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1月25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聚焦

有些东西比纠结于偷拍更重要

姚贝娜之死引发青年如何管理压力的深思

本报记者 崔玉娟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1月25日   04 版)

    1月16日,青年歌手姚贝娜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去世。姚贝娜生前所在的华谊兄弟音乐公司指责深圳一媒体,未经家属同意伪装成医生助理,偷拍姚贝娜遗体,引起舆论哗然。

    连日来,相关问题不断发酵,有网友感叹:“作为一个艺人,姚贝娜生前的一切都已经被陆续消费,甚至艺人的生与死也都如此。这听起来过于残忍,但事实就是如此。”

    事实上,姚贝娜离世,留下的不仅是两只眼角膜,还有更多。2011年,当姚贝娜得知自己患有乳腺癌,坦然理智地接受治疗;即便生病以后,也昂首阔步行走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再次患病,仍坚持工作,直至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姚贝娜让人赞叹的同时,也不免让人唏嘘:其间,她承受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压力。

    其实,如今的北上广深的青年群体中,压力普遍存在。如何管理压力,是每一个社会成员不容忽视的课题。针对这一问题,中国青年报记者日前专访了北京青年压力服务管理中心主任熊汉忠博士。

    于娟的警告

    “青年压力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尤为突出。”熊汉忠说,当前,青年压力主要有“大、多、难”三个特点,“有一个简单的衡量指标:上下班时段,单位时间内,人的步伐越快,某种程度上说明城市压力越大” 。

    在熊汉忠看来,压力之“多”不仅指某一方面的压力多,还包括压力的多元化。“住房、交通、环境、工作,都会给人造成压力。而在中小城市,压力则多体现在某一个方面” 。很多青年群体中的社会普遍现象都可以从压力问题上追根溯源。

    华为员工的过劳死、淘宝店主的过劳死、“四大”女孩的过劳死……这些涉及青年过劳死的事件让熊汉忠记忆犹新。“这是压力的躯体化表现。长时间处于压力之中,身体就容易出现问题。”熊汉忠说,这跟东方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有关,“我们习惯了说‘没事没事’,习惯有压力自己扛起来。表面上看没有压力,但是真正的压力没有宣泄的渠道,最终会在身体最薄弱的环节出问题” 。

    2011年,复旦大学女教师于娟因患癌症离世,她的《生命日记》和题为《此生未完成》的书籍流传甚广。她在一篇《为什么是我得癌症》的博客文章中写道:“现在这个社会上,太多年轻人莫名其妙得了癌症,或者莫名其妙过劳死,而得到的原因往往是所谓的专家或者周围人分析出来的。”于娟亲历癌症,她从饮食习惯、睡眠习惯、突击作业、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了自己得癌症的原因。但是,她在此文的开篇第一句话是:“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

    于娟的警告是对压力躯体化的最好注解。但是悲剧在于娟之后一再发生。

    熊汉忠认为,压力的长期积聚,危害最大。

    “大多数人往往会存在错觉,觉得突发的压力最难处理,却忽略了慢性的长期压力,这样的压力危害最大。”熊汉忠解释,人际压力就是其中一种:“人在职场,如果遭遇人际压力,要么改善关系,要么换地方,总是忍着不是长久之计。”

    熊汉忠告诉记者,压力通常有三方面信号:心理信号、生理信号和行为信号。包括情绪压抑、起伏不定,意志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等,以及一些与年龄不匹配的表现,甚至感冒、发烧、拉肚子,打人、摔东西,出差错的概率增加等,都可以从压力方面寻找根源。

    可怕的失控

    2015年1月8日上午,上海市高等人民法院对复旦投毒案被告人林森浩故意杀人上诉一案进行公开宣判:裁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死刑判决将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此前,在一审被判死刑后,林森浩在看守所写给父母的唯一“家书”中,推荐家人读一本叫做《心灵控制术》的书,并嘱咐家人克服自身性格缺点,成为精神富有的人,好好生活、展望未来。

    《广州日报》曾刊发文章,就林森浩的深层犯罪心理专访广东警官学院教授、犯罪心理学专家宋晓明。宋认为:“他(林森浩)投毒,心里是有愤怒和不满的。那么,他的愤怒情绪是从何而来?我认为这与他嫉妒、自卑、敏感、脆弱的性格缺陷和处理人际关系及情绪调节能力低有关。具有这些不良因素的人在生活中容易遭遇挫折,而挫折往往使他产生愤怒、怨恨、敌视等消极情绪体验,并长时间难以排除。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如果受到一点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的刺激,他就会情绪发作,导致行为失控而作案,伤害他人”。

