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1月20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退出,部分外来务工者
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在外打工10年的姚利祥也带着美丽的妻子返乡创业

花儿与青年

本报记者 陈剑摄影报道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1月20日   08 版)
1月15日,重庆市永川区朱沱镇,姚利祥开车带着妻子和4个月的孩子来到工厂上班。他打开车的后备箱,卸下从代工点收回的仿真花朵。姚利祥虽然自己创业当了老板,但许多事情还得亲力亲为。他有时要和工人一起扎花,有时还得当司机去拉货。
位于长江边的朱沱镇是姚利祥从小生活的地方。
姚利祥和工人们一起吃晚饭。
姚利祥和花艺设计师一起研究客户发来的样品。
姚利祥接到一位客户打来的电话。
姚利祥和妻子一起核对客户通过邮件发来的订单信息。
永川一处工业园,工人们下班后准备坐公交车回家,路两旁的广告牌打出“返乡专场房交会”。随着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当地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促进他们在家乡就业和创业。
永川区仙龙镇大石坝村,姚利祥的另一间工厂,周秩莲干着活儿,儿子康利民趴在工作台上写作业。
加班的工人在厂里留宿。在工厂做工的大部分是当地的留守妇女,挣钱的同时能照顾家,是她们最大的心愿。

    1月16日,位于长江边的重庆市永川区朱沱镇,大雾迷漫,天气阴冷。一处由农家院改造成的蓝色彩钢顶棚工厂里,一位留着寸头的小伙子和工人们一起扎着仿真的白玫瑰花,脚下取暖器发出的红光让人感到阵阵暖意。小伙子名叫姚利祥,是这个工厂的创建人,工人们称他“老板儿”。

    姚利祥出生于1985年。2005年,父亲生病瘫痪,正在重庆中医学校念书的他,不得不辍学,到广东中山的一家花艺厂打工。从流水线上的工人、销售员,一直干到技术主管。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退出,不少外来务工人员纷纷返回自己的家乡就业或创业。2013年6月,靠着在外地打工积累的技术经验和客户资源,姚利祥也回到了老家,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和沿海地区比起来,在内地建厂,最大的优势就是土地和人力成本低。”姚利祥说,以他这个厂房为例,700多平方米,每年的土地租金是6000元,只有广东中山的十分之一,“这里的用工成本也要比广东那边便宜近1/4左右。”据介绍,工厂生产的仿真花目前主要销往德国、波兰等欧洲市场。产品包装好后,会装入集装箱运到重庆,在重庆装船通过长江航运运到上海,在上海再转海运运到德国的汉堡港。

    工厂刚开工的时候,订单上不去,姚利祥只好去外地拜访有过联系的客户,跑了近1/3个中国。后来在广交会上,他遇见了以前打过交道的波兰采购商,对方被姚利祥的诚意打动,给了他150多万美元的订单。这让工厂一下子忙不过来。2014年8月,他在10公里外的仙龙镇大石坝村开设了新的工厂,请了大约五六十名工人。开办这两处工厂,他前前后后投入了共300多万元的资金,这些钱主要是他之前打工的积蓄和向亲戚朋友们东拼西凑借来的。

    为了节省开支,许多事情他都亲力亲为。他有时和工人一起扎花,有时当司机拉货。扎花的手艺还没有生疏,他现在一小时还能扎800多朵花。他请了一个兼职翻译,处理和外国客户的日常业务。“兼职翻译,一个月2000元,如果请专职的话,每个月光工资就得六七千元”,他说。工厂没有专门聘请管理人员,他和妻子两人就算是工厂的高管了。目前,除了这两处工厂外,他还在老乡家选定了两个代工点,把厂里忙不过来的活儿分包出去,让乡亲们都有些收入。

    做工的工人,大部分是当地的留守妇女。今年38岁的代朝珍是仙龙镇粉店村人,1996年去广东务工,2011年回到老家。在外打工时,她的两个孩子就扔在老家由爷爷奶奶照看。如今她在老家上班,每天都能回家,月收入2000元,也和之前在广东打工时差不多。“回老家上班,就是为了能照顾孩子。”她的老公在贵州的一个工地上班,每3个月才能回家一趟。她很希望老公能和她一样,找一个家门口的工作,“那样家里人就可以天天在一起了。”

    杜新连今年31岁,家就住在大石坝村,她的小女儿陈祖英6岁,在村里的幼儿园上学。每天下午4点,她要去幼儿园接孩子,由于工厂6点才下班,她只好把孩子带回工厂待一段时间。在工厂,像陈祖英这样情况的有好几位。周秩莲的儿子康利民正趴在妈妈的工作台上写作业。周秩莲说,她以前在福建厦门一家羽绒厂打工,常年在外,只有过年才回老家一趟。那个时候,她的大儿子还小,她照顾不上,只有放在老家托老人照顾。6年前,有了小儿子后,她就回了老家。家就在附近的姚平村,从工厂走路20来分钟就能到。她在花艺厂上班,一个月可以挣到1500多元钱。平时工厂不忙的时候,她就在家里干活,由于老公身体不好,家里的活儿都是她一个人张罗,从洗衣做饭,到下地干活儿。

    大石坝村村支书艾明伟说,别看这里每月挣一两千元钱,可农村的物价比城里低,住在自己家,不用租房子,在城里打工,每月挣3000元,也不一定有这划算。以前大家除了种地外,没有什么事情做,就聚在一起打牌。“工厂开工后,大家来到厂子上班,村口打牌的人也少了。”

    姚利祥和妻子胡利是在广东中山打工时认识的,胡利对他的印象是“老实、能吃苦、有上进心。”“他整天起早贪黑,遇到工厂加班,晚上十一二点才能回家。”妻子胡利说,丈夫如今陪她的时间也少了,抽烟倒是多了,有时候一天一包香烟都不够。

    姚利祥觉得,人生就这几十年,始终要有些冲劲和自己的想法。他觉得自己最大的特点就是胆子大、敢干。“胆子大也是有前提的,是建立在之前做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的。”他说,当初创业时,自己就想好了,要是实在干不下去,大不了把工厂卖了,把房子、车子也卖了,把欠别人的钱还上,自己再带着妻子出去打工。

    如今,姚利祥已在永川城区有了自己的房子。每天早上他开车上班,都要经过当地的一处工业园区,成群的工人骑着电动自行车上下班,路两旁的广告牌也打出“返乡专场房交会”。据介绍,随着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当地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促进他们在家乡就业和创业。除了招商引资,引进企业投资办厂,解决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外,当地还特别注重扶持返乡人员的创业,尤其是农村微型企业的创办。有统计显示,截至去年6月底,重庆市返乡务工人员创办微型企业5.46万户,占该市享受财政补助资金微企总量的45%,其中已形成规模的有5460家,带动了38220位农民工实现家乡就业。

花儿与青年
姚利祥开车带着妻子和孩子来工厂上班
位于长江边的朱沱镇是姚利祥从小生活的地方
姚利祥和工人们一起吃晚饭
姚利祥接到一位客户打来的电话
姚利祥和花艺设计师一起研究客户发来的样品
姚利祥和妻子一起核对订单信息
工人们下班后准备坐公交车回家
周秩莲干着活儿,儿子康利民趴在工作台上写作业
加班的工人在厂里留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