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回眸

安徽建大:助力美好乡村 大学生不是看客

本报记者 王磊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0月17日   08 版)

    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安徽建筑大学的78名在校生肩负一项“特殊”使命,悄悄地返回了各自家乡。

    在曾经熟悉的土地上,他们揣着数码相机在建筑物旁四处“晃悠”,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目标就是那些一度被忽视的“不良建筑”。 

    “不良建筑”是业内的新名词,以致于“百度”上都没有详尽的注解,不过它真实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近年来,城市建设加快,一些地方“山寨”建筑频出,触及公众审美底线,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

    为此,受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委托,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师生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对全省范围内城市“山寨建筑”、“夸张建筑”、“庸俗建筑”与“奢侈建筑”的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研。

    本次调查覆盖全省78个市县,共涉及232栋建筑物,最终筛选出40处“不良建筑”,它们分布在33个市县,主要包括政府办公楼、企事业单位办公楼、教学建筑、商业建筑、酒店建筑、文化建筑等。

    这是安徽省内首次举行的此类专项调查。调查结果将形成报告(修改稿),提交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和支撑。

    记者了解到,目前安徽建筑大学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越来越多地承担起政府部门的委托任务。除了该项调研外,今年该校组织12000多名大学生,走访500个村庄,对全省10000个农户的生活状况进行问卷调查。这些来自一线的资料经过梳理,将为省委省政府制定美好乡村建设方案和城镇化建设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暑期社会实践不能走走过场,搞搞形式,关键是要和专业结合起来,学生才能找到用武之地。”在该校团委负责人唐志敏看来,一年一度的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不能做热闹的“旁观者”,而要做冷静的“参与者”,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从而为美好乡村、城镇化建设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我们是来帮忙的,不是添乱的”

    如何改革传统的办学模式,培养下得去、上手快、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为美好乡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输血”,开辟大学服务地方发展之路,这是安徽建筑大学党委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为此,该校自2013年暑期开展“万名学子服务美好乡村建设”活动,今年已是第二个年头。

    校团委拿出顶层设计的方案,校党委会进行专题讨论,最终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同学的实际情况,组建起三种不同类型的团队:社会调查团、科教文化志愿服务团以及美好乡村建设服务团。

    其中,该校以土木学院、建规学院、环能学院为主体,依据地方美好乡村建设实际需求,提供结构设计、水环境保护等技术服务,切实解决当地新农村建设中的技术难题。

    “我们是来帮忙的,不是添乱的,基层哪有不欢迎的道理?”环能学院的朱曙光老师常年带队下乡,今年队伍尚未出发,他就已经接到了地方催促的电话,“你们什么时候来,好多问题等着你们来解决”。

    这种“被依赖”的感觉同样属于环能学院研二学生吴军。刚刚来到黟县取样时,他和同学一度被误认为是“推销空调的”,当对方得知他们是来调研的,非要把他们留下来吃晚饭。

    七月,正值黄山的旅游旺季,然而吴军和他的同学可不是来看风景的。在黟县宏村、卢村等古村落,顶着近40度的高温,历时一周,他们走村串户,完成了水环境、能源使用以及房屋舒适度的调研,收获了详实的一手数据。

    暑期社会实践远远不止一周时间。返回学校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吴军和团队成员泡在实验室里忙活了整整一个月,通过数据分析,完成了实验报告,并就改善水资源环境和能源使用状况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最终递交给当地政府。

    暑期实践就像“滚雪球”,推动科研不断发展

    如果不是他们的到来,很少有村民意识到,徽派古建筑也能使用太阳能,并且不影响原有的风貌;综合使用沼气、地热等能源,还可以在古宅里过上“节能环保、安全舒适”的新生活。

    记者了解到,本次调研结束后,安徽建筑大学环能学院已经牵头研发了“青瓦型太阳能集热器”,并着手向当地推广这项先进技术。为此,他们还向当地政府建议,在太阳能利用上给予政策支持。

    “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已经和学校的课题结合在一起,有了项目作为依托,所以变得更有方向性和可持续性。”在朱曙光看来,年复一年的暑期社会实践就像“滚雪球”的过程一样,推动着学校科研不断发展,并且在调研中又发现新的课题。“所以,不仅学生需要实践,老师也一样”。

    “直接受益的当然是我们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而且开阔了专业视野。”据吴军介绍,依据本次调研的数据,他已经着手撰写一篇“接地气”的学术论文。 

    据了解,今年暑假,安徽建筑大学在组队过程中,特意加强了专业教师的力量,有的团队甚至配备10名以上的指导教师。朱曙光所在的环能学院几乎所有专业骨干教师都肩负着带队下乡的任务,其中年过五旬的王晏平教授、凌祺教授夫妻二人牺牲了暑假休息的时间,双双参与了学生实践。

    “考虑到学生的安全,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在微信群里喊一声,你们在哪里?”朱曙光坦言,尽管自己承担了巨大的压力,但是这种“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生活,增进了师生感情,让他又找到了“过去当老师的感觉”。

    没有什么比走访10000个农户,更能了解真实的农村

    没有什么比走访10000个农户、500个村庄,更能让大学生了解真实的中国农村。

    今年暑期,安徽建筑大学每个皖籍的学生都领到了两份《美好乡村社会调查问卷》,他们将深入农户家中开展调研。此外,每个学院都组织开展了“整村调查”活动。

    校团委负责人表示,实地调研可以增强大学生对农村现状的了解,增进大学生对农民、农村的情感,提高大学生对城镇化发展模式的认知,促进青年学生养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

    土木工程系的汪长安同学虽然已经大四了,但是他还是第一次在现实生活中搞清了“水平裂缝”与“斜裂缝”的区别。他感慨说,“书本上的知识永远归书本,课外的实践少不了。”

    这个暑假,汪长安参与了房屋安全评定工作,亲眼目睹的农村建筑现状让他有些揪心:“一些房屋达不到抗震级别、有的建筑材料不合格。”

    作为一个学建筑的大学生,汪长安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责任感。他和团队成员一起,认真撰写了调研报告,并提交给当地的建设、规划部门。现在,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为农村老百姓设计一些建筑图集,“这样他们盖房子起码可以有图纸参考了”。

    城规学院大四学生史策参与了宁国县农舍旅游的规划调研,走访了80多户农家。

    他的感受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已经无法满足农民的现实需求,需要进行规划建设;此外,农家乐旅游大有可为,可是缺少整体规划,造成接待能力不足以及重复建设的现状。

    “村里连张规划图纸都找不到,可见美好乡村建设多么缺乏规划人才,我们来了不愁没事做。”通过这次调研,史策切身感受到,农村“空壳化”的倾向不容忽视。“大学生是表率,应当先回来,发挥示范效应”。

    正是在这次调研中,史策一行遇到了当地一位大学生村官,与其开展了一场座谈。对方介绍了大学生村官的选聘程序以及待遇,并交流了成长经历,这让这些大四的学生产生了浓厚兴趣。

    “这次调研给我们开启了一扇窗子,很多同学都萌发了回到农村的意向。”出身农民家庭的史策笑着说,“说热爱农村,就要用行动表现出来!”

安徽建大:助力美好乡村 大学生不是看客
一个班级的志愿服务空间有多大
暴力制止难解广场舞矛盾
U19国青坚定“刷卡抢票”信心
NBA中国赛十年遭遇尴尬
图片新闻
“国际长征运动会”暨2014
中国大学生户外越野体验赛将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