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1月07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十年“振兴杯”,个人、企业、社会都是赢家

所有收获合在一起叫“氛围”

本报记者 黄丹羽 袁贻辰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1月07日   08 版)

    2014年11月5日,辽宁省沈阳市,第十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电焊项目,选手们在进行实操比赛。本报记者 赵迪摄

    2014年11月5日,辽宁省沈阳市,第十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国际青年技能嘉年华系列活动之中韩美发师表演赛现场。来自韩国的美发师和中国的美发师,为大家演绎了一场美发业的饕餮盛宴。这场表演赛是十届“振兴杯”以来首次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本报记者 赵迪摄

    焊工每天的工资有好几百元。参加“振兴杯”需要提前几十天开始培训,“少挣很多钱”。于是,许多人打了退堂鼓。可邵旭鹏觉得值。他隐隐感到,这是一个“能改变命运的机会”。

    这位来自新疆石河子市开发区汇能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的“九零后”焊工,不仅自己积极备战“振兴杯”,还在公司游说年轻的焊工一起参赛。经过重重考验,最终和他一起取得资格,代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征”决赛的,是小他两岁的“徒弟”凌帅帅。

    来到沈阳的师徒俩兴奋极了。“就算是只看看别人优秀的焊件,也是一次学习。毕竟,对我们来说,这样的交流学习机会,太难得了。”

    至今为止,无数优秀青年技能人才接受了“振兴杯”的洗礼。仅在山东省,就有200多万人曾经参与到“振兴杯”中来。但团山东省委城市部部长苏建斌认为,“振兴杯”的价值并不在于吸引多少技能人才参加比赛,或者让多少技能人才得到晋升。“通过‘振兴杯’比赛,在全社会营造真正尊重人才、崇尚技能的氛围,进而推动整个技能产业的发展,这才是‘振兴杯’核心价值的体现”。

    10年来,以“振兴杯”为重要载体的青工培养长效机制日益完善,赛学相长、以赛促用,个人成长、企业受益、社会发展的多赢格局正在逐步实现。

    参加一场比赛,完成10年“跨越”

    若要为“振兴杯”寻找一个“代言人”,候选人里一定不能少了张文良。

    2012年,21岁的沈阳小伙张文良一举斩获第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工具钳工类冠军,迅速晋升为高级技师。一年后,他“跨界”再闯“振兴杯”,获得机械设备安装工类第三名。

    仅用了一两年时间,只有中专学历的张文良就从小工厂的合同工变成了国企沈阳造币厂的正式工,还一口气拿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辽宁省青年岗位能手”等诸多荣誉。

    用张文良的话说:“技能一小步,命运一大步。”让他真正走出“一小步”的,正是“振兴杯”。

    邵旭鹏有着相似的经历。因为在兵团技能竞赛中拔得头筹,22岁的邵旭鹏完成了从中级工到高级技师的“惊天跨越”。“要不是这场比赛,我就算再努力,也不过是一身技艺没地方展示”。

    内蒙古一机集团的车工侯根兴,内向、憨厚,话不多,脸上总是带着笑,可他对自己的工作十分“狂热”。去年,侯根兴在第九届“振兴杯”车工组比赛中获得第11名,从高级工连升两级,成为高级技师。如果按照正常程序,完成这样的跨越需要10年。

    “这些青年技工经过大赛后,建立了自信心,都能独当一面,承担重要的工作。” 内蒙古一机集团青年工作科科长付超说。他对集团10年来在“振兴杯”中取得名次的13名青工“摸了次底”,发现他们都已经成为了技能带头人、岗位能手,有些人已经走上了技能领导岗位。

    “振兴杯”不但让参赛选手尝到了“甜头”,更让派出选手参赛的企业“获益匪浅”。

    2011年,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甘肃电投”)第一次派出选手参加“振兴杯”省级比赛,可是“压根没几个人报名”。最后,被企业“点名”选中的车工“不太情愿”地去参加了省赛。经过几十天的培训,这名车工拿到全省第6的好成绩,也收获了相应的物质奖励。再回到公司时,他提升技术的积极性“明显变高了”,因为他开始知道,“技能可以改变很多”。

    靠技能为自己赢得更好的机会,成为不少青工的共识。很快,这种“技术上较劲儿”的氛围就在公司青年员工群体里扩散开,大家也对“振兴杯”这项“有点神奇”的比赛产生了兴趣。

    到了第二年,报名再也不是问题。参加网络管理员工种省赛的青工,在比赛结束后特地找到甘肃电投团委书记刘金勇,告诉他“自己体会到了技术上的不满足感”,并决定报名参加函授班,提高技术水平。

