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即将结束,这一年发生了多起令人触目惊心的安全事件,每一起令百姓付出健康和生命代价的事故发生后,全社会都曾追问:谁该为这些事件负责?近日,记者对2014年5起重大安全事件的问责情况进行了回访。(《钱江晚报》12月9日)
一年即将结束,大多数机关单位和部门都会总结工作,在大篇幅地谈巨大成绩的同时也会找出存在的问题;商家则往往会宣布“年终盘点,停业三天”,就是要弄清全年的经营状况,同时抓紧清收欠账。而作为负有舆论监督之责的媒体,难道不需要对一年的舆论监督工作进行一次盘点?本年度的舆论监督曝光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这些都属于成绩;而尚未解决的问题,或尚未取得回应的曝光,就是舆论监督的欠账,应该在年终盘点时抓紧追讨。如果舆论监督者只是曝光,而不能跟踪监督,则监督的效果必然不佳。
舆论监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这是舆论监督的规律所决定的。一方面,作为被曝光的单位或官员,想让他们一曝光就立即纠正错误,这样的可能性不大。对于媒体的曝光,他们第一步往往是否认问题存在,即使在大量证据前被迫承认了事实,也未必会主动和及时纠正。所以,需要舆论监督者咬住不放,死磕到底。
另一方面,舆论监督能发挥作用,往往在于引起有关单位的上级领导重视,然后才可能出手解决下面的问题。而上级和下级属于一个命运共同体,如果不是媒体持续曝光和批判,有关单位的上级领导是缺少查处下属官员的动力的。在这样的情形下,媒体如果只是曝光而不跟踪监督,舆论监督很容易功亏一篑。
从实践看,公然拒绝或反对舆论监督的情况不多,地方官员会通过技术性措施来对付舆论监督。一种是以“拖”字应付公众,最后不了了之。此次《钱江晚报》记者回访的5起案件中,竟然有3起还没有最终的处理结果。这可能是因为最终处理确实需要时间,也可能是一种战术:如果媒体追问,就说还在办理中;如果媒体不追问,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于是蒙混过关,天下太平。
另一种技术性措施是以“暗查暗处”的办法逃避公众监督。一些地方政府问责官员时的查处存在包庇纵容,很害怕公开后过不了关,于是暗中处置,结果就不予公布,例如奉化居民楼坍塌致人死亡案,对于政府部门被处分人员的具体姓名和职务,当地政府以保护干部为由,拒绝透露——这个“保护干部”的理由实在很荒唐。
年关岁末,舆论监督需要盘点结账,也需要追讨“欠账”,并且将追讨的情况公之于众。如此,才能真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不让“欠账”在推诿拖延中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