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2月26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大良青年中心:打造资源联动平台

玩转青春正能量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2月26日   05 版)

    大良青年职场导航培训活动 图为小组讨论

    大良青年中心涂鸦文化阵地揭幕

    凤城印记·青年传奇——杨富纲个人事迹报告会,图为学生提问

    凤城印记·青年传奇——杨富纲个人事迹报告会

    多维学堂系列——思源公益远程教育课程

    多维学堂系列——“安全第一,幸福加V”之女性安全防范知识教育活动

    多维学堂系列——“安全第一,幸福加V”之公共场所安全教育活动

    社区青年联谊会微电影,图为培训现场

    东汉《说文解字》曰:“朋,古文凤,象形。凤飞,群鸟从以万数,故以为朋党字。”人们常说“食在广州,厨出凤城”,凤城,即广东顺德,顺德的中心,在大良。

    长期以来,凤城被赋予梦想同行和引领的色彩,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大良团委以梁銶琚图书馆为据点,全面建设具有凤城韵味的青年中心,致力打造资源共享的青少年文化、创业就业平台,营造青少年间传承接力梦想与正能量的良好氛围。

    “选址为梁銶琚图书馆,位于大良中心地带,人流量比较多,且出行方面交通便利。中心内共设多个场室,由我们直接支配的场室面积超过700多平方米,加上原有图书馆的图书室、报告厅、展览厅等,活动空间充足。”大良团委常务副书记杨旭花说。

    大良青年中心自今年年初开始筹建,历时几个月的时间,经历了方案构思、资源链接、项目评选、装修设计等阶段,于今年7月23日正式投入使用。中心以“青春多维正能量”为主题,以魔方为概念,首期围绕导航营、兴趣营、心理营、亲子营、义工营、休闲营这六个单元出发,为居住在大良辖区内10-35岁的青少年群体提供兴趣支持、文化共享、创业就业传帮带等优质服务。中心从使用至今五个多月以来,通过链接资源、自主策划、共同合作等方式,已开展各类青少年和社会组织活动17场,如举办“社群艺营———海外志愿者助力青少年艺术发展计划” 、“一日未来”大良大中学生职业体验活动、义工分享交流会、青年职业导航专业培训、“凤城印记·青年传奇——青年才俊系列事迹报告会”等。据统计,参加各项活动总人数超过3000人。

    “MORE FUN六面体,有型又有营”

    2014年8月28日,2014年顺德区镇(街道)社会创新项目签约暨授牌仪式在区社会创新中心举行,大良青年中心被正式评为2014年镇(街道)社会创新项目观察项目之一,并获得社工委80万元的扶持资金,为今年度获得扶持资金最多的一个项目。

    区社工委、区社会创新中心经过项目申报、项目初审、现场答辩等程序,最终确定了大良青年中心等8个项目为观察项目,大良创艺坊等6个项目为优化项目。大良青年中心作为大良首个以青少年为主的活动据点,发挥着联动资源、服务青少年的平台作用,受到评审专家的一致认可。

    大良青年中心探索有别于其他“青年坊”的运作模式,亮点之一就是强调多方合作,统筹运营。即青年中心不是打包项目让某个社会组织运营,而是以一个真正的“中心”进行打造,以“多维同盟”概念进行运营,突显社会共同参与、协同共治的特点,目前与中心达成战略同盟关系的伙伴已超过20个,预计该数字将不断增加。 

    “我们开始花了很长时间做青年中心的定位问题,为了做好这个问题,我们请了专门的机构对大量地区青少年的需求做了一个调研,目的是想让我们做的东西能够切实符合我们本地青少年的需求,今年团中央出了一个促进青年创新创业的文件,刚好想到,利用这个场地,发挥它文化集聚的优势,最终把对青少年文化兴趣的培育和创新创业的服务作为我们发展的定位。”杨旭花说。

    最终,大良团委以魔方的谐音“MORE FUN”为切入点,计划首期以“MORE FUN六面体,有型又有营”为口号,从六个单元为广大大良青少年提供兴趣支持、文化共享、创业就业传帮带等优质服务,六个单元可相互联系及联动,充分发挥多变的组合效应。

