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0月19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弘扬大学精神 彰显中医优势

——陕西中医学院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走创新发展之路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0月19日   04 版)

    什么是一所大学的精神?什么又是中医药高等教育的特色优势?陕西中医学院在60多年的创新发展中,总结出了独特的办学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办学优势,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和陕西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陕西中医学院1952年在西安创建,前身是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是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陕西省博士后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是国家在改革开放初期确定的全国重点建设的8所中医学院之一。60余年间,这所学校走出了一条怎样的特色发展之路呢?

    一、“一轮甲子、八大精神”铸就鲜明特色

    追溯学校的发展历史,不论时代怎么变迁,陕西中医学院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中医药的坚定信念始终没有改变。如今,甲子轮回,回眸远望,这所学校的发展与辉煌铸就了历久弥新的“八大精神”,引领着学校走进了新时代。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早在新中国成立不久,一批延安时期的老干部、老中医在西安创建了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61年学校由西安迁至咸阳,全校师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历经建校初期人拉肩扛、破土盖房和自编教材、刻板印刷的奠基,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开创了西北地区现代中医药教育的先河。先后举办多期中医进修班、提高班、函授班、西医学习中医班,为国家培养了急需的中医药人才,使陕西省的中医药事业焕发出勃勃生机。62年间,这所学校依靠“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在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针刺机理研究、新药研发等领域产生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创造了一系列的辉煌业绩。

    ——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陕西中医学院一直注重办学理念的更新,注重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向改革要“红利”,着力于内部体制机制的优化和学校发展战略的经营。在该校第五次党代会上,这所学校清晰绘就了改革发展路线图,目前,人事分配、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对外交流与社会服务、干部管理等体制机制改革正在有序进行。陕西中医学院人已经尝到了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的甜头。

    ——不甘落后、全力争优的拼搏精神。“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信念,不甘落后、全力争优的拼搏精神,使得陕西中医学院的发展跃上了一个个新台阶,走进这所学校,你会为之震惊:6万余名人才的培养输出,国医大师的相继涌现,科技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地方经济的推动引擎,医疗服务能力的日益增强……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陕西中医学院人争第一、创一流的意识,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状态,关心学校发展、支持学校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目前,这所学校正大踏步走在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的“快车道”。

    ——万众一心,精诚团结的协作精神。“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该校领导班子高瞻远瞩,精诚团结,始终以大局为重,不断提高合作共事的能力,着力打造政治坚定、思想解放、工作务实、为政清廉、团结协作的领导集体,形成驾驭全局和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核心。全体师生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做到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事业上同干,不断增强团结意识,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敬业精神。全体教职员工不断探索创新,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广大教师恪尽职守,以丰富的教学经验,精湛的教学艺术,独特而扎实的教学风格感染并激励着广大中医学子,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人民教师的内涵: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勤勉创新、诲人不倦, 涌现出了一大批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国医大家和名家。从在教研室、实验室的通宵达旦,到手术室、门诊室的忙而不乱,不难看出陕西中医学院人把敬业精神铭刻在灵魂中,体现在细微处。

    ——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兼容精神。在陕西中医学院发展历程中,陕西中医学院人以宽广的胸襟、多维的视角、开放的品质,不断拓宽眼界、开阔思路、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在发展中注重开放办学,认真汲取兄弟院校超前的管理理念与做法,邀请专家传经送宝,主张学科交叉渗透;先后与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姻”,开展政产学研合作,加大协同创新力度,为陕西乃至全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任劳任怨,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为实现“陕西中医药大学”的梦想,陕西中医学院人舍小家,为大家,以高度的责任心、饱满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态度投身到教学、科研、医疗等工作中去,使学校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在更名工作中,广大教职员工牺牲个人利益,加班加点,日夜工作,爱惜学校荣誉、关心学校发展,不计较个人得失,形成了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爱校如家、校兴我荣的主人翁精神。为解决建设新校区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广大教职工纷纷伸出援助之手,那种“甘于奉献、爱校如家”的精神,在学校的发展史上书写了光彩华章。全体师生一心一意谋发展,同心同德搞建设,爱校如家、校兴我荣的热情凝聚着每个人,他们这种为学校的荣誉和未来而奋力拼搏的崇高精神体现在在每个事关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关头。这种精神已成为引领学校跨越发展、实现宏伟目标的宝贵财富。

    二、“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凸显办学优势

    陕西中医学院作为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专业为主体,中西医并举,医、理、工、文、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医药院校,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了博士生培养。2013年,其附属医院成为了陕西省博士后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该校走出了一条凸显办学优势的特色发展道路。

    ——专家治校、人才至上,为学校发展扬帆远航。据统计,60余年间,学校共为社会输送了6万多名中医药高级人才,涌现出两名国医大师。仅陕西省104位名(老)中医中有92名是学校培养的杰出人才。在广大校友中涌现出了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刘保延、步长集团执行总裁王益民等杰出专家。

