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01月1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反思

“在恐怖主义面前,全世界是站在一起的”

本报驻法国记者 孟小珂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1月13日   04 版)

    当地时间1月12日,法国士兵在巴黎犹太人居住区附近巡逻。前几天的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法国增加了1.5万名警察和安全部队人员,保护部分“敏感”地点和犹太人学校等地,以防恐怖袭击。CFP供图

    “1月11日,巴黎是全世界的首都。”有媒体在报道巴黎反恐大游行时采用了这样的标题。当天,包括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多国的近50位政要以及部分其他地区国家的代表齐聚巴黎,参加了历史性的“共和行进”反恐大游行。除了声援法国、悼念遇难者之外,如何让各自的国家更安全、如何让这个世界更加安全,是摆在所有国家面前的重大议题。每个国家都在思考自己可以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对于被恐怖分子“直击心脏”的法国来说,进行反思并尽快采取必要的行动,显得尤为迫切。

    如何让各种宗教和文化共处

    法国的政治传统主张共和与融入,倡导开放和包容,体现在对待移民问题上,总体政策较为宽容。这造就了一个多文化、多民族、多信仰共存的客观状态。来自法国前殖民地国家的移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等特殊原因,也使法国成为拥有最多穆斯林的欧洲国家。据统计,法国现有穆斯林人口超过500万,占法国总人口的近10%,并且这些人中的一半拥有法国国籍。但作为一个群体整体而言,他们的生活圈子较为有限,不善于主动与主流社会进行交流;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了解他们如何生活、在想些什么。不了解造成距离感,这些穆斯林移民很难融入主流社会,进入法国上层社会的更少。距离感又带来恐惧感,混乱的移民聚居区、因失业而到处滋事的穆斯林青年、被圣战所吸引恐怖分子,成了很多民众心目中对穆斯林群体的印象。对伊斯兰文化的误解随之而来,这样的误解进一步拉大了彼此间的距离。

    多年来,法国政府一直在找寻弥合嫌隙、平衡“多数”与“少数”合理诉求的办法。但《查理周刊》杂志社遇袭事件还是给法国政府敲了一记重重的警钟。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奥朗德总统就在爱丽舍宫会见了在法各个宗教和民族团体的领袖,尽管信仰不同、民族不一,但所有人对恐怖主义行径的声讨是一致的。如何让各民族与宗教之间增进了解、彼此尊重、和谐共处,让宗教极端主义没有发展的空间,可能是摆在法国政府面前的第一大难题。

    在11日的大游行中,有民众打出了这样的醒目标语:“我们是查理,我们也是警察,我们是犹太人,我们也是穆斯林,但我们都是法国人,都是共和国人。”在里尔,更有穆斯林民众打出标语说:“别碰我们的法国,我们向恐怖主义说不。”

    对于袭击可能进一步引发穆斯林群体和主流社会间仇恨的担忧,无论是法国政府、普通民众还是穆斯林民众,普遍表现得比较理性,将伊斯兰与恐怖主义分割开来。据悉,当天参加游行的穆斯林人数众多,多名接受媒体采访的民众表示,“恐怖袭击是少数极端分子的行为,与伊斯兰宗教、与普通穆斯林无关”。法国伊斯兰组织联合会主席拉斯法尔在接受《费加罗报》采访时称:“法国穆斯林群体是反恐最好的盟友,而非敌人和危险分子。”

    如何堵住反恐疏漏

    法国总理瓦尔斯在谈到这一连串的恐怖袭击事件时坦承:“17人在袭击中死亡,显然存在疏漏。”据法国媒体事后披露,3名疑犯其实都或多或少早有案底,“为什么没有对他们实施监控,并事先采取防范措施”,是人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其实这暴露了法国情报系统和司法系统的诸多局限与无奈。

    面对与日俱增的恐怖威胁,有限的资源常常让法国情报部门有心无力。近年来,利比亚、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国局势动荡不断,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的链条已经传导至整个欧洲大陆。尤其是伴随着大量赴海外参与圣战的极端分子“回流”,欧洲本土受到恐怖袭击的威胁不断上升。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反恐资金和人员的不足。《费加罗报》援引一名前内政部顾问提供的数字称,主要承担反恐任务的法国国内安全总局,预算只有4700万欧元,“甚至不及里昂市投入到文化活动中的资金”。法国反恐专家介绍,如果要对一个人采取24小时实时监控,不仅需要情报人员一线监控,还依赖于后方的指挥配合,需要10多人的团队才能实现。不断拉长的监控名单、有限的人员投入,使得对每一个有嫌疑的人采取实时监控并不现实。

    在司法层面,法国目前的法律在“预防恐怖行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例如,现有法律对实施24小时监控有较为严格的条件,在恐怖嫌疑人发动攻击之前,情报机构也不能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将其移送司法机关。有专家建议,法国应该向美国等国家学习,设立“爱国者法案”和“反恐法案”,给予执法机关一定的特权,允许他们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以“预防犯罪”的名义展开反恐行动。显然,这无疑也将引发普通民众的担忧。

    一名法国大法官提出了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罪犯聚集的监狱可能成了极端宗教思想传播的场所。这几起袭击事件的主谋大多都曾在监狱服刑,他们在出狱后思想却变得比之前更加极端了。事实上,谢里夫·库阿齐和库里巴里就是在狱中相识的,他们就是在那时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导师”,一个恐怖团伙就此形成。

    此外,互联网为恐怖主义思想在欧洲的蔓延提供了极大便利,让恐怖行动的组织策划变得空前简单。“圣战主义者”往往有一套成熟的宣传策略,通过社交网络揭露西方世界的丑恶,号召青年人行动起来“寻求真正的真理”,以此来吸引在现实中失意、抱怨社会不公年轻人。同时,互联网也让像AK47这样的武器唾手可得。瓦尔斯总理12日在政府反恐会议结束后就表示:“互联网是部分极端思想形成的地方,我们要采取更多的措施。”

    如何加强国际反恐合作

    “在恐怖主义面前,全世界是站在一起的。”这是12日法国多家媒体选用的头版标题。

    在法国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各国纷纷向法国表示了慰问和支持。从德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这样的欧洲邻国,到马里、尼日尔、突尼斯等非洲国家,再到以色列、沙特、卡塔尔等这样的中东地区国家,各国政要11日齐聚巴黎参加反恐大游行。如果说领导人参加大游行更多的是提供了一种精神支持,随后各国即将展开的在反恐领域的具体合作,则更加引人关注。据悉,11日当天,法国内政部长卡泽内夫与到访的多国同行一起举行了会议,提及的具体措施涉及加强各国间反恐情报共享、加强对欧盟边界的控制、共享飞机乘客资料、打击非法武器交易、加强网络内容监管,等等。

    尽管美国总统奥巴马缺席了此次大游行,但美国司法部长霍尔德宣布,1月18日将在华盛顿举办国际反恐会议,进一步商讨反恐对策。因为法国系列恐怖袭击事件让所有人警醒:反对恐怖主义是全世界共同的任务,没有人能保证下一个被袭击的不会是自己。

    本报巴黎1月12日电

本报驻法国记者 孟小珂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01月13日 04 版

“在恐怖主义面前,全世界是站在一起的”
恐怖活动对世界的威胁呈上升态势
巴黎暴恐事件或成俄欧关系重启突破口
奥巴马缺席反恐游行 美媒讽其“光说不做”
穆斯林不等于恐怖分子
世界各地举行反恐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