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强军先锋

新式武器好不好 拿到这里试一试

——海军某试验区官兵献身新型武器装备试验任务纪事

于贵民 于文权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1月14日   10 版)

    海军某试验区肩负着人民海军新型武器试锋砺刃的重任,自单位成立以来,他们实施多次重大发射任务,靶场官兵累计攻克上百项试验技术难题,其中40多项填补了国家武器试验领域的空白。

    作为海上靶场部队,试验区官兵历经无数挫折与苦难,始终坚守强军打赢情怀,在浩瀚的大海上托举起现代化的国防利器。

    “无论面对多少困难,我们都必须完成任务” 

    有一年初秋,海上一声闷雷般的巨响,某型导弹昂首直刺万里云天。当导弹准确击中预定靶区,现场沸腾了,参试人员无不欢呼雀跃。

    长剑出鞘,雷震海天,新中国的导弹方阵再添利器!

    只有试验区的官兵最清楚,一次成功任务的背后要攻克多少难关。当年,在某型导弹立项时,该试验区已经多年没有承担过重大试验任务。人才大量流失,装备非常落后,各种困难接踵而至。 

    “无论面对多少困难,我们都必须完成任务!”该试验区时任总工程师娄汉泉主动承担起这项任务。

    靶场测控系统被称作导弹试验的“神经中枢”,但当时的技术条件无法满足试验需求。娄汉泉带领科研团队没日没夜地奋战攻关。这一系统最终提前装备靶场,应用到试验任务中,成为我国第一代多功能集成统一测控装备,并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

    为满足某型导弹试验需求,刚满26岁的年轻工程师曾科军主动请缨,承担起“某误差修正系统”研制的重大课题。 

    在一年多里,曾科军20多次深入科研院所学习求教,查阅了上百万字的专业资料,一举拿下这个课题。这个系统研制成功投入试验应用后,为修正导弹试验数据作出了重大贡献,填补了军事装备试验领域的空白。

    导弹突然一头栽向大海,试验失败了

    白文平始终无法忘掉这一幕。

    那一年,某型导弹试验很快就要进行,导弹研制技术人员和参试官兵正在紧张备战。有一天,当研制人员在弹体上布设测量传感器时,为搞清楚每个测点的具体作用,年轻的靶场科技干部白文平上前向研制人员请教。

    “你们不需要掌握这些,一时半会儿也讲不清楚。”研制人员不在意的一句话令白文平尴尬不已。那时,靶场官兵与导弹研制方接触不久,双方在技术和情感上还处在“磨合期”。

    “国家赋予靶场新型武器试验鉴定重任,如果不能透彻了解掌握被试导弹状态,就无法履行好把关的责任!”白文平辗转难眠。第二天,他和同事一起对弹体的几百个测点进行测量、推算,并据此拿出了翔实的分析结论。靶场官兵的严谨精神深深打动了导弹研制技术人员。从此,相互尊重、交流的氛围日渐浓厚。

    年轻科技干部黄成还记得第一次和战友出海试验时,面对某试验发射平台内密密麻麻的各种管路、阀门,谁也不敢上前碰一下。

    “我们是来搞试验的,不熟悉平台内的设备,执行试验任务就是一句空话。”大家对照设备原理图,在狭窄的平台舱室内爬上爬下,7天之后,他们把几百个管路、阀门弄得门清儿。后来,参试的靶场官兵个个练就了不拿原理图就能“盲操”的过硬本领。

    官兵们的敬业精神征服了很多导弹研制部门的权威专家。2009年,一次执行导弹试验任务中,靶场某试验任务图像传输室上士张运杰,像以往一样在运输测量船上架好试验摄像设备,眼睛透过镜头死死盯着发射阵地。

    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导弹呼啸着腾空而起。然而,没想到导弹突然一头栽向大海——试验失败了!

    按照以往,导弹发射失利,测量设备将放弃继续跟踪测量。但张运杰像往常一样依然坚守在战位上,镜头对着导弹落水点。突然,掉落海里的导弹残部“噌”地又冲出了水面,在空中翻转腾跃。

    现场参试人员全都惊呆了。短短十几秒后,导弹残骸再次落水。科研人员猛然意识到:这组宝贵的数据没有跟踪记录下来?!

    庆幸的是,张运杰将导弹失利全过程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个“绝版资料”让研制部门的领导和专家激动万分:“这十几秒录像为我们分析导弹失利原因,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重要的技术资料啊!”

    “心无私念,赤胆忠诚”更是试验区官兵的真实写照。有一年,专门测量导弹飞行数据的某弹道测量系统研制完成后,转入靶场验收调试。负责验收的高级工程师王之海发现该系统测量弹道精度不达标,指标、图像出现误读现象,便明确提出返厂重新改进。

    改进虽说技术不复杂,但费时费力。研制单位领导上门求情被驳后,又找到不熟悉试验的有关部门向验收人员施压。

    “我们是为国家把守新武器检验关口,人情再大,又岂能大过国家利益!”负责验收的靶场科技干部王之海、荣致斌拒绝签字。

    最终,研制单位重新进行设计改进,靶场专门派出科研骨干提供技术支援。一年后,该系统通过靶场验收投入使用后,一举解决了导弹试验中长期无法攻克的某弹道数据测量的重大技术难题。 

    “只要有利于试验,我个人冒点风险也值得”  

    新型导弹研制试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家参研参试单位。试验区官兵始终秉承一种理念:是国家把我们召唤在一起,无论试验中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大家同舟共济、携手作战,就没有攻不下的难关!

    靶场某研究所工程师余义德,在一次导弹试验中发现,由于某高速记录系统安装位置有问题,导致弹体发射的瞬间无法捕捉。多年的试验经验使他意识到:这一瞬间,可能捕捉到导弹发射关键参数轨迹,这将为导弹研制部门提供重要研究方向。

    余义德找到有关部门提出调整该记录系统位置。有人善意提醒他:试验设备定位归零后,调整位置是“天大的事”,万一获取不到试验数据,需要承担巨大风险。再说,这套设备安装定位由其他参试部队负责,你何苦自找麻烦? 

    “只要有利于试验,我个人冒点风险也值得!”在余义德坚持下,最终将该记录系统位置进行了调整。

    当导弹再次试验发射时,研制部门的一名专家激动得热泪盈眶——通过记录系统实时传输过来的画面,使这名从事导弹研制几十年的专家第一次看到发射瞬间某关键参数的轨迹。

    正是凭着这股百折不挠的韧劲儿,靶场官兵在100多次出海执行导弹试验及合练任务中,创造了“组织指挥零失误、技术操作零差错、设备设施零故障、任务软件零缺陷、数据判读零遗漏”的骄人成绩,涌现出40多次冒着生死考验扑身试验一线的胡文萃、邹青夫妇,为导弹事业发光献热的退休老科技干部李银芳、刘怀忠等模范人物,在他们身上,折射出了某试验区官兵献身强军砺剑使命的精神风貌。

新式武器好不好 拿到这里试一试
武绪辉:开着坦克玩“眼镜蛇机动法”
激活军队反腐机制的重要一步
乌克兰狂购武器引发欧洲军备竞赛
武警官兵倾情助民脱贫致富
要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