    在师资队伍中,学校不仅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国家级、省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老师,省级教学名师、师德标兵、“三五”人才;也有陕西省名老中医、名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兼职博士生导师;还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此外,学校还先后聘请了张伯礼、樊代明、黄璐琦、段金廒、朱兵等院士和著名学者作为兼职教授和研究生导师;还引进了以钱大玮、吴曦为代表的一批学科领军人才,有力地带动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如:首届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被誉为“中医急症高手”,创立了我国中医辩证治疗脑病的新理论和新途径。还有第二届国医大师郭诚杰教授,是我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针灸代表传承人之一,堪称国内外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第一人。就是这样一批中医药专家为繁荣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和人才培养,躬耕不已、与时俱进、创造辉煌。

    ——学科带动、科技创新,为学校发展夯实基础。目前,陕西中医学院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7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中医眼科学、中西医免疫学等学科均是全国首创,有中医基础理论等7个二级学科为首批硕士授权学科。其中,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在全国著名内经专家傅贞亮教授带领下,在《内经》理论发生与中医基础理论体系构建方面国内领先,现学科带头人邢玉瑞教授,主编了我国首部《中医思维方法》教材;中医脑病学科在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带领下,首次提出“脑当为脏”理论,创立了中风先兆证、颅脑水瘀证、毒瘀交夹证等中医脑病特殊病证的证治规律;伤寒学科首次提出了“背反偕同”的新治则、率先提出“肾脏常见疾病治从六经入手”的新观点,首创了肾脏疾患六经辨证立法用药纲领体系。

    首批省级“中药资源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整合了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一批优质科技资源;学校还建设了陕西省中药基础与新药研究重点实验室,陕西省中药饮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秦岭中草药应用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成为国内有较大影响的新药研发与科技创新平台。

    ——整合资源、开放办学,为企业发展再创辉煌。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立足陕西,开放办学的理念,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如:学校制药厂自主研发的新药“固肠止泻丸”、“维血宁”等主打产品,年销售总额超过5000万元;一批专家教授通过科技帮扶,促进陕西医药企业发展壮大,已有188家制药企业通过GMP认证。如步长集团在短短10年内跃居为全国制药8强、中药企业的龙头企业。

    近年来,为充分利用人才和科技资源优势,学校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先后与陕西多个地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启动了系列合作项目。与宝鸡市携手开发“太白七药”;与商洛市共建五大商药种植及开发基地;与杨凌示范区共建医药产业、食品加工基地;与铜川市联合共建中医药文化传承教育、中医药养生保健基地等等,为城市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得益于该校人才和科技资源优势的咸阳市,先后涌现出了505药业、步长集团等大型保健品和制药企业,并被授予“中国养生文化名城”和“中华中医药保健城”称号。目前,咸阳市已成为全国生物制药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面向国际、广开合作,为学校发展建功立业。陕西作为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形成了学校在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独特优势。建于校内的陕西医史博物馆是国内建馆最早、馆藏文物最为丰富的省级专题博物馆,每年吸引近万名海内外来宾和师生参观学习。为弘扬“药王”文化,学校已参与了四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的举办工作,为文化传承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作出了重要贡献。

    特别是学校先后与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白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的多所院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交流关系。此外,还与德国、美国、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斐济、欧洲护理协会等5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培养了2000多名留学生和访问学者,为促进中医药国际合作探索了新路。

    三、“辉煌鼎承、规划未来”描绘宏伟蓝图

    如果说,陕西中医学院60余年的创新发展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史书,那么,如今这所学校精心设计的发展蓝图,就是引领学校走向辉煌的一曲时代赞歌。“十二五”期间,学校党政一班人站在历史与时代发展的制高点,审时度势地制定了新的发展思路与战略目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坚持“质量立校、科技强校、人才兴校、文化铸校”的发展战略和“依法治校、民主管理、规范运行、团结协作”的原则;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内强筋骨、外塑形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特色发展、改革开放之路;坚持中医药学为主,中西医并重,多学科协调发展;坚持教学、科研、医疗、保健、产业、文化“六位一体”的整体推进;坚持办学质量和水平的社会评价标准;将学校建成办学实力西部一流、特色鲜明、和谐文明的中医药大学。

    围绕这一核心战略,陕西中医学院正着力实现“五大”战略任务。一是增强核心竞争能力,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标志性教学成果有新的突破,初步形成高端人才集聚、创新团队涌现的良好局面。尤其是在中医药学科领域和学科科研方向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使学校更名为陕西中医药大学,跻身省属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和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二是提升服务社会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贡献度。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更加契合社会需求。两所附属医院在全省中医医疗保健服务领域的龙头作用和地方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制药厂完成转型改制和产品升级。三是改革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强化制度创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高等教育规律,不断优化学校治理体系建设;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提高资源共享和使用效益。四是培育优良大学文化,着力构建和谐校园。大力推进以构建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组织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的育人作用,坚持用优良文化熏陶人、感染人、教育人。南北校区功能配置进一步完善,为广大师生员工创造更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建成广大学生快乐成长、奋发成才,教职员工幸福生活、愉悦工作的和谐校园。五是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建的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学校各方面工作科学发展;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抓好党的自身建设,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取得实效。

    潮头扬帆竞百舸,奋进崛起展宏图。目前,陕西中医学院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特色发展、改革发展之路,向着高水平中医药大学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严建会 李隽 刘海燕 刘胜)

走读干部岂能“踪影难寻”
黄海波还能再给孙海英当“儿子”吗
被电视选秀放大的人生体验
弘扬大学精神 彰显中医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