    “魔方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几何组合体,正如青少年充满多变的性格和需求,同时其多变之余也有规律可寻,它的三条同点棱边在视觉上组成了‘YOUTH’的Y字母,像极了充满彷徨和迷茫的成长三叉路口,而其丰富的色彩和组合的多元性正好契合了青少年的口味。”杨旭花解释。

    传承友谊的“乐TEEN U FUN”·兴趣营,是青年中心服务青少年的第一个营地,这是一个凝聚兴趣和乐趣的地方,可以给予青少年们培养兴趣、升华兴趣的舒展天地,开展手工、微电影、摄影、绘画、动漫等兴趣小组,举办写作创作坊、故事会/故事剧场、分享会/读书会/读书沙龙等书香活动,让青少年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推动“释放自我、提升自我、友好合作”的理念。

    之后,是传承方向感及经验的“高青GPS”·导航营。该营计划设立一家定位为社会企业的休闲咖啡吧,旨在为创业者降低办公和社交成本,为其提供开放式办公环境、创业图书角、各类沙龙交流机会、项目对接及扶持等资源。并且,联动青年企业家、青年创业家等,为广大青年职业规划、职业指导提供服务,使青年们更好地增强自信、明晰方向、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同时,开办语言补给站、英语角、名家见面会、真人图书馆等增能活动,并提供室场开展知识研讨研修。

    青少年酸酸甜甜的情绪需要开导及倾诉,传承心得的“优乳酪,忧与乐”·心理营可以为广大大良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绘画艺术治疗、沙盘治疗、情绪宣泄等心理服务,并将定期开办心理沙龙,与青少年一起分享成长的快乐与忧愁。除此之外,青少年们还可参与到心理营的“成长纪念册”计划当中去,让青少年体验记录心路历程、书写人生篇章的意义。

    如何用钱、用电脑、玩乐和交友等都可以成为许多家长与青少年子女冲突的导火线。传承亲情的“乐YOU YOU”·亲子营可以通过开展工作坊、阅读坊,旨在探讨和解决亲子冲突、亲子疏远等问题,使亲子间学会“爱、管、教”的艺术处理。

    义工服务需要热心和热诚不断传承。青年中心如何给予青少年舒展才华、表达爱心的平台,培养更多有热忱的青少年投身公益事业,传承爱的“义起来,热起来”·义工营定期举办新晋义工培训、领袖培训等一系列培训,并建立“好有心”配对计划,使用积分制将义工-服务对象/服务项目进行有机对接,青少年们还可申请成为本青年中心的义工导师,为青年中心的其他营提供支援。

    最后,传递轻松的“U FREE”·休闲营作为青少年闲聊聚会的轻松地带,包含咖啡茶座、电影周、不插电游戏、密室逃脱等休闲娱乐,让青少年们在青年中心实现了拒作宅男宅女、放松身心的愿望。

    身边的人带动感染身边的人

    大良青年中心的另一亮点,就是其活动和项目的带动性和感染力,以往,团组织搞的活动需要做广泛的动员,人气和热度有待提高。青年中心投入使用以来,如何将活动和项目真正地落地,真的切实做到对广大青少年有用有效,这是大良团委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从几个优质的活动和项目入手,通过多方搭建资源平台和寻找互动模式,将其做实做活做有效,这是青年中心找到的一条路子。

    “真没想到,我们的身边就有这么多优秀的人,如果不是办了‘凤城印记·青年传奇——青年才俊系列事迹报告会’,我都不知道这些名人是从顺德出来的,是我们顺德本土的优秀青年,讲很多知名人士的励志故事,没有生动性,就在顺德本土挖掘优秀青年,请他们与青年人分享自己的奋斗历程和人生感悟,为顺德广大的青少年提供一本鲜活的真人书库。”杨旭花感慨。

    “用身边的人带动感染身边的人,这个方式很管用,所以这个活动我们开展得很火爆,消息一发布出去,不用发动,广大青年就会自动报名,但是场地限制,只有100个座位,最多容纳120人,但是,每次都能来160多人,站着的人都很多。”杨旭花继续说。

