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4年10月23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保护女生的司法建议不应是“耳边风”

单士兵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0月23日   02 版)

    针对近期江苏、浙江、山东、重庆等地发生多起女大学生失踪甚至遇害案件,日前,最高法表示将向相关高校提出司法建议,来增强女大学生的防范意识,以减少此类犯罪的发生。比如,最高法有关人士建议,年轻女孩到外地要打开手机导航向家人通报信息、打车要拍照车牌号发给家人等。(《北京青年报》10月22日)

    所谓司法建议,简单说,就是人民法院在司法活动中,面对一些单位在工作方法、管理体制、规章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人民法院通过及时提出意见或建议,来促进这些单位加强管理、堵塞漏洞、改进工作。

    回到女大学生失踪案。很多人都为她们的失踪或遇害扼腕叹息,对那些罪恶的凶徒极度痛恨。不过,痛定思痛,人们也有疑问,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面对那些陌生人,怎么就会没有起码的防范之心呢?为什么轻易就失去抵抗能力了呢?特别是随着一些案件细节的公布,人们惊讶地发现,原来一些女大学生竟然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识,缺少应该有的法律意识。

    对此,可以哀其不幸,但事已至此,也很难再去怒其不争。不过,对于高校来说,又是不能回避很多追问的。比如,在保障学生安全方面,高校平时到底做了哪些工作,有没有相应的管理方法,有没有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有没有进行特定的法治教育,对学生出行有没有建议跟踪机制。无论如何,频繁发生的女大学生失踪甚至遇害案件,都以事实说明,高校在这方面还存在着漏洞。

    这也就是为什么最高法要向相关高校提出司法建议的原因。在我看来,提出司法建议,本身就是告诫与警示,也是鞭策与服务。对高校来说,接下来,必须为防止女大学生发生失踪或遇害这类事件承担起相应的管理责任和教育职责。针对最高法的司法建议,高校绝对不能当成“耳旁风”,而是要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对接呼应,最终将相关精神刻到学生的心中。

    在法律有时都很难被信任的语境下,司法建议要刻在公民心中,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事实上,这些年,一些机关单位对待各级法院提出的司法建议根本不够重视,法院这边的建议充满“真情”,但是,一些被建议单位听得却没有“心情”。原因也就是司法建议没有刚性约束,属于“建议”性质,很容易遭受到一些被建议单位的“傲慢与偏见”,很难落实。这方面,主要就体现在一些对法律缺乏敬畏的行政权力上。

    要想让最高法的司法建议不成为“一堆空话”,最终真正发挥作用,最高法就不能只是将建议一提了之,而应该将发送建议和推动落实并重,通过各种切实有效的工作方式,来增加司法建议的法律约束力,并且建立相关落实监督机制,完善相关管理考评机制,让这些管用又有效的司法建议,真正落地。

单士兵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10月23日 02 版

一些“协调机构”糊弄了谁
保护女生的司法建议不应是“耳边风”
惩罚教育不是体罚和羞辱
都什么年代了还在搞游街示众
为72岁的镇党委书记点赞
重名路牌为何两年无人睬
让“候鸟”老人踏实而悠闲地异地养老
留美名校生自杀提醒中国家长
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