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雨童:

与众不同的舞蹈精灵

实习生 王丹青 郑文韬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1月17日   12 版)

    雨童差点儿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小时候曾入选北京市花样游泳队的她,因为妈妈希望自己接受普通文化教育,选择了退出花游队,继续学习舞蹈。现在北京理工大学国际经贸专业上大三的雨童,正在做一个舞动着的精灵。

    6岁同时考入中央电视台银河少年艺术团舞蹈队和北京电视台七色光艺术团舞蹈队,参加过多次大型演出,直到小学毕业超龄退团。在聚光灯下尽情舞蹈的感觉让这个高挑的北京女孩非常享受,但背后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每次我都留下来比别人多压一会儿韧带,多练习一下”。为了能保持领舞的位置,小雨童愿意“多痛一会儿”。

    随着年龄的增长,练功时打开韧带会愈加疼痛,许多队友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雨童只是把头向上扬起,让这种并非委屈而只是源于生理疼痛的泪水留在眼睛里。“我的内心是快乐的,我也不知道这种莫名的兴奋劲儿哪来的。”付出也收到了回报,去年5月,雨童第一次代表北京理工大学参加首都高校艺术体操比赛,就获得了二级赛绳操及带操冠军、圈操亚军,并获得全能冠军。

    “我应该是比赛型选手吧,比赛前有一点紧张但上场后听到音乐,聚光灯照在身上就有一种兴奋的感觉。”在一次比赛前,排练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失误,马上就要上场比赛了,雨童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动作,直到自己满意,“说不焦急,那是假的”。对于比赛结果,她并不是太看重,“自己做到不后悔就好”。或许因为有这样的心态,大型比赛时雨童很少失误。

    相比竞技性更强的独舞,雨童更喜欢表演度更高的群舞,和一路走来相互陪伴、鼓励的姐妹们共同完成一个作品,她说“这种感觉比自己一个人站在舞台中央,独享聚光灯起舞更加踏实与温暖”。

    2013年12月举行全国大学生艺术体操比赛时,距离开赛不到两个月雨童才拿到规定动作的DVD,作为队长,她必须先学会所有动作,再教给其他队友。雨童只用了4个周末的时间在图书馆地下室训练,就将集体项目的动作基本掌握。

    三套集体项目完成后,雨童开始对自己的个人项目发起挑战。这也意味着雨童比别人多花几倍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训练,那时又正好赶上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作为舞蹈团的成员,还要进行舞蹈的编排和合练,于是每周六上午结束了艺术体操的集体训练后,雨童都会留下来将自己的个人节目练习几遍,休息片刻后继续去舞蹈排练厅进行舞蹈训练。

    在率先举行的艺术展演中,舞蹈《为了相聚》获得北京市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随后的艺术体操比赛,雨童包揽了个人圈操、球操、圈操的冠军,同时获得了个人全能冠军,成为此届赛事名副其实的“四冠王”。

    雨童周一到周五忙于学业,为的就是周末能够专心跳舞。在北京理工大学舞蹈团,固定的练舞时间是每周六15:00~21:00,而周日早上还有艺术体操队3个小时的训练。

    说到自己的时间被舞蹈“霸占”,雨童说也很羡慕那些周末能自由安排时间的人,不过她表示“所有训练都是自己选择的,没了舞蹈,生活就从彩色变成黑白,我不能没有舞蹈这道阳光。”

    出于对舞蹈的痴迷与热爱,雨童在家里有时就会情不自禁地舞动起来,直到满身大汗,对于她来说舞蹈是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自己也会随着心情跳舞,这是一种生活状态。” 这个游走于群舞与独舞的精灵,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洞悉着生活与舞蹈的关系。

    成长于民主家庭的她与家人关系十分亲密,身为核材料专家的姥爷经常对雨童的重大抉择给出建议,却从不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她。她坦言这种潜移默化让她收获了很多。假期父母也会带她到尽可能多的地方去旅游,使她得以遇见很多人,聆听他们讲述自己不同的故事,这些经历都让雨童慢慢找寻到自己认可的生活模式。“用一杯水的纯净面对一辈子的复杂”,这是雨童在社交网络上的个性签名,对此她解释说,“纯粹更能够接纳万物,而不是渲染后的繁复”。

    出生在烟雨蒙蒙的秋天,带着父母“出类拔萃、与众不同”的期许,有着一个充满诗意名字的雨童,正坚持着自己对于舞蹈的热爱,用足尖演绎闪亮的青春。

教育孩子首先要建父母攻守同盟
与众不同的舞蹈精灵
父母教育同盟别自毁长城
每个学渣心中都藏着学霸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