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健识

雾都霾事

黄昉苨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1月26日   11 版)

    那个早晨,大帝都伦敦的市民一出门,就一头扎进了结结实实的雾霾里。

    最开始,没有人对此大惊小怪。这是1952年的12月,满城的雾霾还被本地人视为发展经济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因为大量煤炭的燃烧,伦敦街头的雾霾是黄褐色的,带着点异味,其主要成分是烟尘、焦油颗粒和二氧化硫,“浓稠得就像一锅豌豆汤”。

    而12月5日的这锅汤,稠得有些过了头。不止一个行人发现,自己走在路上的时候,连脚板都见不着。尽管如此,如今我们翻阅当年的报道,还是可以看出,这一天,没有太多人大惊小怪。雾都的市民已经习惯了如此的场景,他们平静地走上街头,沿着熟悉的道路,一下消失在亲人的视线中。

    可这却是将被记入史册的一天。

    在这一天之前,伦敦“雾都”的美名已经存在了上百年,这里街头薄雾笼罩的老建筑看上去是如此浪漫,甚至那种独属于城市的污浊,也成了令人向往的景色。狄更斯在小说中连篇累牍地描绘,莫奈在油画中细腻地展示,百年里,数值爆表的烟雾事件发生了好多次,但伦敦依旧如故地浪漫前行。

    而在这一天之后,一切都不同了。12月5日,大雾让伦敦陷入停滞。路面上的公共交通完全不顶用了,大白天的,司机开车除了打开车灯,还得把脑袋探出车窗去查看街道上的情况——当然他们基本上看不见东西。泰晤士河上的行船停了,进出伦敦的火车停了,天空上的飞机航班也停了,在伦敦市区,标志性的双层红色大巴得由人引着路,才能继续在街道上行驶。因为观众看不清舞台,伦敦的剧院停止了演出。当局建议学校放假,因为他们担心学生在大雾中找不到回家的路。

    12月5日之后的那一个星期,伦敦市民们回家后得先抹一把脸。人们一个个都像刚从矿井里上来,脸上、鼻孔边都是黑黑的。

    浓雾笼罩到第三天的时候,英国媒体才缓过神来,对此进行了报道。《卫报》一篇报道的主标题是:交通停顿,盗贼们都忙起来了。

    是啊,这种天,也就只有因大雾掩护满载而归的小偷们乐得起来了吧!

    似乎没有人意识到事情有多严重。报纸上谈论着伦敦某处的家庭主妇抱怨“自从离开了曼彻斯特,还从没见过家里有那么多尘土”,或是停在室外的汽车车窗上已经可以直接用手指写字这些花絮。室外,浓雾仿佛在伦敦城里凝固了,除了大风,谁也赶不走这锅带着异味的浓汤。

    但气象条件所限,大风偏偏迟迟不来。

    后来有专家估计,在这个12月,伦敦城的PM10浓度大约处于3000至14000μg/m3之间,大约是当时平均水平的50倍。如今在伦敦,这一数据基本上保持在30左右。另一种说法是,当时城里的PM2.5指数,也在最高时达到了破天荒的1600多。

    不过,那时候的新闻里还不流行让科学家举个探测仪器讨论空气污染指数,记者们注意到的是另一项数据:12月6日正好是周末,那之前的一周,伦敦城里有945个人去世,而下一周,这个数字飙升到了2484人。

    真正的危害直到这时才逐渐浮现出来:殡葬业的生意好了起来,棺材卖得脱销了,花店的葬礼用花也纷纷售罄。

    大量的死亡,就是那场大雾被铭记至今的原因。

    许多人都是在家里去世的。被雾霾刺激出来的咳嗽和哮喘召来了死神。那一周,因支气管炎和肺炎去世的人是平时的7倍。最初,政府部门报告说,主要的死者都是老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慢性心血管疾病的人,后来的研究则表明,许多中年壮汉也在这场大雾中离去了——45岁至64岁这一年龄段的市民死亡率也比从前提高了3倍。

    雾霾同样伤害到了新生的婴儿,这一群体的死亡率在12月5日后的那一周内是平时的两倍。

    所有的数据都清清楚楚,及时记录,可这似乎无助于减轻当事人的茫然。大雾在12月9日散去,弄清有多少人因它而死却花了更长的时间。雾霾散去两周后,死亡人数一度回到了正常水平,当局据此宣布大雾造成4000人死亡。但不久之后,伦敦又迎来一个死亡率高峰,大伙儿这才意识到,雾霾带来的阴影远未散去,之前数据看似回归正常,只是圣诞节假期延迟了人们的申报。

    如今一个公认比较准确的数字是,那一周的雾霾夺去了12000多名伦敦市民的生命。更没有人说得清多少人因此患病,或是那些在雾霾中度过童年的孩子是否在成长中面临更多风险。总之,当年的伦敦共有500万人口,将近400分之一的居民就这样消逝于雾霾中。

    但这场灾害同样带来了改变——英国人决定换一种生活方式。1956年,《清洁空气法》在议会获得通过,伦敦摘掉“雾都”的帽子,就得从这时候开始算。

    一城的市民,用数以万计的死亡,换来了全世界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

    这也是如今,每年的12月又将来临时,人们总会提起那场大雾霾的最重要的原因。

破解大脑“闪存”的秘密
把“相机”架在大脑里
雾都霾事
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