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2月0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24岁的北大硕士张天一发现,这个世界需要的并不是颠覆与改变,而是尊重与理解

粉霸张天一

摄影/本报记者 赵迪  写文/本报记者 张国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2月03日   08 版)
11月29日,天津,一场青年创业比赛现场,张天一准备上台介绍自己的创业项目。拒绝穿正装参赛的张天一穿着自己店里的制服和迷彩裤、长靴就上场了,他说:“我们都是创业者了,为什么就不能打破常规呢?”
12月2日,北京东三环附近的一幢高档写字楼里,张天一和员工在自己的第二家米粉店里试吃新品。他身后的墙上,挂着马克思、恩格斯、斯大林、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画像,上面分别写着“闯”、“信”、“干”、“霸”、“革”五个字代表着他的创业理念。
12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一名粉丝主动要求和刚刚结束演讲的张天一合影。
天津滨海新区,张天一和其他获奖选手准备上台领奖。张天一喜欢结识年龄相仿的创业者,了解他们的想法。
晚11点多,张天一在位于北京东三环外的出租房里给自己煮了一碗面条,算是晚饭。
张天一自己设计的“牛币”,员工如果表现优异或者完成了某项任务就可以获得一定数额的“牛币”,用来换取假期和店里的零食。
12月1日傍晚,刚刚从一个创业者的交流活动中提前离场的张天一赶往参加另一场创业大赛。这一两个月,张天一一直忙于参加这样的交流活动。

    12月1日晚11点多,拎着折叠自行车的张天一搭上北京地铁10号线的最后一班车,回到位于东三环外的出租房里。这是一套老式的小两居,月租4000元,离他已经开业的两家米粉店都不算太远。张天一打开厨房的灯,给自己煮了碗面,算是晚饭。一个多小时前,在一个青年创业大赛上,他以复赛第一的成绩闯进了决赛。张天一说,自己非常喜欢做饭。两只猫咪在他的脚边打转,其中一只是他读大学时就开始养的,他还养过小狗、小鸟,甚至拔掉牙齿的毒蛇。

    过去半年多以来,张天一突然成了风云人物。2014年4月4日,他与3个合伙人凑了15万元,在北京环球金融中心地下一层开了第一家“伏牛堂”常德米粉店。他的自述《我硕士毕业为什么卖米粉》流传开来,使他成为热门人物,也让不少人想起了他的师兄陆步轩。陆步轩是2003年的名人。那一年,张天一仍是一名中学生,街头巷尾热议“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卖猪肉”现象。

    开米粉店这件事,对24岁的张天一来说原本是难以想象的。从6岁读小学起,直到他取得北京外国语大学学士和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评价他的标准都很简单:考试与得分。在他大二那年,有位同学辍学创业,他还感到不可思议。从那位同学那里,他第一次听说了投资人徐小平的名字。他对创业毫无认知。

    张天一读完了本科又读硕士,却始终感到困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他当然有很多选择,做律师或公务员都是家人期待的。他曾在写字楼里实习,从高处俯瞰赶路的黑点一般的白领。后来,他决定与其跟大家一样在“好路”上堵车,不如自己去绕绕弯路,慢慢地走。

    与陆步轩并不一样,张天一是自己选择了卖米粉。牛肉粉是他在家乡常德从小吃到大的早餐。他回乡拜师学艺,“吃遍了每一家米粉店”,直到找到满意的配方。对于他的决定,做医生的父亲起初不知情,母亲知道,但也没有明确反对。

    而陆步轩始终不认为自己卖猪肉是一件光彩的事情。2013年,他回北大演讲时,还表示自己“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

    在硕士毕业典礼前一天,张天一计算过,开业前84天,他们卖出了14362碗牛肉粉。半年后,他的米粉店即将扩至5家,员工增至30多人,全部都是90后,超过一半是大学生。他接受了几轮投资,投资人中包括他当年并不知晓的徐小平。

    几轮融资后,伏牛堂的估值已有数千万。张天一仍在寻找新的投资人,他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自己现在找的投资人,不一定是给出估值最高的。“你找投资人不是找钱,而是找合作伙伴。”

