在我看来,人生既没有过不了的坎,也没有真正的敌人,往往是心结挡路,庸人自扰之。

    书香宁静留翠鸟,校园都是惜荫亭。自从大学的培养模式从那个古老的博洛尼亚小镇扩散以降,善待青春,珍惜光阴,就渐次成为各色学子的共同诉求,俨如势不可当的文化传承。恕我直言,珍惜光阴其实就是刻苦读书的同义词,这对你们90后来说,恐怕有点知易行难。

    时当消费主义的年代,艰苦奋斗之于诸君,往往容易定格在励志的瞬间,闲置于格言走廊。你们毕竟多属捧若朝阳的独生子女,你们来到人间的第一声呼喊好像就想说“爽”,只是发音欠准。你们有的已把刚刚告别的中学命名为“监狱”,我很赞同;但如果想把大学变成中学应试教育的疗养院,我却反对。这是因为,人生虽短,却是一个不断洗牌的过程,你们已被长辈与媒体倚为既有个性又有担当的一代,你们自己也没少唱“天生我才”,未来的竞争对手就能开门见山,其中不乏欧美名校的本科生。

    我曾不止一次看到那些欧美名校的本科生每天都穿梭在四点一线:教室——图书馆(或实验室)——食堂——寝室,还把食堂当作可以饮食的图书馆,分秒必争,甚至不分昼夜,他们不是只为4年之后的就业而读,而是在为10年、20年后的创业而读,你们将很难绕过他们。即使你们每天都在读书,究竟读什么与怎么读,恐怕也需要讲究,总不能依然像个中学生,只看几本教材、背一堆无用的标准答案、收获一些互比互评的奖学金就毕业了;依然像个考试的机器,顶多加读一些便于就业或出国的考证之书,那更危险。即便是每天都能守着专业书翻来覆去,恐怕也容易贫血。环视地球,风光无限,无数成功者的创业风姿原来大都取决于本科时代的知识构成、思维方式、创新能力与思想境界所曾准备的程度,未来的路就沿着大学时代的足迹而延伸。英国作家兼评论家S·约翰逊说:“完成伟大的事业不在于体力,而在于坚韧不拔的毅力。”既然如此,我请你们先管住你的手机和自习时间再说。

    各位新同学:既入府学路,便是法大人。不管你被录到什么专业,均请主动地接受法学的熏陶,牢记法大人的使命——国家的法治,还要言行一致,如果说一套做一套,那是很恶心的。聂树斌案、念斌案之类奇冤与追打访民、律师之类暴行即使还要重演,我只期待它们都与中国政法大学无关。但是,只要还有一个检察官或法官与国徽同在,绝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权力在握的嫌犯,只要还有一个律师顶住各种压力,坚持为敏感与否的无辜者代言,我却望穿双眼,企盼他们就是我们中国政法大学的毕业生。

    (作者郭世佑,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专业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原中国政法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中华文明通论》课程组负责人,校辩论队领队兼总教练)

“人口红利”变“人才红利”路径初探
郭世佑:校园都是惜荫亭
《为人民服务》发表70周年
析高考“分类考试”改革
9月30日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