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中日就处理和改善中日关系达成四点原则共识;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会见来华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这引起日本方面的高度关注和持续热议,不少日本报纸的评论文章展现出相对积极的看法和姿态,当然,沿用固定思维无端揣度中方用意的也不在少数。日本的有识之士怎么看?就此,本报记者走访了道纪忠华智库日本首席代表后藤锦隆先生。后藤先生着重从两国经济关系方面谈了一些看法。
中日关系不该也不会再坏下去了
四点原则共识的达成和习主席与安倍首相会见对未来中日关系发展是一个好的指向。从日本民主党掌权至今已经好几年了,中日两个亚洲主要经济体形成了如今的对抗局面,这很少见也很令人遗憾。后藤先生认为,目前两国关系已经是最坏的了,不应该也不会再坏下去了。从经济实力上看,中国和日本都很强,而政治上的对抗对双方经济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仍然应该看到,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很强,现实中谁都很难离开谁。产业是经济的核心和基础,完善的产业链才是真正的经济力。
后藤先生说:“一方面,有言论称中国可以对日本实施经济制裁,我看这不太现实。很明显,日本仍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上游,搞起经济对抗来中国恐怕占不到便宜。历史上日本向中国学习了一两千年,到了近代实力超过了中国;而中国改革开放后也虚心地从日本汲取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帮助自身取得长足发展,中国何妨再谦虚30年?另一方面,日本缺乏中国经济的战略纵深,中国庞大市场的吸引力是日本无论如何也无法抗拒的。”
日本企业界不赞成与中国对抗
后藤认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原先考虑,既然已经形成了对抗局面,那么就需要尽量想办法避开中国,往东南亚方向发展。但东南亚也有具体的情况,这一地区人口总量不大,但国家与民族众多、语言差异明显,各方利益很难调和,难以形成共识。这也注定安倍选择的是一条不平坦的道路。事实说明,安倍上台后引导日本企业向东南亚跑、向非洲跑、向欧洲跑,绕了一大圈回头坐下来一算,不行,(日本的合作重点)还是在中国。事实上,虽然近年来日本对中国新增投资大幅缩小了,可是总量并没有减少,相反还呈现继续扩大的态势。“这就是彼此经济的吸引力之所在,中国魅力之所在,也是日本企业界和日本政府都避不开的现实课题,日本企业界不赞成安倍搞对抗中国那一套。”后藤先生说。
有关四点原则共识达成之后,一些日本媒体对未来中日两国关系能否逐步走向真正改善持谨慎甚至是怀疑的态度,包括个别日方高官言论上的一些反复。对此,后藤先生认为,这主要还是因为双方仍然严重缺乏互信,媒体的言论就更不用说了,也在过度的猜疑中跟着偏离正确轨道。近代以来,中日力量互有高低,在此消彼长中达到力量平衡点时往往容易发生磕磕碰碰。此时,关键要靠双方运用政治家的智慧回避风险、解决问题。也就是说,适时进行首脑接触和保持高层往来是必要的。
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不是好的民族
有关日本方面对12月13日即将到来的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及明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所流露出来的忧虑,后藤先生表示,中国是那场侵略战争的受害者,有充分的理由诉说自身遭遇。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不是好的民族。受害者不说,加害者更不会说,日本就从来没有忘记遭受原子弹轰炸的伤痛。众所周知,日本政府每年8月都会在广岛和长崎分别举行原子弹轰炸死难者追悼活动。他指出:“实事求是地面对那段苦难历史,才是对自己国家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以及未来日中关系应有的正确姿态和举措。让日本国民真正明白‘哦,是这么回事啊’,或许双方以后更能坦诚相待。”
未来“日本梦”要搭“中国梦”便车
后藤先生还表示,从经济方面看,天平的砝码显然正在倾向中国,未来“日本梦”需要搭“中国梦”的便车。当然,对中国实施经济“走出去”战略、实现“一带一路”的构想来说,日本积累了不少可供借鉴的经验。具体地讲,在对外经济战略项目投标课题上,走官方主导路线,能集约优势资源,起到集中突破的功效,但也往往容易受到投资对象国家或地区内外政治因素的干扰;走民间主导路线,可能效率低一点,周期长一些,但更有利于把握投资对象国家或地区的各种现实情况,按照市场规律和利益分配规则办事,“切好蛋糕”,有效回避各种意外风险。日本在操作国际投标项目时前期和基础阶段往往更重视民间主导。美、日、韩的做法近似,运作到位,成功率高,日、韩之间还呈现出“高手过招”的激烈竞争态势。
后藤先生进一步指出,在对外战略投资方面,日本对“首脑推销”的重视程度相比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官方不一定总是冲在最前线,而是应该更讲究政府主导、民间实施。中方不妨培养一两家类似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的半官方组织,课以严苛的财务审查制度,令其坚守非营利性质,使其在政府施行对外经济政策和目标的过程中,既可以做政府无法或不便做的事情,又能专心致志地为参与对外投资的企业服务。
后藤先生还提示,对外项目投标事业中利益博弈的现实近乎残酷,煮熟的鸭子没吃到肚子里也有飞走的可能。所以,等事情做成了,钱进自己兜了再适当吹吹风也不迟。
本报东京11月17日电
本报驻日本记者 张建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