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4年11月03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之四——

年轻人为何如此迷恋“网游”

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在读博士 鲍鲳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1月03日   02 版)

    在中国,无论是繁华都市,还是边陲小镇,只要是互联网覆盖的地方,都可以看见一群群年轻人在网吧热火朝天地玩着网络游戏。人们不禁会问:年轻人为何如此迷恋“网游”?网游带给他们的是什么?

    认同的狂欢

    市面上运营的大型网络游戏,都有着三重故事。第一重是网游的背景故事。这些故事都如史诗般宏大,情节也跌宕起伏。第二重是角色等级提升,由弱到强的成长故事。第三重是角色与角色互动的故事。

    网络游戏的魅力来自这三重故事的组合,玩家可以于其中选择任意一种组合来生成自己的故事。这种开放式的特点让玩家在网游世界每天都能找到新鲜感,都有自己喜欢的故事。也使玩家一旦爱上某款网游,就会出现一段较长时间的厮守。

    网游世界内,每个玩家不单是可以自行选择喜好的玩法,还可以找到同好,交流、探讨、分享,而不用太顾及其他玩家的感受。在这种各寻所好的环境下,网游世界热闹非凡,或携手屠妖杀怪,追逐神器;或共坐一处,闲聊戏里戏外。但网游内的交流工具限于文字,交流对象也囿于本服务器的玩家。为求交流的丰富与宽广,玩家很自然地活跃于相关论坛、贴吧或社区。

    网游论坛中的普通帖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讨论常会溢出主题,帖子成为游戏。比如有人开帖询问如何提升角色的攻击力,回复的帖子有一本正经的,但更多的是插科打诨,故意回复得牛头不对马嘴,或者创作一个网络段子,把一段爱情故事的心灵鸡汤式结尾,改成“学挖掘机技术哪家强”,在搞笑、奚落中解构故事。对这类玩家来说,他们并不在意讨论本身,在乎的是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愉悦感。

    另一特征是广泛地使用火星文、谐音字、表情符,这是青年喜欢追求标新立异天性的表现,也是网游交流的习惯性使然。网络游戏到了最后,留住玩家的已不再是游戏本身,而是玩家在交流、探讨、分享中产生的认同感。这一过程中,同时催生了一些新的青年文化。

    青春期的一个玩具

    网游世界的规则鼓励玩家发展各自的故事,但网游商会鼓励、诱引玩家追求炫耀性展示的玩法,他们定期在官方论坛或一些游戏门户网站推出诸如“名人堂”“偶遇土豪系列”之类的专栏,展示土豪玩家们的极品装备,采访他们斗强炫富的过程,并赞誉他们的玩法是“超越极限”。禁不住诱惑的玩家就会投入更多的金钱去购买游戏道具。

    最令玩家不满的是网游商无视玩家的利益,这在网游商打击“外挂”的行为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外挂”是一种辅助软件,可以让网游角色的能力瞬间异常强大,不费吹灰之力击败难缠的副本领主。“外挂”会破坏游戏的平衡,更会使网游内的所有道具变得毫无意义,所以,每款网游都会内置“外挂”检测系统,但检测时常会出现误判。当角色某一时间由于更新了装备,或获得其他的辅助,能力一下子强大很多,这时候,检测系统会判定角色有“外挂”嫌疑,于是,给予角色3小时到7天不能登录游戏的惩罚。

    主流社会的批评者常常对玩家有不少误解。在他们偶然一瞥的观感中,网络游戏画面夸张,每天就是机械地打打杀杀,这有什么意义?他们不理解无意义的游戏为什么值得年轻人如此迷恋,于是简单判定玩家有问题;网游商知道游戏为什么值得迷恋,但更知道玩家无奈他何,于是依然故我。在强大的商业和社会力量面前,玩家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沉默,或者在网游、论坛里吐槽一番,获得同伴的慰藉。

    青年玩家,尤其是未成年人,迷上一款网游后会不由自主地放纵自己,甚至做出有违道德或法律的行为,确实需要提醒、监督,但在提醒、监督的同时,我们也要尊重他们游戏的权利,承认他们游戏中友谊的真情实感,发现他们在游戏中体现的创造性。

    对大多数玩家来说,网游只是他们青春期的一个玩具,陪伴他们度过一段寂寞的时光后,自然只会成为一段记忆。美国电子游戏研究专家希德尔·古塔教授说:“随着年龄增长,游戏者会觉得越来越不好玩,因为社会角色的分配会使生活逐渐丰富多彩起来,也就无需依靠虚拟世界来寻求快乐和满足。”

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在读博士 鲍鲳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11月03日 02 版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邓小平文集》座谈会召开
那些影响我们时代的经济学说
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莫尔特曼与中国学者对话
我看亚腐败
年轻人为何如此迷恋“网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