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花戏楼街道郑店子村的创业青年孟小界没有想到,像办贷款这样的繁琐事儿,居然在街道的“亲情家园”就能全部“搞定”。
所谓“亲情家园”是团亳州市委在推进区域化团建过程中开辟出来的一块“新阵地”。
今年以来,团亳州市委整合50万元团建以奖代补资金,在92个乡镇(街道),有效融合开发机关、学校、两新组织等单位的会议室、活动室等场所,建立综合性服务平台,统一授牌,规范管理,同时将该平台打造成青年组织和社区青年的交流“舞台”。
尽管花戏楼街道的办公场所相当狭小,团工委还是享受到了“特权”,在办公室隔壁开辟出一间“亲情家园”。孟小界来的那天,正在值班的团工委书记王晓东负责接待。得知对方为了扩大养殖场规模,急需一笔5万元的青年创业贷款,王晓东填写了一张服务项目跟踪服务卡,同时在背面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以便联系,并告诉对方,卡上有贷款业务项目及流程的详细介绍。
当天,街道团工委人员就到养殖场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将创业贷款申报到团区委和药都银行,不到一周时间,孟小界就从银行成功拿到贷款。
据了解,为了深入推进区域化团建,有效解决服务青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今年4月,团亳州市委经过细致的基层调研,梳理出23项贴近青年实际、社会功能持久、运行机制完善的服务项目,并将这一“服务清单”在全市所有的“亲情家园”上墙公示,实行首问责任制和按时办结制。同时,对残疾青年和留守儿童实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
“服务项目的清单化、制度化,不仅方便了辖区青年,同时让青年对团组织有认同感和亲切感,团组织更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王晓东感慨道。
同样在安徽淮北,53家“青亲之家”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市各地,它们成为团组织在一线服务青年的工作站点。它承担培育公益团队、扶持青年创业、维护合法权益、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基本职能。
在“青亲之家”,团支部可以进行团员和志愿者登记,受理青少年求助;每个月,团支部都会邀请具有资质的志愿者,通过心理沙盘游戏,开展心理咨询方面的志愿服务;“青亲之家”还专门开设了团员青年学习交流的区域,通过举办共青团夜校的形式,开展创业贷款推介和农业科技培训。
团安徽省委城市部负责人表示,基层城市共青团组织需要创新共青团统筹、团属组织联动、青年社会组织合作的工作平台,主动搭建好党与青少年之间的桥梁,主动承接政府青少年事务,主动加强对青年社会组织的吸引和凝聚,努力通过团结和服务更多的青年社会组织,来团结和服务更多的城镇青年。
如何实现对团组织和其他青年组织的“再组织”?这是合肥市蜀山区团区委全面推行区域化团建过程中始终在思考的问题。
2014年年初,该区8个街道均建立了以街道团工委牵头的区域团建共建委员会,并着力加大试点和共建项目孵化、创新、推广的一体化功能。
今年5月4日,蜀山区笔架山街道团建共建委员会成功孵化了合肥市君善公益服务中心等数家青年社会组织,并孕育出“含羞草”、“向日葵”两个共建创新项目,整合了辖区内外的教育、司法、心理专家、团组织、志愿者等各类资源,探索服务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新模式。
其中,“含羞草”项目以“女童防性侵”为主题,以社区和学校为单位进行推进。截至11月,这家社会组织发动了300多名志愿者参与发放女童保护知识宣传单页8000张、手册6000多份,提供女童保护知识咨询服务3300多人次。同时,在蜀山区多个社区、校园进行实践互动课程,通过情景模拟剧、女民警现场教授防身术等内容,让孩子们认识自己的身体,学习自我保护的知识,远离性侵害。
“向日葵”项目是由街道区域共建委员会依托蜀山区志愿者协会开展的共建项目,通过组织服刑在教家庭与普通家庭携手的形式,让目标儿童在游戏中释放内心的压力及负面情感,从而改善亲子之间的关系,也消除了这类群体的学业障碍和社交障碍,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入。
团安徽省委表示,今后将持续抓好平台建设,大力加强城市青年中心、社区青年汇、亲情家园、青少年空间等阵地的建设,积极探索建设模式、服务方式和运行机制,强化阵地的服务功能,提高其自我运转和服务青年的能力,增强其对城市青年的吸引力,使之成为城市团组织联系、服务青年的牢固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