    25岁的潘孔彬,是一名海归硕士研究生,也是一名顺德“富二代”,但是三年前他却放下这一切,从零开始,选择去当兵。3年立功3次,今年从200名优秀士兵中脱颖而出,以前五名的优异成绩被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兵学院录取。

    挖掘出这一优秀青年后,大良团委联合爱国拥军促进会大良分会共同举办了“凤城印记,青年传奇——潘孔彬个人事迹报告会”,场地就选在大良青年中心。“希望通过挖掘本土先进青年典型,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宣传社会正能量,激励更多年轻人积极进取、勇于奋斗。”杨旭花说。其实,大良团委为了邀请潘孔彬过来演讲,也是经过了一番周折。“由于他在部队入伍,又将进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兵学院学习,少有时间回顺德。这一次潘孔彬也只是回家几天,而且这天还是他父亲生日。”

    让听者黄冠勇振奋的,是眼前这个实实在在的“富二代”去标签化的过程。“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样能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凭着这份信念,潘孔彬不仅逐步克服了畏难心理,还取得了优秀的成绩。“部队就是一所大学,不仅能够把身体锻炼好,还能学到管理、沟通协调等能力。”潘孔彬比喻,若每个战士是一块铁,那么部队就是大熔炉,“进来是块铁,出去是块钢”。

    “听后很受益匪浅,会觉得自己平时也挺任性的,没有换位思考替别人着想。”现在,很多顺德的中学生,都知道青年中心有个叫“凤城印记·青年传奇”的故事分享会,很多人都听得很认真,甚至有些同学还做起了笔记。

    顺德一中传奇人物杨富纲,是个典型的“学霸”,不同的是,他并不是一味地死读书,而是在学习和人生理想方面都有着明确的目标。青年中心找到了他,邀请他在家乡以“一个人,两个理想——该如何树立人生理想和职业理想”为主题,和广大青年分享了他的追梦历程。

    26岁的麦洁龄身着套装,看起来比同龄人成熟得多,她也是顺德区归国留学生协会的创始人。从美国读完本科回国后,麦洁龄进入父亲的公司工作,然而,一年前,一个酝酿已久的念头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创办一个海归协会——这件对大部分海归学生来说既陌生又麻烦的事情,成了麦洁龄决意“找到自己”的起点。跑政府、填资料,7月10日,顺德区归国留学生协会在顺德区委社会工作部正式登记成立,成为顺德首个专门为归国留学生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

    如此别致而优秀的青年,大良团委怎能放过?

    “通过调研发现,顺德的青年人对创新创业的需求其实是很迫切的。”杨旭花说,顺德是制造业的高地,一直是一片创业的沃土,但是现在面临产业转型的问题;顺德人喜欢从商,但是怎样把握时代脉搏,符合未来发展的趋势,开拓一些更有发展前景和速度的领域,是一个难点。而顺德海归创业青年,让大良团委眼前一亮。

    麦洁龄最近的成果,是一个名为“筑梦工场”的项目,理念来源于国内最近热门的“车库咖啡”,创业青年在这里,只要点一杯咖啡,就可以享受开放式的办公环境,免费或以很低的价格使用会议室、打印机等设施,直至创业者成立自己的公司,这一过程,被称之为“上楼”。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很快发现了这个创业项目,认为“筑梦工场”能为顺德区内的众多海归以及青年创业者提供孵化器作用,并决定给予50万元的扶持资金。

    “团组织做创新创业的事,能做什么点?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控制在什么范围内?怎样做得有效果?单靠团委做这些事情,是很有难度的,于是我们就和很多部门合作,经科的部门、人才的部门,教育的部门,链接很多社会资源参与,集聚这方面的人才,搭建平台,实现资源的整合。”杨旭花说。

    引入外部资源,打造公益循环链

    “我不知道在座的有多少是新顺德人,不知道大家会不会经常打开地图,不管是谷歌地图,还是百度地图,会本能地在地图上去放大放大再放大,去寻找自己的家,我会经常这么做。”

