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康乐福托老院的76位老人给南京晓庄学院寄来了一封800字的感谢信,信上密密麻麻地按满了老人们的红手印,还有一些老人歪歪扭扭的签名。他们感谢的是南京晓庄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大四学生黄岳。南京晓庄学院党委书记王国聘介绍,这是学校第三次收到老人们的感谢信了。
2011年9月,刚到南京求学的黄岳找到康乐福托老院,要求当义工照顾老人们。从那以后,几乎每个双休日,黄岳都会准备一些水果或糕点去托老院看望老人,与老人们拉家常,给老人们打开水、喂饭、洗脚、剪指甲。如今,当了3年多义工后,他和每一位老人都培养了深厚的感情。
托老院有位杨奶奶,去年中秋节,黄岳买了水果、包子去看望老人时,杨奶奶已经病重。但看到黄岳,她还是艰难地穿起衣服,用颤抖的手拉着黄岳,把床边一只铁制的碗和两块红纸包装着的小月饼,还有一包卫生纸塞进黄岳的书包。“奶奶当时紧紧地拽着我的书包,不让我看到里面东西。”黄岳回忆说。2013年11月3日,因为要参加杭州国际马拉松比赛,黄岳那个双休日没有去托老院,那个周末过后,杨奶奶去世了。黄岳觉得,“那似乎成为一次告别”,没能陪杨奶奶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是他大学四年的一大遗憾。
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陈院长说,和其他来托老院的志愿者大都只来一次不同,黄岳已经坚持了3年多,几乎每个星期都来踏踏实实地帮老人做事。
据南京晓庄学院教师崔昱介绍,直到去年第一封感谢信寄到学校时,大家才知道黄岳在做义工。黄岳不希望同学们知道,甚至放弃了校内外许多优秀志愿者的评选机会。
黄岳的父母也是在今年暑假才得知儿子在南京坚持做了3年义工。黄岳说:“如果说刚开始是因为坚持,那么到后来就是因为和这些老人都产生了感情,一个星期不去看他们,就觉得心里不踏实。”黄岳觉得,3年的义工时光,让自己在南京找到了家的感觉,“我好像一下子有了76个爷爷奶奶”。
南京晓庄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刘克健介绍,除了在托老院做义工,黄岳还用兼职打工挣的钱定向资助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麻黄山中心小学的两名小学生,帮助他们完成自己的求学梦。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所做的也不过就是在自己吃饱穿暖后,用余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他希望身边的同学朋友多关心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