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名学生家长和市民向记者反映,1月中旬,广东潮州湘桥区接受“教育强区”省级督导验收,学校各出“奇招”:城南小学为让班级人数达标,组织数百“超编”学生冒雨外出“参观”;有的学校临时组织学生出外看电影,或紧急调整课时表,或装饰美化校园等。(《北京青年报》1月21日)
在迎接省级督导组前来验收“教育强区”工作的紧要关口,一些小学生或被组织冒雨外出“参观”,或被组织出去“看电影”,貌似咄咄怪事,却没有脱离“迎查工作”的魔咒。为迎接“创建卫生城市”验收,小商小贩销声匿迹;为粉饰新农村建设,在公路两边建设名为文化墙的“遮羞墙”,这类打着“迎查工作”旗号弄虚作假的举动还有很多。
若在平时,组织学生“参观”确实是好事,带学生外出看电影也是缓解学生压力、活跃文化生活的有益举措,但这些平时很正常的活动,发生在省级督导组来验收检查“教育强区”工作之时,就显得意味深长了。外出参观为何只是“部分学生”?外出看电影为何只是座位号50以后的学生?验收检查标准中关于“每班学生人数不能超50名”的硬指标,很能说明问题。至于换掉平时课程表、组织教职工装饰教室等措施,也成为了迎接验收检查工作的“配套措施”。
面对“每班学生人数不能超50名”的验收工作硬指标,当地教育部门回应称学生“超编”现象很普遍。学校及其背后的教育部门即便有难言苦衷,也无法推脱责任。若迎接验收作弊,则验收含金量就没有意义了。不论对于迎接验收的,还是对前来验收的,都是在“走过场”,如此“教育强区”如何实至名归?
在学生人数上弄虚作假,学校首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显然“不是学校一个单位在战斗”,因为验收工作关系着教育系统的工作成绩,关系着当地政府部门的政绩,何况验收工作还跟各种奖励补贴相挂钩呢。在教育投入总量不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情况下,为验收达标得到奖励补贴、从而给稀缺的教育投入注入活力,让部分学生外出淋淋雨,似乎很“值”。
验收弄虚作假背后,也暴露出公共部门在验收、检查、评比等工作中的缺陷:检查提前下通知、迎查全民总动员、验收走马观花、整改余音幽远。在检查者和迎查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心照不宣的规则,其间既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更有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均衡的遗憾。在这些“检查”、“验收”、“评比”工作中,如果只有相关单位部门是主角,民众只能当没有发言权的旁观者,并不契合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