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对彼此社会、文化的了解程度极不平衡。一方面,中国很多年轻人对美国的流行文化,如歌星影星、美剧大片如数家珍,对美国大学非常向往,对美国的名牌服饰、快餐食品接受度极高……另一方面,美国青少年对中国文化表现出令人惊讶的无知和误解。
几年前,我在美国的一所私立学校教中文。记得在小学一年级的班里,为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我给孩子们讲熊猫。我放熊猫的滑稽录像,给他们讲“熊”是bear,“猫”是cat,可是放一起就成了panda,孩子们听得特别来劲,一下子就记住了三种动物的名字。接着,我告诉他们,熊猫的故乡在中国,全世界的熊猫都是从中国来的,现在世界上的熊猫很少,它们需要人类的保护。
这时候,一个小女孩举起了手,她说:“我妈妈说了,中国人吃熊猫,所以熊猫才会越来越少。”
很多年后的今天,我依旧记得我当时受到的震撼。我走到小女孩的身边,蹲下来,注视着她那张标准的金发洋娃娃的脸,柔声细语地对她说:“回家告诉你妈妈,没有中国人的保护,这个世界上早就没有熊猫了。”
接着,我给孩子们看四川大熊猫保护基地的视频,让他们看到在那里大熊猫是如何自在地生活的。我又给他们看北京奥运会的熊猫吉祥物,让他们知道这是中国的国宝。就这样,在孩子的心中,可爱的熊猫和中国美好地联系到了一起。
在美国学校当中文老师的这些年,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很多美国人,包括大人和孩子,对中国的了解太少了。不了解,就会产生误解、偏见,甚至歧视,而且很多是根深蒂固、代代相传的。
好几次,有学生告诉我:“老师,我有一本关于中国的书。”我拿来一看,名字说是中国故事,可是内容却莫名其妙,稀奇古怪,插图画的是穿和服的人,衣服上有日文。我就告诉学生,这不是真正的中国故事,那些人也不是中国人。
我教高中的时候,每年第一堂课我都会先了解学生对中国知道多少。很多美国高中生不知道中国的位置,不知道中国的首都是北京,有的甚至说成是东京。学校里还有老师问我:中国人现在的生活水平是不是和朝鲜一样?
作为一个中文老师,我一直认为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对文化的了解。我告诉学生,只有当你了解这种文化,并真正欣赏这种文化,你才能学好这种语言。文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丰富而宽泛的,了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有很多途径和方式。我不想我的学生心中的中国文化只意味着糊弄老外的“Chinese food”(中餐)和“Kungfu”(功夫)这两个词,我希望他们看得更真切,了解得更仔细。
春节的时候,我给学生介绍中国人阖家团圆的传统,给他们看春晚,我也给他们介绍春运和民工返乡潮。学习“家庭”主题的时候,我给他们介绍为什么中国要控制人口,以及因此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如老龄化和“小皇帝”。学习“学校生活”主题时,我让他们了解在中国的同龄人是怎样学习准备高考的。
每次回国,我都会留心拍些照片,街头巷尾,商场公园,回去让学生看到中国人真实普通的生活场景。我给学生讲姚明、李娜、林书豪、郎朗、马友友、李安,不管这些名人的国籍是什么,他们都是响当当的华人。现在,我的学生们了解的中国,不仅有在好莱坞打下天下的李小龙,还有不向日本人屈服的叶问;不仅有古老的长城,还有现代的动车高铁;不仅有古典的京剧,还有火爆的“中国好声音”……
我知道选中文课的美国学生将来不可能都去学中文专业,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将来不会上大学,可是我心底存着一分私心,就是希望走进我教室的学生比普通的美国人更多地了解中国。中文课并不能影响到很多人,但只要想到有人会因此而改变,不再像那个漂亮的洋娃娃一样说出“中国人吃熊猫”这样无知的话,我就会在每天的忙忙碌碌当中感到一种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