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台湾爱迪生”出自职业学校

台湾职业教育哪些值得大陆借鉴

通讯员 吴荣奎 刘斌 本报记者 陈强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2月15日   11 版)

    “技职教育不能沦为二流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在日前由福建省教育厅主办、福建工程学院承办的第三届海峡两岸应用技术大学校长论坛上,台湾教育大学系统总校长吴清基指出,“只要给技职高校学生机会,他们也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吴清基在论坛上分享说,被誉为“台湾爱迪生”的邓鸿吉曾就读于雾峰高级农工职业学校机械科。得益于台湾相对完备的技职教育体系,他一路升学并取得硕士学位。如今,邓鸿吉发明了300多项专利,苹果、三星等手机均应用了他的专利,“这离不开台湾职业教育的改革”。

    当前,大陆职业教育也面临着改革创新。福建省副省长李红在此次论坛开幕致辞中表示,台湾在高等教育方面有着优质的教学资源、成熟的办学经验和管理模式,特别在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方面起步早、发展快。此次论坛为大陆高校提供了难得的学习良机,希望两岸大学携起手来,顺应潮流,加强合作,推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

    台湾技职教育体系和评鉴体系完备

    “台湾已建立了相对完备的高等教育双轨制度——普通教育体系和技职教育体系。其中技职教育包括中等技职教育和高等技职教育。”据台湾南华大学校长林聪明介绍,1950年代,台湾开始重视技职教育,并将技职教育学制层级逐渐上移。目前,台湾的职业教育学制已形成专科学校、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含研究所)的一贯体系。

    在吴清基看来,相对完备的技职教育学制,让接受技职教育的学生有机会读到本科、研究生,甚至获得博士学位,“一方面提升了教学研究和服务质量,一方面帮助职业技术高校学生找到了价值和尊严”。他说,过去技职教育学生没有上升空间,曾有学生写信给台湾主管教育的官员,表示“社会不给我上大学的机会,我就放弃社会”。

    他认为,“以往一些技职教育学生没有成才,甚至成为不良青少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上升空间而产生行为偏差。只要给他们平等教育机会,他们同样可以成才”。

    除了相对完备的技职教育体系,台湾教育主管部门还配置了一套评鉴体制来引导技职教育高校的发展。台湾评鉴协会会长、中华大学校长刘维琪介绍说,1975年,台湾开始启动专科学校评鉴。在30多年中,经历了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主导、委托专业学术团体、委托专业评鉴团体、认可国内外专业评鉴机构、授权外部评鉴的发展过程。如今,台湾主要专业评鉴机构有社团法人台湾评鉴协会、财团法人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基金会、中华工程教育学会等机构,“这些机构彼此竞争,保证评鉴更加合理,评鉴质量更好”。他认为, “评鉴是在检视学校自我改善能力,有利于保证教学品质”。

    此外,台湾的评鉴也从过去的以“教师教学”为中心发展到以“学生学习”为本位,评鉴倾向从重视“投入面与过程面”走向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更加注重“产出面”。今年8月,台湾高等教育评鉴结果从过去的等第制改为认可制,告别过去的校标参照,转为采用自我参照,“这样学校就不需要和其他学校进行对比,只是单纯和自己比,突破自己。这有利确保教学质量,维护学校发展特色”。

    技职教育是务实致用的教育

    “技职教育学校最重要的,便是让准备投入社会的准职业人,在产业与学术高度连接的正规教育场域下学习。”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校长侯春看认为,技职教育是“务实致用的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科技或管理知识,还要学到产业知识。

    侯春看在论坛上介绍说,台湾云林科技大学遵循务实致用的原则,坚持走人才培育和产学联结的道路。近两年来,校长亲自组织教师对外产业的辅导团队30多个,在校内设立4个产业研究中心,完成辅导38个产业协(工)会。

    通过走进园区了解情况,云林科技大学教师回到校内开发出了22个产业课程,“真正落实联结区域产业,依据业界需求开设人才培育课程”。目前由该校教师产业教学社群所开发的产学共用教材达78套,并有企业直接投资学校研发教材。

    “本校教学除基础学理课程外,亦重视学生实作能力培养,强调实务研究及产学合作。”台北科技大学校长姚立德表示,该校注重师生的实训,通过制定“技术扎根教学”实施办法、要求“基础实验课程”教师需具备3年以上与业界合作经验、安排学生校外实务实习、师生和业界专家共组团队研究等方式培养“务实致用人才”。此外,该校还设立工学博士学位,学生毕业前不需要发表SCI期刊论文,只要求研发成果能实际解决产业关键问题。

    台北科技大学还尝试与实训中心合作办班,采用全新模式教学:学生大一时需要在实训中心实训1800小时,大二、大三、大四则由学校介绍到相关产业工作,晚上回来上课。大四时,还要回到实训中心再接受800个小时的训练。姚立德告诉记者,这个班级在台湾很吃香,一些考上普通高校的学生都想来上这个班。

    台湾“大学校院招收大陆地区学生联合招生委员会”顾问李彦仪认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并不是简单培养技能,还要注重他们的研发,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台湾龙华科技大学校长葛自祥表示,应用技术型大学要找好自己的定位,“科研要做,但要做短期内有成效的科研。其他的让那些普通高校去做更适合”。为此,他对学校教师提出要求,“做科研必须在5年内看到成效”。

    两岸职业教育合作前景广阔

    近年来,海峡两岸教育合作日益加强。自2009年闽台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启动以来,至2013年底参与该项目的福建高校有32所,台湾高校53所,本专科专业70个,台资企业185家,来闽任教的台湾教师270位,来闽任职的台湾教师35位,办学规模26000余人。

    在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黄斌看来,除了上述选派交流模式外,闽台应用技术型高校融合纵向深化发展模式还包括引进吸收、贯通衔接、全队对接模式,等等。“借鉴台湾应用技术型高校经验,可以有效助推福建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国际化办学、特色化育人、内涵式发展”。

    在引进吸收方面,该校去年与台湾育达科技大学合办“育达专班”,开设市场开发与营销、物流管理等专业,全套引进台湾课程体系、原版教材,由育达教授团队实施课程教学、博雅教育、社团辅导、实习就业指导、学生服务,等等。

    泉州师范学院是较早尝试闽台联合办学的高校。2011年,该校与台湾辅仁大学、台湾龙华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的首批6个专业开始招生。2012年,该校与泉州中泉集团公司、台湾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台北海洋技术学院合作,实施“校校企”及闽台合作办学模式,培养航运专业人才。

    “两岸应用型高校加强合作有利年轻一代的成长和两岸互信交融”。泉州师范学院副院长林华东建议,下一步两岸应用型高校可以通过合作设立新专业、联合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多形式引进台湾师资、大陆选送师资到台学习等方式加强合作。

    他说,按照台湾教育部门计划,到2016年台湾大学数量将从现在的162所减至100所左右,届时估计将有1.4万名教师失业。“正好可以引进到大陆,开设与地方产业联合密切的实务专题课程”。

通讯员 吴荣奎 刘斌 本报记者 陈强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12月15日 11 版

台湾职业教育哪些值得大陆借鉴
一位高职校长给学生的16封回信
“走麦城”的高职生更值得关注
易茗:做教育需要扎下去慢下来
第四届高职教育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举行
高级蓝领深山当“羊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