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两个多月,就是年终盘点的时候了。本届政府2014年的成绩单如何?
10月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时强调,要确保今年经济社会目标如期完成,严厉问责那些“混日子”“不作为”“得过且过”的行为。
显然,中央政府希望通过此举敦促各级政府在最后两个月以更积极的态度推进各项工作。
那么迄今为止,这些经济社会的目标完成了多少?
虽然还没到年底,但从诸多已出炉的数据中已可看出端倪。
翻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面清晰地写着,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加强对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主要目标的统筹平衡。
虽然8月的数据并不乐观,经济增长面临相当大的压力。但整体来看,经济发展章法有度,稳中有进。
今年一、二季度GDP增长7.4%,在7.5%的目标区间波动。1~8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2%,低于全年预期目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8月,城镇新增就业970多万人,同比多增10多万人。现在距离今年1000万就业指标的完成,仅有一步之遥,就业超额增长已成定局。
众所周知,稳增长的目的就是保就业。过去多年强调“保八”,更主要的用意在于保持GDP8%以上的增速,以此保证就业的增长,保持经济的稳定。而根据有关专家的推算,近几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业比重的增加,GDP每增长1个百点,带动就业增长的人数已由2010年前后的100万人上升到160万人。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对增长下限的容忍度大幅提升。这也意味着虽然GDP增速放缓,但改革仍然有相当大的空间。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是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上半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396元,同比名义增长12.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59元,同比名义增长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李克强总理表示,“城乡居民收入继续‘跑赢’GDP增长幅度。这是我们乐意看到的增长。”
必须认识到的是,这些数据是在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加,外需放缓,中低速增长已成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形势下实现的。很显然,新常态下的阵痛会很明显,对宏观调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区间调控、定向调控、预调微调”,这一系列调控方式的创新,显示了政府不轻易出台刺激政策的决心、向改革要红利的决心。正如李克强所说:“如果说刺激,我们宁愿用改革来刺激,释放更多市场红利,尤其是要瞄准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小微企业、‘三农’和服务业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但实际上,一年多来,国务院先后分7批取消和下放了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工商登记制度等改革降低了创业的门槛,激发了创业的活力。3月至8月,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659.59万户,同比增长15.75%;新增注册资本(金)10.79万亿元,同比增长66.7%。
可以想见,这些深入微观经济的种子的生根发芽,将是中国经济的动力之源。
在经济运行新常态下,本届政府注重经济增长质量,以改革促发展的路日渐坚实。
本报记者 潘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