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1月05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2014,教育的变与瑕

梁鑫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1月05日   10 版)

    如果仅用一个字来概括2014年的教育形势,确实不易。如果用两个字则要容易得多:一个是“变”,一个是“瑕”。

    “变”主要是在教育政策领域,其中最受关注的,一个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这涉及孩子如何进入大学;一个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就近入学”政策,这涉及孩子如何进入小学和初中。而所谓的“变”,除了有变革,亦有变数。

    2014年9月4日,考试招生制度国家方案公布。随后,上海、浙江试点方案发布。到12月中旬,教育部两天连续公布4个配套文件。有关考试招生的制度设计框架基本清晰。

    其实最重要的部分是舆论相对忽视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这些内容理念有很大进步,但实在不好操作,可能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改变政策初衷。

    仅以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为例。首先,学生是否能成为真正的选课主角。14门科目选择3门计入高考成绩,是要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己选科目。但实际上,现在高中生自主选择的能力有多大?会不会更多的还是家长或老师代选?

    其次,能否改变应试教育现状。素质教育喊了多年,却在应试教育的路上越走越远。只要有利于增加高考分数,高中教师和基层教育管理者总会有一条考试的应对之道。将来,会不会出现本学期考哪个科目,学校就组织学生拼命学这个科目,考完之后束之高阁?

    再者,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定位是否合理。这考试须承担双重任务:既是高中毕业的达标考试,也是高校录取所需的选拔性考试。能否同时很好地承担两项任务,值得怀疑。

    除了考试招生制度变革,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的政策也有了很大变化,“就近入学”得以空前强化。这本已写进《义务教育法》,但落实得很不好,以至于择校问题成为教育领域中被社会公众和舆论诟病的最大问题之一。

    借着中央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东风,教育部在2014年出台了文件,要求19个重点大城市到2015年100%小学划片就近入学,2017年95%以上的初中划片入学。北京也趁势制定了史上最严的就近入学政策。

    这一政策比较有效地挡住了权力择校和金钱择校。21世纪教育研究院针对北京的调查显示,北京市民比较认可史上最严入学政策的落实。

    但也有一个变数值得关注,这项政策成了某些地方控制流动人口进入的调控手段。史上最严的入学政策,控制了权力和金钱择校,也挡住了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机会。以解决教育公平为名而出台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却成为对流动人口子女造成教育不公的依据,这实在是一个让人苦笑的悖论。

    说完教育之“变”,再来说说教育之“瑕”。教育本来是丰富多彩的,厦门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吴春明诱奸女生等几起事件却只给人留下印象深刻的“桃色”。除了高校,中小学生受到性侵的新闻时有曝光,也一再突破社会公众容忍的底线。

    这让人感觉到教育中最基本的关系,即师生关系在一些地方的混乱,以至于教育部也不得不在一份正式官方文件中说,高校教师不得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

    教育领域的“瑕”还体现在教育系统的违纪受贿案例,横跨各个阶段的教育领域。虽然数额不是那么惊人,但这类苍蝇就公众身边飞来飞去,也确实够烦乱的。

    学校安全问题更是始终让人揪心。2014年9月26日下午,昆明盘龙区一所小学发生一起踩踏事故,造成学生6人死亡、26人受伤。山东在一个月内曝光发生4起校车事故,造成16死21伤。生命不保,谈何教育?

    考试作弊算是顽疾了。每逢国家级的教育考试,都有作弊的事情发生,而且重大案件中都有教育系统内部人士的参与:2014年1月12日,央视新闻披露哈尔滨理工大学MBA考点出现教育系统内外勾结,使用无线电等高科技通讯工具作弊;高考期间,河南又出现了教育系统内外勾结的替考舞弊案……

    无论怎样,变与瑕都属于已经过去的2014。2015年已经开始了,希望教育少些瑕疵,多些变革。

发刊词
创新:政府不应扮演风投的角色
美国大学招生为何实行综合素质评价
2014,教育的变与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