    成名以后,张天一在一次活动中见过陆步轩师兄。他原以为陆步轩是“大隐隐于市”的世外高人,见面才知道,他当初卖猪肉真的是生活所迫。

    “他始终说,卖猪肉是生存选择。他觉得是被迫的,至今不想去干。”张天一说,自己和这位学长的态度并不一样,卖米粉对自己来说是生活选择,而不是生存选择。两种选择的背后,是10多年间社会的变化。

    11月底,张天一参加了首届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路演时,他对评委说,世界最伟大的公司中,可口可乐是卖饮料的,麦当劳是卖汉堡的。在自己的PPT里,他把伏牛堂的名字和麦当劳、肯德基放在一起,表示要做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群餐饮”先行者。半年之前他的思路还没有这么清晰。当时,他只是因为爱吃粉而要开店。

    现在,米粉对他来说已不是最重要的东西。他公开了一向被餐饮业视为机密的配方。他并不认为互联网餐饮业一定要“好吃”。他说,一个菜的要素是好吃,而对餐饮业来说,口味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全部要素。在工业时代,麦当劳、肯德基为了工业化而牺牲了部分口味。如今工业时代过去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餐饮是什么形态谁也不知道,他们是其中一个探索者。

    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对自己这批创业者来说,存量市场被占满了,只能开拓新的机会,做增量市场。

    他形容自己面前有一棵树,米粉是树根,顾客数据是树干。他们开发了自己的ERP系统,并且采用了指纹支付,针对吃粉的顾客进行数据分析。与传统连锁餐厅不同的是,销售不是他的目的而是手段,连接这些顾客、成为某一类消费人群的入口,才是他的兴趣所在。

    通过问卷调查和支付入口端统计,他们发现,顾客近一半是湖南人,70%以上是女性,85后占了81%。他创立了“霸蛮社”,这是一个湖南人社群的名字。他觉得自己在做“湖南驻京办”的事情,对准的是那些在北京的三四十万湖南人。

    参加创业大赛,他觉得拿奖很开心,但更开心的是见到很多年龄差不多的创业者,了解他们挺有意思的想法。他跟做垃圾分类行业的年轻人聊过,跟做3D打印的年轻人聊过。在这些聊天中,他觉得蕴藏着化学反应的可能。

    当他对父母说起这些计划,他们也由不解转为理解。在一段时间的走红之后,他的生活回到了正常轨道。他出名后,有段时间生意太火,米粉不得不每日限量供应,他认为那是“不正常的好”。现在,他单店的营业额在七八千元到一万元之间,生意属于“正常的好”。

    为了寻找配方而狂吃米粉的日子已经过去。那段时间米粉是他的噩梦,他以为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吃米粉了”。如今,他又成了米粉的超级“吃货”。

    卖米粉改变的不仅是他的银行账户。在过了一段为顾客准备米线的生活之后,他表示对煎饼果子大妈、水果大叔、保安小哥、清洁阿姨、传单小妹等的辛苦都感同身受,“逐渐悟到了尊重与理解的可贵”。

    他开始不拒听每一个打到手机上的推销电话,接收每一张路边传单,外出就餐时自己擦桌子收碗,清洁自己用过的公共卫生间。“因为我发现,对这个世界而言,需要的并不是颠覆与改变,而是尊重与理解。”他说,带着创业的想法来卖米粉,整天琢磨着改变传统行业,是一种最大的浅薄与无知。

    对于学生开米粉店,张天一在北大的导师当初表示过支持,并提醒张天一,餐饮业是个“勤行”。4月份第一家米粉店开业时,这位导师表示,一年之后这个店要是还活着,自己就来光顾。结果,只用了4个多月,张天一就在店里等到了自己的导师。

粉霸张天一
张天一准备介绍创业项目
张天一和员工试吃新品
张天一和其他获奖选手准备上台领奖
粉丝和张天一合影
张天一赶往参加另一场创业大赛
张天一在给自己煮面条
张天一自己设计的“牛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