    2014年12月5日,是第29个国际志愿者日,共青团大良街道委员会、大良街道志愿者、义务工作者联合会联合举办了大良街道义务工作者表彰暨2014凤城·圆梦青年创业就业行动的总结大会。期间,上海交通大学思源公益创办人张志刚与在座的义务工作者分享他的公益大餐,从自己的家乡开始。

    “你们思源有请专职人员吗?思源现有的架构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两个多小时的分享,显然不够,还有很多问题,大良地区的义务工作者们渴望与张志刚交流。

    “5个月前,我们进行了全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走进大良活动,活动让本地青年学生大开眼界之余,后续‘化学反应’也慢慢显露。中心正发挥桥梁作用,积极建立客户资源库、项目资源库和青年数据库,为本地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有力的服务支撑。”大良街道党工委委员、团委书记孙丽丽说。

    2014年11月,一个名为《思源公益远程梦想计划》的远程课程已经落户顺德大良,这个课程将依托一套安装在大良青年中心内的远程视像电话设备进行,目前已安装调试完毕。大良的青年无需走出家门,便可获得高精尖资源。

    《思源公益远程梦想计划》的运营方为上海交通大学思源公益机构,成立于2004年,在十年的公益路上,该机构通过暑期支教、思源图书馆、体验式培训等项目积累了宝贵的公益经验和丰富的社会资源。其创办的远程课程梦想计划,汇集了优秀的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思源公益的发起人张志刚因今年7月的高校青年科技人才与成果对接交流活动来到大良,大良青年中心与他接触,双方有了合作意愿,并于今年9月底10月初敲定合作方案。

    其实,将该计划成功引入大良,源于一场名为“寻访最美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活动,今年7月23日,该活动所选拔的最美年轻科技工作者、优秀高校代表走进顺德,大良政府积极地参与了走访行程的安排,大良青年创新创业体验基地就在活动期间挂牌成立,不仅可以为当地的创业青年提供创业辅导、政策指导、人才公共服务、科学技术转化、整合投融资等服务,还可以为本土高新、新兴产业企业提供人才的引进、孵化等服务,帮助企业成长发展,同时,提供多元化的就业体验,探索顺德企业与优秀青年创新创业的双赢模式。

    可见,在这场由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中国青年报社共同主办,中科网协办的活动中,大良成为最大的“赢家”,不仅促成了多个创新创业项目对接的最终落实,还将顺德地区的公益事业推介了出去,引入《思源公益远程梦想计划》这潭活水,为当地的公益创新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

    据杨旭花介绍,这个合作是双向的,顺德本地高精尖的课程资源也可通过该计划传输。课程从11月开始,每月一主题。目前,大良已建立起59支志愿者服务专业队,由义工联统一管理,为不同的专业队提供个性化服务。“通过创新创业体验基地这个平台,实际上带出了另一种资源对接。青年中心作为创新创业体验的一个基地和平台,所链接的不单单是科研院校与本地企业,它更将为本地公益事业发展发挥效用。”杨旭花说。

    其实,这一合作充分体现了青年中心运作的另一亮点,即倡导公益循环链、注重长远效果。青年中心鼓励“自助”、“自治”、“互助”、“回馈”四个方面,鼓励青少年在获得服务之后能够发挥自己的所长,回归到为其他人的服务当中,继续服务下一批有需要的人,从而保持公益力量不断链,如鼓励青年人在接受服务获得能力提升后申请成为中心的义工、甚至义工导师或真人图书,为他人提供服务和指引。

    “我为你提供服务,你又提供其他服务。”这是大良青年中心打造公益循环链的一个理念,“这里并非只有活动这么简单,青年中心致力打造成为大良乃至全区青年公益机构和团体的枢纽,让这里成为真正的‘中心’——我们引入了顺德区青少年心声热线、大良义工联合会、大良青年企业家协会、大良一心志愿者协会等青年社会组织进驻办公,与热心商企及社会组织等组成‘多维同盟’,人才等方面给予青年中心支持力量,鼓励社会共同参与,协同共治。”孙丽丽说。

    做实青年创新创业,让更多具体的项目落地,为其提供跟踪扶持和服务,使一粒种子,变成一颗可以自由成长的小树苗,这是大良青年中心今后要做的事情。(马慧娟)

玩转青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