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1月26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研究生学习的关键不在课程上

吴楷喆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1月26日   10 版)

    最近教育部出台一份加强研究生教育课程管理的文件,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对此文件,我有自己的看法。

    冯大诚老师在一篇文章中说过:“很有意思的是,要求减少对研究生课程要求的,首先是许多研究生导师,然后就是许多研究生自己。”“各高校逐渐把硕士生的上课时间减为一年。减为一年还不算,更为要命的是,实际上教学的质量大为下降。具体地说,就是很多教学只顾到做论文想要的那一点内容,其他的最多是蜻蜓点水。”“当导师的让学生一进校就进实验室接触课题,由‘师兄们’带着,顺着师兄的方向,看一些文献,继续往下做。学生们也很高兴,早出文章,评奖学金就抢得先机。出了文章,毕业也就有了保障。导师当然更希望多出文章,文章就是工分、就是地位和金钱。这样的好事,师生两利,何乐而不为之。这样的结果是,当学生毕业的时候,他的本事就是会做在研究生期间所做的那些事情。若干年之后,当这些学生凭着这些本领都慢慢地升到副教授、教授的时候,整个国家普遍的研究水平就可想而知了。”

    确实如此,但是我仍然不认为加强课程学习有什么用,因为研究生学习的关键不在课程学习上。

    首先第一个问题是:研究生为什么要开课?我认为研究生教育不是知识教育,是创新教育,也是生存教育。因此研究生教育的课程学习应该是开阔视野,但不要求精深。

    第二个问题是:研究生应该学习什么?我认为,研究生表现出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与学习没什么关系,而是与研究生教育评价、考核机制相关。我觉得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常规套路是首位的。在有了过硬的基础工作后,还能依据自己广博的多学科知识来进行交叉创新或全盘考察问题,而不是只看到自己的这一点。这需要大量实践和老师实打实的教授才行,很难去量化考核。

    仅以工科为例,现在的问题是老师不真教。为什么?因为很多老师连工厂大门朝哪边开都不知道,又怎么教呢?很多老师都在忙着写论文,学生也跟着学。最后,文章也出了,大家都很高兴,然后职称也上来了,却发现学生质量下去了。

    总而言之,研究生的工作是:过硬的基础+丰富想象=成功。对研究生来说,还要加强其报告总结的能力。这是我的一点感触,也是走了弯路才发现的,可能也不全对。

    第三个问题:研究生如何学?研究生学习可以分为三大块:跟导师学、自学和课程学习。在实践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只知道自己做的那一点,就只会程序性地去干,但是对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上下游的方向,却不甚清楚,也不清楚自己现在执行这个程序的来龙去脉。这里缺乏一个过程,就是老师要真教,要逐步引导。许多学生抱怨老师不懂,对学术没有实质性的指导,而老师抱怨学生笨懒。我觉得这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点。双方都不懂,学生还不如老师,然后老师只说了一句你去干吧,然后学生就乱碰。这不行。

    如果说我们的学生没有自学的积极性,那是假的,但是为什么学生整体质量却下滑了?个人感觉是因为一方面知识面太窄,研究白菜的,对菠菜一无所知;另一方面只专注于知识点与技术细节,这个对于应付考试和发论文是足够的,但是要支撑创新思维却远远不够。

招骂的研究生教育 拐点何时到来
研究生教育:大家希望而来,不能失望而去
折辱学生不能体现老师的水平
研究生学习的关键不在课程上
高考语文能否考“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