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3日上午,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文物追讨部部长王锦思一行三人,代表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在日本皇宫门前通过警卫向宫内厅递交了要求日本返还106年前被掠走的中国文物唐鸿胪井刻石的信函。
23日正好是日本明仁天皇81岁生日,日本全国放假一天庆祝,日本皇室成员、首相安倍晋三等政府官员及部分民众纷纷前往贺寿。此时此刻皇居中就存放着从中国掠到日本的中华唐鸿胪井刻石。刻石今年恰逢1300岁生日,却无法回到祖国。王锦思一行此次带去曾放置中华唐鸿胪井刻石的辽宁旅顺的海水、岩石、枫叶、贝壳、鱼干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制寿桃、一幅绘画、4条横幅等礼物为刻石庆生,以表达中国人民渴望国宝回归的迫切心情。
唐鸿胪井刻石是一块重逾90吨、单体十多立方米的驼形天然顽石,是日本从中国掠夺的最具分量的文物之一。公元713年(唐开元元年),唐玄宗使鸿胪卿崔忻前往辽东,册封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使命完成后,崔忻原路返回长安,路经旅顺都里镇,为纪念这次册封盛事,于黄金山下凿井两口、刻石一块,永为证验。刻石文字共29字,分3行自上而下自右向左书写:“敕持节宣劳靺鞨使鸿胪卿崔忻井两口永为记验开元二年五月十八日”。
1895年,清军将领刘含芳修建四柱方亭,护卫刻石。1908年,日本海军将刻石、护卫亭作为日俄战争战利品掠走,献给日本皇宫。1911年,日本海军在旅顺的刻石遗址上建立了搬移中国文物的“记功碑”,也就是今天到旅顺黄金山仍然能够看到的“鸿胪井之遗迹”碑。
今年8月7日,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通过日本驻华大使木寺昌人向日本天皇转交信函,要求归还被掠到日本的中华唐鸿胪井刻石。4个月过去了,日本皇室只公开表示收到信件,但一直未对该会予以答复。
中国流失于海外的文物众多,为何先选择中华唐鸿胪井刻石追讨?
据悉,我国文物的海外流失以近代旧中国时期为最多,新中国建立后盗掘走私文物的数目也不少。其中,旧中国文物流失海外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从中国抢走的;二是当时有一些来华的外国人从中国偷走的;三是外国人勾结当时的反动军阀和奸商以极低的价格买下偷运出境的。
关于流失文物回归的方式,也主要有三种:回购、捐赠和追讨。目前,国际上海外文物的回流,超过90%主要依靠回购,也就是拍卖。捐赠方式少而又少,追讨则更是目前最难以成行的文物回流方式,因为它牵扯到许多历史遗留问题。
1954年,联合国在海牙通过了《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公约》及其议定书,对被劫掠文物的归还,议定书规定:每一缔约国应在敌对行为终止时,向先前被占领领土主管当局返还处于其领土内的文化财产。我国著名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坚持认为,如果是侵略战争时期掠夺走的文物就应该通过法律途径正式追讨,否则私人高价购买容易被对方误认为是放弃了法律追讨的权利。
此次选择中华唐鸿胪井刻石进行追讨,王锦思表示,首先,已经掌握确凿证据证明,日本在战争期间强掠的刻石现存于日本皇宫。其次,在国际上,韩国民众向日本追索“北关大捷碑”,是为成功先例。
战后对文物的追讨,王锦思说韩国是很好的榜样。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入侵朝鲜失败后,朝鲜建立了“北关大捷碑”。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日军将古碑掠夺到日本。上世纪70年代起,韩国民众积极要求日本归还古碑。2005年,韩国政府正式要求日本归还此碑。同年,韩国成功索回。
中国民间追讨中华唐鸿胪井刻石能否成功?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霍政欣教授曾表示,从法律上讲,国家和政府才是提起追讨流失文物的合适主体,民间追讨只能起到舆论和道义的支持作用,体现中国民众的诉求。今后要真正推动文物的成功追索,还需要中国政府出面,在中国、日本两国政府之间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会长童增表示:日本从中国抢走的文物必须归还,此次追讨文物不仅仅是索赔联合会的行动,实际上是一个民族表达捍卫国家尊严的决心,是向日本皇室传达全体中国人民的诉求和主张。民间永远是迈开第一步的人。
本报北京12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