    这就是熊汉忠最担心的问题,长期的压力积累,容易造成极端事件和行为的发生。“压抑感容易形成敌意。处理得比较好的人,会从积极的一面去解读,而总是看到消极一面的人,就很难处理这样的情绪。”

    熊汉忠在给企业员工做辅导的过程中,遇到一件事情。一名员工平时各项工作都很认真,领导对他也十分信任。但是一段时间内他总是出差错,因而受到批评,领导对他的要求也更严格。后来,这名员工轻生。“开始没有了解到压力信号问题,压力没有缓解,就容易走向极端。”熊汉忠建议,在一个人压力信号出现较少的时候,就开始进行引导缓解,才能避免极端事件的出现。

    人际关系的压力在独生子女群体中较为明显,“因为从小缺乏兄弟姐妹的相处和竞争,一旦出现人际关系问题,容易缺乏处理能力,因此要适当帮助他们在一些环境中多做体验和沟通。”熊汉忠说。

    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是一家隶属于团北京市委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心的心理咨询师和志愿者会通过专业的心理学方法,为社区、企业、学校、部队等单位提供心理学服务。

    熊汉忠印象很深的是,最初到企业推广压力管理的方法时,企业很抵触,企业主不敢直接碰心理、压力问题,“那么我们就换一个题目,比如科普讲座、传统文化等”。后来,企业主也意识到,熊汉忠和同事的工作可以帮他们分担员工压力,缓解员工与领导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情况有所变化,但是,“叫好不叫座,仍然是一把‘虚火’。”现在,熊汉忠去企业讲座,讲完了会有人围着,除了问工作问题还问个人问题,有的要求推荐书、推荐学习班。“大家在观念上不排斥了,但是还需要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再推一把。”在熊汉忠看来,压力不仅仅是个体的问题,需要社会、组织、个人三方面一起进行压力管理。

    “现在大家关注的多是个人层面的问题,组织层面目前还不足够重视,比如企业、机构,怎么样采取方法让组织的压力处于正常或偏小的状态。”熊汉忠表示,经过一段时间的经济高速发展,很多人看重追求功利化的东西,社会应从上到下地参与价值观的重新建构或者调整。

    对于个体的压力管理,熊汉忠提出5点具体建议。

    首先是心态调整。“逆商、情商、乐商都很重要。”熊汉忠解释,逆商是指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他尤其强调乐商的重要性:“这是一个人乐观的能力,遇到事情积极解读,把消极事件对自己的影响降到最低,还要影响周围的人。压力本身是中性的,无所谓好坏;消极的人更多地将压力解读为不好的,而对于乐商高的人来说压力却是一种动力。”

    其次是放松,尤其是主动的放松。“我不是不赞成拼,但是,过分拼不利于缓解压力。缺乏主动休息的意识,心理生理都会疲倦,极端情况就会生病”。

    第三,学会放弃,做减法。“很多人的时间被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占领了,反而忽略了重要不紧急的事情。”熊汉忠举例说,比如个人的学习,不紧急,但是很重要,早几年提高,机会来了,就能抓住。

    第四,要释放。“中国人常常把压力埋在心里,交给我的任务完不成,但是又不好拒绝。”熊汉忠说,有人不敢释放,有人释放的方式错了,比如打人、骂人、喝酒,这又会带来新的压力。

    第五,重组很重要。压力大的时候,需要重组生活方式、各种习惯、人际环境、物理环境等。“有的年轻人常常熬夜,造成生物钟紊乱;饮食习惯不好,造成身体上的负担。”熊汉忠解释,比如在办公桌上摆一盆花,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与亲人、朋友、同事人际关系的改善等。此外,在熊汉忠看来,志愿服务是最好的减压方式,“社会价值感不强,没有感到被认可、被需要的人,往往压力更大”。

有些东西比纠结于偷拍更重要
青年汇专职社工:现实骨感,我们勇敢
专职社工能否“不专业”
促进青少年社工人才队伍建设
浙江师大学子走进中学助力高中新课程改革
上海经信系统表彰标杆青年突击队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