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1月2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事件观

日常生活就是市民最大的“政治”

王波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1月28日   09 版)

    迅猛扩张的城市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问题。最近几年,无论什么时候,社会学者、市政规划人员或城市管理者只要碰在一块儿,这都可能成为他们谈论的头号问题。

    眼下,地方的“两会”陆续召开,与城市发展和治理有关的那些人,再次正式地聚到一起,头号问题自然一如既往地成为他们讨论的焦点。

    在上海,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反思“12·31”外滩拥挤踩踏事件,“暴露出城市安全工作存在重大疏漏、重大隐患”。

    在北京,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4年北京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实际下降4%,较下降5%左右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并坦承“目前北京的确不是宜居之都”。而在港澳委员和港澳台侨工作顾问座谈会上,市长则表示“北京在依法行政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和不足”。

    这些必须面对的惨淡现实,无一不关涉民众的健康、权益,甚至生死。主政一方的官员们也并非人们刻板印象中的避而不谈或闪烁其词。他们似乎意识到了守护这个城市的秩序和良好名声,靠的不是犹豫、多变和拖延,而是正视层出不穷的问题和市民所遭遇的生活现实。

    除了这些大的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城市化带来的人口压力、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和养老困难等更细节化的问题,也被一些与会人员更细致地摆上桌面研讨,并见诸媒体。

    对居住在城市里的每一个人来说,这是好事,毕竟这与他们具体的生活有关。谋生在城市,他们目睹了四周的日渐繁华,城中村和荒草地变成高楼大厦,同时,他们也正经历高峰期的公交和地铁越来越挤,超市里的物价越来越高,以及随处可见的看病难、上学难、停车难、养老难等各种如影随形的切身难题。

    对权责在身的城市管理者来说,地方“两会”是城市里最具体的政治生活;而对拖家带口的城市居民来说,生活便是最具体的“政治”。历经几十年的社会变革,这种“政治”已不再停留在宏大响亮的口号上,而是渗透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比以往更琐碎,更世俗,更切中老百姓的欢喜与忧愁。

    如果问市民对投票结果有何感想,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无所谓,但若问及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问题,他们顿时会觉得休戚相关。比如,每天能不能准时送孩子到学校,上班会不会迟到,下班后能不能赶上最后一趟地铁或公交以尽可能省下出行费用,对疲惫奔波的上班族或心力交瘁的夜归人来说,就是每天最大的“政治”。不管在别人看来多么琐碎庸俗和无足轻重,这些事在自己生活的某个当下可能就是全部。它在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可能远超过一座城市的发展蓝图。

    自然而然,解决好这些具体而庸常的事情,会是一个社会和城市自身发展的动力,会让心情愉悦的人们,更容易就城市的发展达成共识,树立共同的目标和自信,而不至于在相互指责和埋怨中破坏彼此的信任。

    以往,在面对城市的病症时,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感慨,存在的问题怎么如此巨大,积弊怎么如此之深。我们除了手足无措,便是摇头叹息,感觉解决方案似乎永远遥不可及。

    如今,我们需要从陈词滥调和悲观情绪中摆脱出来。当官员们今天可以心平气和地谈论城市的混乱和不宜居问题时,或许说明未来他们存在解决问题的可能和自信。

    作为城市的治理者,他们需要预见性、洞察力和活力。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地方“两会”上面对“专车”这种新生事物,上海交港部门负责人称“专车的模式创新值得肯定”,在现行的法律体系和制度下,完全可以实现合法运营;而北京交通部门负责人也声称“正在想办法”,如何让“专车”服务形式合法化、正规化,城市停车收费管理的乱象也一再被提及。

    只有当官员深思这些具体而微的问题时,他们才能真正与这座城市的居民在精神上达成共识,在生活上息息相通。

    要让个体生活更加有序和幸福,需要的不是城市治理者空洞宽泛的美丽说辞带来的心潮澎湃,而是理性思考和研究权衡后给民众提供的能够信赖的社会生活准则,让“少有所学,老有所依”。

    政府和官员正因为能检视这些规则的落实,维护社会的秩序和个体的位置,所以才和公民个人有了最大的重叠与交互。

    经过这几十年的开放和发展,人们在很多事情上已经改变了观念,没有比涉及个体生活的事情,对市民来说更事关重大了。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政治便可能只是政府的自说自话,群众的智慧和热情也不会被激发。

    只有市民生活这个车轮和政府规划一起滚动起来,城市才能在前行中凝聚人心,才能更好发展和秩序井然。

日常生活就是市民最大的“政治”
新闻眼
国家该怎么赔46公斤黄金?
e时代来了,e世界“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