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万里茶道与中国赊店》一书的序言中,著名作家、河南省文联名誉主席二月河说,以前只知道有“丝绸之路”,“万里茶道”是近几年才常听到的。实际上,它在明朝时候就已形成,俄国人称其为“伟大的茶叶之路”。
这条沉默已久的“万里茶道”或将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识。2013年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也提到了“万里茶道”,评价它是连接中俄文化交流、经济发展的动脉。
近日,“万里茶道与中国赊店”研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藏厅举行。青年作家巴志强编著的两本共计70余万字的《万里茶道与中国赊店》,将“万里茶道”和其途经的重镇——河南省社旗县赊店镇,带入读者的视野。
学者杨璨在书中介绍道,始于17世纪的“茶叶之路”,是明清时期晋商从福建武夷山一带采茶贩卖到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一条商业通道,后经扩张直抵欧洲,全长5150公里,故又称“万里茶道”。中国境内约4500公里,途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内蒙古等省和自治区,与“丝绸之路”一道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国际贸易黄金通道”。
赊店镇便是这条通道上“北走汴洛、南船北马、总集百货”的中转站。据史料记载,到了清乾隆年间,赊店镇已发展成为长三里阔四里的繁华巨镇,聚集着20多家骡马店、40多家过载行、500多家商号,聚居与流动人口达13万之多。
英国人贝思飞在《民国时期的土匪》一书中写道:“豫西南的赊店镇曾是通过唐河和白河运往汉口的货物集散地。从蒙古和西北来的商队也在那里逗留,将带来的货物装上船,那些从南方来的满载货物的船只,在返回之前先要卸货。总之,赊店镇一直是中国最富有的商业贸易中心之一。”
2014年年初,巴志强从赊店镇的大升玉茶庄启程,重走“万里茶道”,经数月舟车劳顿,南下武夷山下梅村,北上二连浩特,途经百余座城市、千余个村庄,实地走访历史遗迹,搜集和整理了数以百万计的资料。
于是,书中得以记录了“万里茶道”上重要城市的风云变幻——赊店:万里茶道中转站;洛阳:一片冰心在玉壶;西安:乡音妙俏会古城;焦作:太行明珠;晋城:中原屏翰;大同:北方锁钥……
二月河说:“几百年来,从中国福建的下梅,到湖南的安化,湖北的羊楼洞,河南的社旗,山西的晋城,内蒙古的二连浩特,蒙古的乌兰巴托,俄罗斯的恰克图、莫斯科、圣彼得堡,驼队马帮,冰雪风沙,迢迢万里,演绎了无数的商旅传奇……”
在研讨会上,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著名杂文家、解放军报社原高级编辑李庚辰等,对研究、挖掘、探索和整理以赊店为中枢的“万里茶道”历史文化遗产,和与之有关的茶文化、酒文化、旅游文化、饮食文化、人文文化和民俗文化,进行了交流与探索。
《万里茶道与中国赊店》开篇的题诗写道:“赊店,当年万里茶道上的重镇,这又是怎样的一种辉煌!我又怎愿挥手告别,泪眼凝噎……”
与会专家认为,此次研讨会对推进中蒙俄“万里茶道”文化旅游产业联盟建设,促进沿线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打造“万里茶道”国际旅游黄金带,借助于“万里茶道”中枢这一世界历史文化价值品牌叫响赊店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不久前在武汉举办的“中俄万里茶道城市市长高峰论坛”上,“万里茶道”中俄两国沿线城市的市长、代表共同签署了《中俄万里茶道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武汉共识》。自此,中俄双方将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世界遗产公约,对“万里茶道”上的历史遗迹保护、历史资料收集、知识产权保护及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等进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