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2月26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让每个孩子同沐均衡教育的阳光

——合肥市包河区教育均衡发展之路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2月26日   07 版)

    伴着冬日暖阳,12岁的赵亚飞背着书包和小伙伴们一同走进合肥市包河区新街小学五年级教室,朗朗读书声响彻整个校园。两年前,为了让小亚飞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赵亚飞的父母曾苦心奔波打算将他转学至城里学校读书,可后来却突然转了念头,放弃了去城里的机会,继续让小亚飞在家乡村小念书。小亚飞的母亲指着学校大门的“合肥市新街小学”和“屯溪路小学新街校区”两块校牌笑着说,“现在咱们的村小也是名校啦,能进到这样的好学校谁还转学,小孩子赶上好日子喽。”这是合肥市包河区实施民生工程、推进均衡教育的一个缩影。

    实施“硬捆绑” 学校串起来

    新街小学、鲍岗小学和保兴小学是合肥市包河区最后三所乡村学校,地处巢湖与派河交汇处烟墩街道牛角大圩片区,主要接纳周边十余个乡村的孩子入学。“像全国其他村小一样,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巨大差别,造成村里不少孩子‘远离故土’就读,生源和师资严重流失。”合肥市包河区教体局局长陈雪梅介绍,

    2012年8月起,该区开始实施“建设最美乡村学校典范工程”,将区里三所师资力量最为薄弱的乡村学校并入辖区名校,采用“硬捆绑”的模式,将新街小学并入屯溪路小学,成为屯溪路小学校区之一。鲍岗小学成为青年路小学校区,保兴小学并入合肥师范附小。在陈雪梅看来,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上好学,才能谈教育均衡。

    校区整合完毕,包河区从三所名校抽调一批年轻的骨干教师充实进村小校区,并增建了电脑教室、图书馆,改建操场和厕所——2012年9月开学,三所全新的村小出现在师生面前,让小亚飞这样的农村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名校。

    包河区实行的学校“硬捆绑”,就是为了保证市区重点学校的各项管理都能在偏远学校生根发芽,使偏远学校能一直享受优质教学资源。同时,针对区内少数偏远学校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导致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不足的实际情况,从2011年开始,包河区特意从城区选调多名艺术类老师,成立专门服务远郊薄弱学校的“艺体教师服务中心”,开展“走校支教”活动。

    “当时在烟墩街道的保兴小学,我们抬着一台风琴过操场进教室的时候,在场的学生们手舞足蹈、边跑边喊。他们中的大多数根本没见过风琴,更不用说钢琴了。”这一幕,让包河艺体教师服务中心主任周静难以忘怀。现在的保兴小学,每周都有固定的音体美课程,还创立了多个学生社团。“两年来,孩子们不仅得到了全面发展,也变得更为自信和乐观。他们一点都不输给城里的孩子,他们缺的只是一个获得教育的渠道和发挥特长的平台。”周静说。

    政策人本化 教师动起来

    除了“硬捆绑”促进城乡学校的共同发展,“教师柔性流动”也是包河区均衡义务教育的一剂良方。“优秀教师到偏远学校‘支教’,很多地方都在做。但支教老师往往待一年就要回到原学校,教育方法、课程设计等都很难延续下去,教育不均衡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甚至反而让学生出现选择混乱。”陈雪梅说。

    教师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动起来并留在学校踏实教学,得益于包河区在经费、教师生活、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

    “到偏远校区教学的老师,包河区都按照支教标准对待,每个月会发放约500元的教学补贴。”陈雪梅介绍,另外教育部门也会及时解决教师的交通、生活等问题。包河区给远郊学校拨付每年生均100元的活动经费,并设立“体育艺术2+1”项目和学生社团建设专项资金,一年投入达600万元。据悉,包河区坚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的区域教育价值理念,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近3年教育投入高达20.17亿元。

    包河区关于“市区教师定期支教”、“优质校与薄弱校联合集团化办学”等做法走在了全省甚至全国的前列。该区教育城乡统筹特色做法,使得该区获得了“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区”的荣誉。2013年,该区以全省总分第一的成绩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认定。

    (刘相玥)

创业青年石本文:身残梦不残
申请国家赔偿后被判三年
国务院常务会为何再提财政“沉睡”资金
让每个孩子同沐均衡教育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