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学习成才·每周一星

大厨·名剪·维修工 董甫的多味人生

何勇民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0月31日   10 版)

    初冬的五道梁,夜里滴水成冰,寒气袭人。10月28日晚,董甫为兵站战友做完饭菜后,顾不上休息片刻,便带着“行当”来到输油泵站,为这里的战友义务理发。

    作为青藏兵站部五道梁兵站的炊事班长、技术骨干,董甫除担负着饮食制作、炊事设备维护和技术骨干帮带任务外,还承担着兵站水暖管道维修、为战友义务理发等任务。他的角色也在“炊事兵”、“锅炉工”与“理发师”之间随时转换:刚刚还在炊事班烹饪主食,管道受阻或破裂便立刻冲锋在维修一线;业余时间战友需要理发,他则随叫随到。

    五道梁海拔4645米,空气稀薄冷风烈,气候严寒长年霜。在青藏线上行走过的人,都知道当地流传的民谣:“到了五道梁,难见爹和娘。”董甫却像一只高原“留鸟”,在这里“筑巢”,一待就是10多年。

    2003年12月,董甫入伍来到青藏兵站部,走上青藏线,成为一名高原炊事兵。五道梁兵站方圆数百里没有人烟,8级以上大风每年要刮120多天。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的工作环境,他思想上也有过斗争、痛苦和彷徨:在这样一个地方,怎么能干出一番事业?

    这时,兵站组织他们参观荣誉室,观看《西部没有雕像》纪录片。从中他知道,青藏公路从开始修建到现在,先后有780多名官兵血洒戈壁滩,骨埋昆仑山。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深深震撼了他。看看前辈,再比比自己,他深感内疚和惭愧,下定决心扎根青藏线,在三尺灶台上烹调出美味人生。

    部队常讲,“菜盘子”连着战斗力。在高原上,人会因高原反应而不想吃饭。让战友们有食欲,能吃饱,吃得好,这是炊事兵的梦想。为了提高炊事技能,董甫悉心研究烹饪技术相关书籍,遇到不懂不会的就虚心向老班长和战友们请教,直到彻底搞懂为止。不到一年时间,他就熟练掌握了数十种面食制作和菜肴烹饪技术。如今,董甫能制作100多种特色面食,成为兵站响当当的“大厨”,受到过往汽车兵和战友们的称赞。

    不仅如此,为了让炊事班人人都有“特色菜”,董甫经常手把手地教战友制作主副食品。他们一起研究高原地区面食和菜肴制作方法,力求达到色香味形俱全。这些年来,他先后带出徒弟20多人,部分同志还拿到了等级厨师证书,有的退伍回到地方从事餐饮行业。

    “快,让董甫来!”2009年12月,兵站供暖管道发生腐蚀破裂,供暖受到严重影响。情急之下,兵站领导果断点将。接到命令后,刚刚做完饭菜的董甫立即提着维修工具赶到现场。此时,五道梁的天空飘着雪花、哈气成冰。董甫冒着风雪严寒,趴在雪地里整整抢修了数个小时,检修、更换管道100多米,使兵站供暖恢复了正常。

    据兵站领导介绍,董甫是兵站名副其实的“多面手”,电机、冰箱、高原节能灶等电器设备都会维修保养,仅此项就为兵站节约经费数千元。

    五道梁远离格尔木市,兵站官兵有时几个月也理不了发。董甫便利用休假时机拜师学习理发技术,6年来义务为战友理发。如今,他成了五道梁地区的“名剪”。友邻单位的战友、驻地老百姓都找他理发,有时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他从不抱怨。

    “董甫对兵站和战友的了解比对老婆孩子还要多!”战友们说。2012年12月,董甫的妻子分娩,当时兵站工作任务繁重,炊事班人手少,他把这个事压在心底,对谁也没有说。直到工作任务完成后,他才向领导请了假,急匆匆赶回家时,孩子已经满月了。

    结婚4年,董甫和妻子一起生活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1年。每次探亲休假,和孩子还没混熟就归队了。他说:“这些年家里所有负担都落到妻子肩上,大事小情都不跟我说,一直默默无闻地支持我,就怕分我的心、拖我的后腿。”

    在青藏高原工作10多年,董甫的头发掉了很多,脸色又黑又紫,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很多。他说,这些都是五道梁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记。这些年,有人劝他调到环境相对较好的格尔木,他却说:“我的生命已经与这片高原结下了不解之缘,心里难以割舍。”

    10多年间,董甫先后8次被评为优秀士兵、1次荣立三等功,2013年6月获得全军优秀士官人才二等奖。

何勇民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10月31日 10 版

“最美的军训教官”邢晓斌
韩国海军潜艇力量不容小觑
大厨·名剪·维修工 董甫的多味人生
俄军最大规模演习选在远东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