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2月04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陈省身“新猜想”正在年轻人身上实现

本报记者 张国 通讯员 吴军辉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2月04日   02 版)

    在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逝世10周年之日,他生前发起的学术活动又开始了:许多著名数学家来到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所,参加在这里举行的“2014京津几何工作营”,醉心于数学天地。

    京津几何工作营由陈省身于2000年发起。当时,他刚到南开定居,每逢他的生日,朋友、弟子们纷纷赶来庆贺。这位蜚声中外的“微分几何之父”便倡议,不要什么庆生仪式,搞个京津几何工作营,汇聚京津两地以及海外的几何学家,共同探讨几何学的重要问题和趋势,培养青年几何学者。此后,即使陈省身先生于2004年12月3日去世,数学界的这个习惯也没有间断过。

    今年,为纪念大师逝世10周年,数学家们约定,将会期改在12月3日,以资缅怀。“纪念陈先生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中国数学更向前推一步。因为陈先生有个愿望,就是让中国成为数学强国。咱们还应该努力地朝这个方向做。”普林斯顿大学和北京大学教授田刚院士说。

    数学界有个著名的“陈省身猜想”——1988年,他提出“中国将成为21世纪的数学大国”。到了21世纪,中国已经成为数学大国了,他又有了新的猜想:希望中国能够再进一步,成为数学强国。他的弟子、南开大学教授张伟平院士还记得,陈先生当年在给自己的一封信里叮嘱要“让中国的数学站起来”。

    为了培养中国数学的“根基”,陈省身29年前创办了南开数学所,着力在本土培养数学人才,让年轻人不必都出国留学。今天,田刚对记者说,陈先生十分关注的是,中国数学要想强大起来,光靠引进人才是不够的,引进最终是为了本土的培养,增强自身的“造血能力”。我们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以北大为例,一些优秀的北大毕业生能够留下来读博士学位,这跟十几年前好学生往国外跑的情况很不相同。

    田刚认为,我国的数学基础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与国家政策有关,也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国发展有关。我们目前有一批自己培养的数学家,还有留学归国的数学家,正处于世界数学研究的前沿,这些人才对吸引学生留下来读博士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国家实施的“青年千人计划”等人才项目,发挥了重要作用。

    田刚第一次见到陈先生是在1987年,当时他还只是一名留美博士生,陈省身邀请他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演讲。陈先生对年轻人的提携,让他获益良多。无独有偶,斯坦福大学和复旦大学教授李骏1985年第一次见到陈先生时,也是个留美学生。他记得,这位大数学家非常平易近人,还在本子上把“李骏”这个名字记了下来,足见他对晚辈的关爱。李骏说,自己一直记得陈先生的一句话,他建议年轻人多读一些经典的文献,学学那些历史上数学的巨人。“陈先生自己也是巨人。”李骏说,陈先生留给后人的标准很高,我们建设数学强国也许还需要好几代人的努力。

    田刚对记者说,等到有一天,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留下来,各国优秀的年轻人都愿意到中国学习和工作,中国就将成为数学强国。现在,国家的支持力度很大,希望年轻人能够安心做学问,思考有深度的大问题。中国成为数学强国的梦想,最终还是要靠年轻人来实现。

    “陈先生说,想问题要想长远一点,眼光要放远一点,我觉得这个对年轻人是非常有用的。”田刚说。

    本报天津12月3日电

在更大范围推广中关村试点政策
金融青年阳光助残“五个一”行动启动
陈省身“新猜想”正在年轻人身上实现
上海成立法官、检察官遴选(惩戒)委员会
向宪法宣誓是对官员权力来源意识的教育
大学生记者与中关村的一场科技邂逅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切实增强宪法意识 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青年宪法精神塑造未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