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勉励我们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总书记给我们的回信,是我们在国际志愿者日收获的最好礼物,也是对我们做好志愿服务工作的最大鞭策。我经常对“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小伙伴们说,我们要忘掉鲜花和掌声,把责任和担当扛在肩,永远行走在志愿服务这条大道上。
“老师,这里的学生基础很差,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学校图书室里的图书都破旧了,我想呼吁一下好心人捐一些图书。”前些天,康胜美经常给我打来电话,向我“讨教”怎么教好山里的孩子们。康胜美是我在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为民小学支教时所教的学生,也是“本禹志愿服务队”的一名志愿者。2014年8月,康胜美大学毕业后,来到为民小学当了一名义务支教老师。
2003年,我放弃读公费研究生的机会,来到为民小学义务支教。听说学校来了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当时在贵阳打工卖臭豆腐的康胜美返回了学堂,正好就读于我所教的五年级。康胜美的家庭很贫困,为了把读书的机会让给姐姐,年仅11岁的康胜美选择了到省城打工。瘦小的身材,每天挑着臭豆腐穿梭于街头小巷,将近一年的“工作”让她深深地感受到“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后来,在我们“本禹志愿服务队”的资助下,康胜美考上了武汉的大学。为了回馈“本禹志愿服务队”对她的关爱,大一时,康胜美就加入了服务队的行列。周末的时候,康胜美就会和“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小伙伴们一起走进社区、走进福利院。寒暑假的时候,康胜美就会回到贵州,给大山里的孩子们辅导功课。
由于我住的地方离康胜美的学校不是很远,平时没有课的时候,康胜美就会到我家来,帮我做下家务,和我聊过去我支教的事儿。有一次,康胜美问我:“老师,你知道我毕业后想干什么吗?我想毕业后,像你一样,去贵州当一名支教老师。”听到这句话,我心中有一股暖流在涌动。也许是因为感动来得太突然,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我只是对康胜美会心地笑了笑。
2014年7月,康胜美把选择去为民小学支教作为自己的毕业礼。“我要延续老师你支教的愿望”,听到这句话,我的眼睛一下子模糊了。要出发去贵州的那天,我特地到火车站为康胜美送行,我还特地为她买了一本书——《感动的力量》。希望她在大山深处的一年里,能够发现感动、收获感动、制造感动……
2010年,我在湖北省志愿者协会工作。当年5月,我们带着30名武汉盲校的孩子去上海“看”世博。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帮助下,用手触摸世博会,用耳朵听世博会,孩子们对外面世界的渴望深深触动着我。回来后,我对“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小伙伴们说,有机会大家多去去盲校,去陪陪那里的孩子们。
从2010年到现在,“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小伙伴们每周都会到盲校来,教盲校的孩子们做手工、唱歌,陪他们做游戏。现在读大四的周俊,从大一开始就和盲校的孩子们结了缘。每次来盲校,他都要找他的“老朋友”王可,手拉着手,也心连着心。在周俊的帮助下,读六年级的王可开朗了许多、懂事了许多。
2014年清明节,盲校放假。周俊带着王可去体验坐地铁的感觉。在地铁上,王可小声地对周俊说:“你拉着我,把我的脸对着你,我怕别人会不适应我的眼睛……”“你是不是没有买票啊?”“买了啊!”“买了还怕什么啊?”说到这里,周俊和王可都笑了起来,王可也不那么害羞了。坐完地铁,周俊带着王可去吃火锅。饭间,都是周俊把菜夹到王可碗里。有一次,王可竟然准确无误地把菜夹给了周俊。周俊疑惑地问:“你怎么知道我的碗在哪里,你就不怕把筷子伸进我的鼻子里面去?”“哈哈,谁会给你鼻子吃东西呢。”原来,王可可以通过微弱的光感觉到夹菜的路径。每次周俊给王可夹菜,王可都会用自己的手去蹭周俊的手,周俊还批评王可不要乱碰,以免菜掉了。周俊吃着王可夹给自己的菜,鼻子酸酸的。那一晚,周俊吃得很香。
前些天,王可给我打来电话,说他写了几万字的玄幻小说,让我帮他看看。我看了几页,虽然没怎么看懂,但我依然高兴地对王可说:“你真棒。”今年,在周俊的帮助下,王可有了一个作家梦。也许这个梦最终不能变为现实,但有了梦,对王可来讲,就有了一双看五彩斑斓世界的眼睛。
当我们看到我们帮助过的人能够用一颗感恩之心对待他人、对待社会,乐观、阳光地面对生活,这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也是我们继续做好志愿服务工作的最大动力。每当夜深人静时,想起康胜美、王可以及“康胜美们”、“王可们”,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倍感温暖。
让我倍感欣喜的是,团湖北省委、湖北省志愿者协会正在全省创建一批“本禹志愿服务队”,越来越多的人将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此时此刻,我要说,我是最幸福的人。我要和“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小伙伴们一起,将这种幸福传递给别人。
志愿服务,我们永远在路上。
(作者系杰出青年志愿者,现任团湖北省委学校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