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走读干部”的真问题在于往哪走

胡印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0月14日   02 版)

    一些家住城里的基层干部,不深入群众、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而是常常往家里跑,被称为“走读干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入收官之际,共有6484名“走读干部”在专项整治中被查处。这是中央首次大规模集中处理这一长期遭诟病的干部作风问题。(新华网10月12日)

    某些基层干部长期脱离岗位,奔走于居住地与工作地之间,来去匆匆,蜻蜓点水,群众难谋一面,称呼这样的干部为“走读”、为“候鸟”,实际上还是一种客气的说法。“走读”只是对其日常上班状态的粗浅描述,即有没有晚来早走的情形、有没有经常脱岗的情形,等等,还没有涉及具体的工作状态、工作效能、工作实绩等。

    即便如此,随便一查即查出逾万名干部“走读”,而且有6000多名被查处,这一问题实在触目惊心。

    其一,某些干部长期“走读”,势必影响单位和部门的日常办事效率。原本可以及时办结的事务,可能要一等再等;原本可以马上处理的问题,也会因为拖延而错失最佳时机,甚至酿成事端。以近年来很多地方发生的群体性维权事件而言,很多最初都是很小的事情,但正是因为基层干部处理不及时,甚至是找不到人,得不到正面回应,才不断发酵,越搞越大。

    其二,因为总是需要异地奔走,这也为诸多不必要的行政支出提供了借口。无论是公车支出,还是公款吃喝,无不依附于此。新华社报道中提及的“走读干部”——吉林省公主岭市秦家屯镇原党委书记、镇长崔连海平均每天“花费”汽油费约278元,就是典型例证。

    此外,某些干部习惯于“走读”,也会对基层官场产生负面“示范效应”。大家都这样,也就习焉不察,不以为非,久而久之,单位部门的为政之风必然涣散,甚至可能形成某种“路径依赖”,即工作的安排、事务的处置,均根据“走读”的现实加以考量与安排。比如,远离基层、遥控办公、形式主义,等等。这样,也必然会影响到干部对民众、对工作的热情。

    除此之外,干部“走读”的真问题还不仅仅在于“走读”,而在于“走”的方向。调查发现,很多基层“走读干部”动辄离开工作地,往城里走。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回家偷懒,实则不然。“走读干部”之所以愿意“走读”,喜欢长时间待在城里,很多时候,并不是回家享受家庭温暖去了,而是要么去上级领导机关拜访、跑官要官,要么就是结交权贵、疏通关系,其中很多均涉及不当乃至腐败行为。

    或许,这才是干部“走读”的根源所在。只要权力资源依然高度集中在上级领导手中,只要评价官员的标准还是一切唯上而群众无从参与意见,则类似“走读”注定难以真正禁绝。不仅家在城市的“走读干部”会不停地来回“走读”,就是那些家在城市、工作地也在城市的官员,也会每每“过家门而不入”,往更大的城市去走,往更热闹的名利场去走。

    在接下来的整治中,除了彻查“走读干部”的懒政之外,似乎还应从制度层面有所改进,真正改变对于干部的考核评价标准,让民意参与对干部的升迁任免,并切实下放部分资源的分配权力,这样,“走读”之风或将有所弱化。

胡印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10月14日 02 版

告别低端产业链才能摆脱雾霾
“逆袭”中的挖掘机之问
8.2亿赞助费不该成为难解之谜
贪官为何退居二线8年后才被揪出
“走读干部”的真问题在于往哪走
禁电动自行车最没技术含量
电动车问题的关键在于安全
政府发工资有助于释放养老红利
“钱术”
关注“中青评论·海运仓内参”给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