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4年12月11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媒体该怎样报道年终“烂尾新闻”

刘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2月11日   11 版)

    CFP供图

    临近岁末,也是传媒业激发“盘点”热情、触动“回望”情绪的时期。一年里曾经发生的热点事件,舆论热切关注过的焦点问题,在辞旧迎新的浓厚气氛里,通过媒体的“盘点”、“回望”、“评选”等活动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唤醒了久违的记忆,也重新引起很多人的思考。同时,不断有舆论追问,应该问责的责任事故问责了吗,应该受到处理的人都处理了吗,有些影响很大的事情会不会因为没有下文而成为“烂尾新闻”。由此,一家媒体对2014年安全事故问责进行了“再追踪”,他们很快得出结论说,有的当事部门“拒绝公开”,也有的表示“尚在处理”。

    年底追寻那些沉寂多时的“烂尾新闻”,首先需要媒体注意自身的“急切心态”,避免“轻率下结论”。媒体记者要深入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包括事发原因、发生过程以及处理动态。网络信息时代,有的记者只要在网上搜索一下就“下笔如有神”,粘贴已经过时的报道将其移花接木成“最新动态”,甚至“综合报道”未经核实的网上传闻。还有的记者,没有耐心深入基层,也没有办法使采访获得突破,有时,仅仅打一个电话,就得出当事单位部门“无可奉告”、“推托逃避”的结论。

    新闻监督的初衷是促进相关事情获得公开、公正的解决,在舆论压力之下,地方负责人往往有“躲风头”和“避险”的心态。先将直接责任人“停职”,过一段时间之后,再宣布“免职”。如此完成“切割”,舆论之火没有向更大范围燃烧,也避免“殃及”更多官员。同时,正在进行调查的时候,地方政府往往出言谨慎,对调查结果和问责情况讳莫如深。发布信息不够主动,有的办公室工作人员面对媒体记者的追问,涌现出一批“常用语”,诸如 “我不知道”、“没法回答”、“不归我管”、“你再问问领导”等。有时,仅仅因为接听了记者的一个询问电话,这些“常用语”就通过放大传播而产生了广泛影响。但是,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些随口说出的话能代表官方态度吗,如果是正式表态,为何这样轻浮和随意。如果不是正式表态,记者又为什么这么热衷于报道。

    媒体追踪报道那些年终的“烂尾新闻”,应该重视正式、严肃的调查结论,将官方态度、处理结果等重要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受众,尽量避免娱乐化、碎片化的倾向,更不能为了追求轰动而扭曲事实、哗众取宠。媒体监督报道有理、有节、有力,会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同时,负有调查和信息发布责任的地方政府应该意识到,“正在处理”不是“拖延处理”,不能有侥幸心理,认为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认真履行调查责任的同时,还要回应社会关切,将最新情况及时通报社会。对于尚未得出结论的,也要及时说明,减少公众和社会舆论的疑虑。

刘畅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12月11日 11 版

媒体该怎样报道年终“烂尾新闻”
“有了目标,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志翔班点亮了我的生命”
“将希望工程打造成林区青少年的贴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