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1月01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乐山青年志愿者接力支教彝族村小

“一村一支教”补齐彝区教育短板

通讯员 汪龙华 本报记者 王鑫昕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1月01日   01 版)

    4个年级,8个班,这是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雪口山乡联合村小的全部建制。

    今年2月,夏维离开已工作了一年半的县检察院,来到这个大山里的乡村小学,成为一名支教老师。和他一起的,还有其他72名支教志愿者。他们原来的身份是西部计划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等,在团乐山市委等单位的组织下,他们深入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和金口河区的73个村小和教学点,开始了志愿支教工作。

    上述3个区县是彝族聚居区,也是贫困山区。这里的孩子很难享受到跟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很多村小的教师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很难为孩子们提供新鲜、有趣的知识。

    夏维所在村小的条件不太好,天气晴朗的时候,操场、教室里到处飞扬着尘土,一到下雨,到处都是泥水。

    地理环境恶劣只是一方面,让志愿者感触更深的是,当地群众对孩子教育的不重视。

    庞慧也是第一批支教老师中的一员,她从峨边彝族自治县林业局到沙坪镇郭凡小学支教。有一次,全班30多个孩子,只有20多人完成了她布置的家庭作业。其他老师说,这是正常的,家长认为做农活儿比学习更重要。

    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学质量很难提上去。“中心校出的卷子,很多学生只能考二三十分。”夏维说。

    起初,夏维希望联合其他老师,义务为孩子补课。可是扳着手指头算算,夏维即使每天上8节课,也只够让这里的老师每天休息一节课的时间,哪还有补课的精力?况且这里的孩子一到放学,就要回家种地、喂猪,干农活儿几乎把孩子的课外时间占满了。

    夏维觉得,只有让家长更加重视教育,同时有更多志愿者加入支教的队伍,才能改变当地现状。

    由于村小(教学点)地理条件艰苦、生活环境恶劣,致使教师极度缺乏,教师素质亟待提高。团乐山市委的调查显示,峨边、马边和金口河三地的118个村小和教学点,现有教师527名,还需要充实各学科教师269名。

    扶贫先扶智。在乐山市开展的彝家新寨建设工作中,团乐山市委等单位牵头,从2014年春季学期起,向峨边县、马边县、金口河区现有的村小(教学点)各派送1名支教志愿者,长期开展支教工作,以提升彝区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首批志愿者于今年2月出发。

    “支教专业户”赵敏是乐山市龙洪路小学的副校长。2011年~2013年,她分别在市中区白马乡中心小学和峨边县觉莫乡中心小学支教。在团乐山市委的号召下,她来到峨边县沙坪镇六丰村小支教。

    六丰村小有185名学生,是一所纯彝族学校。还未踏进六丰村小的大门,就有人对赵敏说:“这里的学生学习差,卫生习惯更差,一进教室,那气味儿,熏得你想吐。”

    赵敏悄悄制定了一个计划。一上课,赵敏就问:“孩子们,谁愿意用你们的小鼻子闻闻老师的衣服,看你们能闻出什么?”话音刚落,孩子们拥上讲台:“洗衣粉的气味”、“淡淡香味”、“花香味”……

    借着这个机会,赵敏说:“瞧!老师每天洗澡换衣服,多清爽、多舒服呀,相信我们班上的每个孩子都能像老师这样,每天把自己弄得香喷喷的,人见人爱!”

    第二天,当她走进教室,问起有哪些孩子洗了澡,10个孩子的小手高高举起。赵敏抱着洗了澡的孩子闻了又闻,“好香,好香!”

    第三天,再次询问,15名孩子中,挥动起14双小手。到了第四天,班里所有的孩子都洗了澡,还换上了干净的衣服。

    对很多村小来说,一位普通支教志愿者的出现,几乎是“历史性”的。比如,志愿者胡丽娇为峨边县毛坪镇长梯村小带来了一样“新玩意儿”——英语课。村小从学前班到六年级的7个班,从没有过英语课,从四川民族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的胡丽娇理所当然地成了这所学校历史上第一位英语老师。

    孩子们一向对外来事物感到好奇,在胡丽娇的英语课上,不仅班里的孩子学得认真,其他班的孩子也会趴在窗口跟着学。

    这样的变化几乎在每个村小上演。团中央研究生支教团的褚霞等3名志愿者不仅为支教点筹募了9000元资金,还从母校争取到项目资金10余万元,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峨边县支教志愿者通过各种渠道为教学点捐赠了8万余元的教学设备,为学生捐赠了20余万元的物资。马边县支教志愿者发动社会组织,为当地贫困儿童捐赠助学金40万元。

    团乐山市委书记陈林强说,“一村一支教”项目赢得了彝区群众的赞誉,当地村小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得到了培育,志愿者引入了更多社会力量支持彝区教育事业,也让志愿奉献的理念得到了普及。

    今年7月,首批支教老师的工作结束了。庞慧离开学校时,一名学生送来了一捧路边采的野花。野花中夹着一张纸条:“庞老师,你不要走,我们喜欢你。”

    庞慧感到为难,她曾经答应男友,第一期支教结束就回到他身边。但是,山里的孩子让她舍不得,于是她再次提出申请,参加第二期支教。

    今年9月,第二批118名“一村一支教”志愿者离开各个机关单位和城市学校,深入彝族贫困地区村小,继续为那里的孩子送上优质的教育资源。

“鸟巢”大屏“点亮”APEC
团中央召开直属机关党员干部大会
传达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中央财政安排的贫困生营养补助提高至每生每年八百元
乐山青年志愿者接力支教彝族村小
中吉边防部门反恐特战队员同台竞技
19岁创业姑娘为贫困生募捐运动鞋
网络安全立法面临三大“软肋”
法治中国的青年愿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