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里,所有企业都不敢停下来,唯恐一不小心就被超越。这也就是为什么过去几年汽车市场一直在匀速发展,但产能还是结构性过剩的原因。
特别是乘用车市场的前三强,尽管上海通用2014年12月疯狂批发了20万辆,但终究没有超越南北大众,只能屈居第三。其中,一汽大众销售超过178万辆,同比增长17.8%;上海大众销售172.5万辆,同比增长13.1%;上海通用销售172.39万辆,同比增长11.8%。
这些年来,这3个企业一直处于你追我赶的状态,并将第四名远远甩在身后。然而,随着厂家与经销商矛盾的加剧,以及产品降价带来的利润率降低,都让汽车企业不得不面临“赚了指数不赚钱”的尴尬局面。近日,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纷纷发布了2015年的销量目标,两者目标纷纷剑指190万辆,并表示要尽量争取实现200万辆的目标。
对此,作为2014年的销量冠军,一汽大众如何布局2015年,就成了业界关注的焦点。“每年年初,我们都会对企业进行定调。2013年是‘进取’,2014年是‘挑战’,2015年我们的主题是‘夯实’。”近日,一汽-大众总经理张丕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5年一汽大众的目标是185万辆,比去年的目标仅增长10万辆。
“不是说我们放弃争夺冠军,而是说我们并不认为,冲量是应该放在第一位的。”张丕杰表示,在1000万辆之后,一汽大众需要沉淀下来,去思考未来的路到底应该怎么走。“2014年除了取得销量冠军外,对于一汽大众来说还有几件更重要的事情,首先是双方股东延续了25年的合同;其次是完善的产能布局,除长春、成都和佛山,一汽大众去年又增加了天津和青岛两个生产基地,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三,在产品品牌做强后,一汽大众着力打造‘创·享 高品质’的企业品牌,为今后廉价车项目的推广奠定基础”。
张丕杰认为,185万辆的目标看似保守,但也有很多客观方面的因素必须考虑。首先是基于对宏观经济及乘用车市场的分析,在年销2500万辆的基础上还会有多大的增量,值得思考;其次是根据企业运营的实际情况考虑的,2015年一汽大众产能改造项目累计天数达177天,对产能造成影响;第三是企业及品牌自身也面临着挑战。比如大众品牌面临市场增速下滑、竞品新车上市和产品覆盖率低等问题,奥迪品牌也面临市场竞争加剧和反垄断法等问题。
事实上,虽然2014年各个企业基本都完成了任务,但难言欢笑。在销量增长背后,是价格快速下滑、厂家和经销商矛盾激化等问题。厂家为了盲目追量,已经成为经销商的“难以承受之重”,经销商们在2014年年底纷纷以索要补偿、退网等形式表达自己的不满。这样的市场,已经很难说是一个正常、可持续发展的市场。
“我们已经想明白了向何处去这个问题,今后,我们将更多的考虑和践行汽车的社会责任。”张丕杰告诉记者,一汽大众今年计划投入千万级以上资金,重点关注生态文明领域,启动一系列公益资助项目,吸引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推动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一汽大众考虑更多的不是发展速度,不是产销数量,而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对客户的责任。我们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视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和今后工作的重心,唯有责任方可驱动和成就未来”。
张丕杰表示,社会责任是一汽大众“2020战略”的关键。所谓“2020战略”,即一个目标、两个愿景、四个维度。一个目标,在中国市场2020年实现产销300万;两个愿景,要成为最优秀的合资企业、员工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公司;四个维度,市场份额、持续的盈利能力、最佳的满意度和质量和做社会责任的典范。
也就是说,一汽大众已经从对车的关注,更多的转为对人的关注。如果说追求销量只是战术上的领先,那么,对人的关注则已经上升到了战略的层面。作为一个刚刚履新一年半、年销售收入达到3607亿元的企业领航人,张丕杰不仅敢直面速腾断轴事件、巡视组通报的违纪违法等问题,而且还勇于让高速运转的企业“冷静”下来,考虑经销商、供应商的共生共存,从而更好地可持续发展。这需要魄力,更需要眼光看得长远。
张丕杰用“三好”来形容对未来企业发展方向的期许——货好、人好、家好。货好和人好都容易理解,而“家好”指的是不仅要让自己好,还要让供应商、经销商都好。这看似简单的“三好”,却是对一个汽车企业最高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