    “实际上,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最大阻碍就是人才的短板,而‘振兴杯’无疑是补齐这个短板的最佳机会。”刘金勇说,“这样的比赛,没有哪个企业会拒绝。”

    活动足够好,才会有人“买账”

    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振兴杯”的“忠实粉丝”。每年大赛开始报名时,他们就会主动找到团徐州市委,要求派出选手参赛。在徐州,把“振兴杯”视作“香饽饽”的非公企业不在少数。

    其实,“振兴杯”也不是一直这么火。团徐州市委城工部单兆庚记得,最初提起“振兴杯”,报名者还寥寥无几,只有“徐工这种国企”才会按照要求参赛。但慢慢地,“振兴杯”在青年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效果逐步显现,吸引了越来越多非公企业的注意。去年,徐工集团的青工吴东拿到机械设备安装工种第一名,团徐州市委“趁热打铁”进行宣传,更是在青工中掀起了一股学习技术的热潮。‘振兴杯’让团组织和青年工人越来越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为共青团服务青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单兆庚说。

    刘金勇坦言,在企业开展团的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事”。究其窍门,是“要把青年所需和企业所需结合起来”。

    “振兴杯”成了刘金勇吸引青年的一大“利器”。效仿“振兴杯”举办的“电投杯”、“青工杯”等甘肃电投内部的青年技术比武平台,让正处在成长期的青年工人有了展示自己和改变命运的机会,也为公司营造了利于青工成长成才的环境。许多青工都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重新认识并认可了团组织。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委工农青年部负责人晁坤看来,10届“振兴杯”的举办,为省级团组织如何围绕青工成长成才开展工作提供了“范本”。一直以来,虽然团组织开展了很多活动,许多青年却根本“不买账”,而“振兴杯”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绝佳思路。“振兴杯”由团组织和人社部门联合主办,发动青年工人参与,青工们“一传十,十传百”,最终都被团组织牢牢凝聚在一起。“其实只要我们的活动够好,把服务青年的工作做到实处,青工有收获、企业有奔头,何愁没有青年参与?”晁坤笑道。

    今年,美发工种首次登陆“振兴杯”。团陕西省委城市青年工作部挂职干部鲁靖觉得“实在是妙”。“去年的多媒体作品制作员项目,今年的美发项目,都抓住了新时代背景下青年的兴趣点,更加能够吸引青年关注比赛。”鲁靖觉得,除此之外,大赛还可以尝试通过视频直播等方式,吸引青年的眼球,让青年离“振兴杯”更近。

    “振兴杯”的作用“没那么简单”

    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搭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成为迫切需要。“振兴杯”在沈阳落户,正为全国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建设“添了把火”。10年来,团沈阳市委立足“振兴杯”,搭建起职校、企业、高校的联系平台,进一步探索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了大量优秀青年技能人才,这也是“振兴杯”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作用的一个缩影。

    初次登上“振兴杯”舞台的美发行业长久以来缺乏社会认可,这让美发项目裁判长岳汉桥对“振兴杯”充满期待。在美发行业里,不少年轻美发师受老一辈美发师影响,认为“技术差不多就可以了”。事实证明,抱着这样的想法他们的确“难以成器”。“技术,其实往往决定着一个美发师的水平高低。但行业内部分美发师不重视技术却是不争的事实。” 岳汉桥说,“振兴杯”这样一个国字号的大赛为美发师打开大门,相当于告诉这个群体“技术的力量”。他期待,通过“振兴杯”的举办,让更多美发师愿意学习技术,最终提升整个行业的素质,用实力消除社会对这个行业的误读。

    在焊工项目裁判长刘志久心中,“振兴杯”能够激发青年学习技术的积极性。这些年,“振兴杯”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青年焊工,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网络管理员项目裁判长——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卢勤最为看重的是“振兴杯”的“杠杆作用”。当下,网络的应用面越来越广,相关的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振兴杯”设置网络管理员项目比赛,发出了“国家通过顶层设计,决定培养更多网络管理员人才”的信号。从通知报名,到公司、省级培训,再到最后的决赛,“振兴杯”的整个过程让许多青年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更多的青工也在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卢勤注意到,和2011年相比,今年报名参加网络管理员比赛的人数明显增加,决赛场上的选手实力也有不小的提高。“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越来越重视‘振兴杯’,社会也更加关注‘振兴杯”。

    “振兴杯”大赛,不仅仅是选拔出几十名优胜者,给出物质奖励这么简单。“比赛本身造成的行业氛围更加重要,因为它反映了国家的需求,为企业指明了方向,最终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卢勤说。

    本报沈阳11月6日电

所有收获合在一起叫“氛围”
产教融合 就业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