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如何让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传统文化

本报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2月18日   03 版)

    上海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教师桑春波正带着一群小学生上“活字印刷课”。一枚枚个头与小学生们齐高的活字字模,成功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老师在台上讲,台下的孩子们围着字模坐成一圈,东摸摸、西瞅瞅。

    临到结束,孩子们用墨水和刷子在扇子和宣纸中刻印出满满的祝福语。上完课,还有一个学生固执地留在现场研究字模,全然不顾身后坐着的一众来自全国教育系统、文物系统的听课老师。

    这是国家“指南针计划”日前举办的一堂展示课。2012年2月,“指南针计划”正式落户上海虹口区进行试点。时间倒推到2009年,中宣部、国家文物局等10部委一同成立“指南针计划”专项领导小组,这是一项以挖掘和展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价值为主体的青少年教育项目。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这天专门把全国各地十几个省市文物局的局长、副局长都叫到上海开会,“大家一起研究一下,怎么把博物馆资源变成真正有用的教育资源,而不是搞一场活动,宣传一下就算了!”

    看到孩子们对活字印刷术表现出的浓厚兴趣,宋新潮频频点头。他说,传统文化的展示、传播如何让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一直是个难点,“中国文化的特点都写在书上,几代人传承下来的东西,尽管是精华,但孩子们未必喜欢。”

    第一次去少年宫参加“指南针计划”课程,新复兴初级中学的学生洪天峰反复问妈妈,“指南针计划是不是就是CS(一种电子竞技游戏,记者注)?教我怎么瞄准、射击?”后来,他当上了“印染工”、“陶艺工”,再后来,他被敦煌的故事打动了,专程到这个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去学习了一回。

    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上海虹口区为国家指南针计划专门建设了一个“专项青少年基地”,目前基地已开设了两个“主题展馆”和5大“体验馆”,分别是“天工开悟”中国古代创造发明展览、“纸的文明”展览和中国古代造纸印刷体验馆、中国古代陶瓷体验馆、中国古代染织体验馆、中国古代青铜体验馆、中国古代建筑体验馆。

    该基地每周二至五下午对学校开放,每周六及暑假向社会开放。上海方面还为此配备了专门的指南针计划师资力量。

    这是一项投入颇大、但成效“没法说”的项目。据上海市虹口区副区长李国华介绍,上述基地已经在今年10月启动改扩建工程,总投资达1.1亿元。在原有的5大体验馆外,还将增设考古、天文、水利、敦煌文化体验馆,另有两座展厅和报告厅。

    文博专家、北京大学教授杭侃把“指南针计划”的实施比作是美国的“2061计划”。美国的这项基础教育改革计划,制定于1985年,却是一个为2061年哈雷彗星再次临近地球做准备的计划——投入大、时间长。“我们的博物馆有那么多资源,应该可以走出去,到孩子们身边,真正让博物馆里的文博资源活起来。”杭侃说。

本报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12月18日 03 版

安徽高教改革破解扩招难题 期待“小岗村”效应
干细胞技术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让科学家“干着急”
如何让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传统文化
大学课堂无手机,能做到吗?
我通信卫星未来5年投入连增 2020年达620亿元
“雪龙”号脱困资料进入国家海洋博物馆
脑科学实现个人潜能分析
雾霾主题公益海报展在京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