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西班牙格拉纳达举行的第27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已近尾声,截至目前,除俄罗斯队保持冰雪强国本色外,加拿大、美国、挪威等冬奥赛场上的传统强队,在本届大冬会的金牌榜和奖牌榜上全都跌出了前10名。其实,对比近几届大冬会与冬奥会的金牌榜和奖牌榜,就能明显看出两大赛会在成绩排名上的巨大差异。
中国人常说大运会是“小奥运”,很多人也认为,如果没有“小奥运”的头衔,大运会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为人所熟知。但实际上,成绩榜单的差异已经从一个方面表明,大运会与奥运会的关联性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强,更何况,大运会所追求的价值理念也与奥运会截然不同。相比“更快、更高、更强”,国际大体联更希望大运会是大学生们以体育的名义交流分享、促进相互成长的盛会,“国际大体联把运动作为体现大学生生活方式和个人发展的一个部分,把大运会做成国际大学生运动和文化的节日。大运会的理念是身心卓越。所以,大学生参加大运会不仅仅是一个参与比赛的过程。”国际大体联教育委员会委员钟秉枢向记者表示。
“Today’s stars.Tomorrow’s leaders.(今日的明星,明日的领袖)”,这是大运会的口号。在国际大体联看来,今日的明星并不仅指大运会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而是涵盖参与大运会赛事各个方面和参与体育运动的所有大学生。明日的领袖,也不单指竞技体育领域的佼佼者,而是在各行各业取得成功的人。
如果以这样的视角去观察大运会,你就会发现,它确实完全不同于以明星、奢华、金钱、悬念、超越等元素占主导的奥运会。
小人物往往是大运会的主角
参加本届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选手中,不乏已经在国际赛场成名的高手,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日本和韩国等代表团阵容中都有这样的人物。不过,这些成名高手并不会因为自己的优异成绩受到特殊关照,反倒是在其他运动会上可能不太起眼的小人物,真正成了大运会的主角。
国际大体联官方网站如何关注本届大冬会,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
国际大体联官方网站当地时间2月10日的首页新闻有5条内容——
第一条,《学习、运动兼顾的选手》,讲述了意大利自由式滑雪运动员索菲亚的故事,她既是都灵理工大学建筑系的高材生,也是一名滑雪爱好者,不过,她参加大冬会的目标并不是取得优异的成绩,她只希望自己能尽情享受此生很可能是唯一的参加大冬会的机会。
第二条,《新秀的困难》,讲述了一群爱好轮滑的西班牙女大学生。因为西班牙是本届大冬会东道主,她们意想不到地获得了参加本届大冬会女子冰球比赛的机会,但对于她们来说,在湿滑的冰面上打球确实有些困难,小组赛三场都以大比分告负。不过,她们的大冬会之旅绝无伤心痛苦,她们的每场比赛都是观众爆满,她们从来没有得到过这么多人的支持和鼓励,在她们输得最惨的一场比赛结束后,观众全体起立为她们鼓掌加油。文章在最后幽默地表示,让这些姑娘们为难的不光是打冰球,还有如何在为西班牙男队助威时搞怪和扮鬼脸。
第三条,《大冬会每个岗位都有学生的身影》,讲述了南非女大学生哈娅因为参加国际大体联开展的“代表团首领”计划,而成为南非代表团的工作人员,这让她有机会广泛接触冬季运动项目,对于冬季运动整体水平还比较低的南非来说,哈娅立志成为让冬季运动在南非广泛开展的积极推动者。
第四条,《等待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讲述了俄罗斯体育与健康大学学生卡扎科夫希望参加2019年大冬会,并为此努力的故事。如果卡扎科夫在本科毕业后继续读研究生,他很有机会参加在家乡——俄罗斯城市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举行的那届大冬会。
第五条是《卢塞恩申办2021年大冬会》,瑞士城市卢塞恩在本届大冬会举办期间,正式向国际大体联递交了申办2021年大冬会的报告。
参与和交流比成绩更重要
不难发现,国际大体联对本届大冬会的关注点,更多地落在了成绩并不算优异的运动员身上。不可否认,大运会确实诞生过很多日后闪耀奥运赛场的体坛明星,对于中国人来说,最熟知的当属刘翔,但更多的大运选手都是普通的大学生运动员,大运会可能就是他们登上过的最高竞技舞台。
23岁的莫妮卡将在今年夏天从她就读的美国密执根大学毕业,学习文学艺术专业的莫妮卡,很可能进入一家杂志社工作,此次作为美国大学生女子冰球队的一员参加大冬会的经历,将是她一生难忘的回忆。莫妮卡喜欢滑冰,于是在上中学时开始学打冰球,但她从未想过自己在冰球项目上能有很高的造诣。一年前,她在电视上看到美国女子冰球队在索契冬奥会上获得银牌,但此次大冬会,美国大学生女子冰球队却在接连输给中国队和日本队之后,失去了晋级四强的资格。
美国女子冰球国家队是世界一流强队,几乎所有队员都有过在大学打冰球的经历,但国家队水平并不等同于大学生队的水平。这也和美国大学生代表团并不太看重大运会成绩的一贯态度有关。虽然追求卓越是大运会的理念,但这种卓越并不完全表现在对运动成绩的追求上。
与莫妮卡并不一定是美国最好的大学生女子冰球选手不同,日本队员森竹留那可以自信地表示,自己是日本大学生女子冰球最优秀的运动员之一。为参加本次大冬会,日本在全国女子大学生冰球运动员中进行了选拔,能代表日本来格拉纳达的都是优胜者。但这只是日本代表团的组团方式与美国不同,对于参加大冬会的意义,森竹留那与莫妮卡有着相同的感受,大学时代最珍贵的一段经历,除了比赛成绩,参与和交流的过程是他们参加大运会的最大收获。当森竹留那和莫妮卡走出大学校园的那一天,其运动员生涯可能也就此画上句号。
中国开始强调大运会的教育作用
曾几何时,中国运动员参加大运会,就像参加奥运会一样视成绩为唯一目标。在中国,大运会是小奥运的说法广为流传,也与中国参加大运会有过那样一段成绩至上的历史有关。在2003年以前,中国参加大运会的组团工作是由国家体育总局及其前身国家体委负责的,钟秉枢表示,“那时,中国运动员基本都缺少参加国际综合性运动会的经验,于是就把参加大运会作为获得国际大赛经验的一个重要机会。为奥运会练兵也成为大运会的重要价值之一。所以,那个时候大运会对中国运动员而言,也就有了‘小奥运’的地位。”
与中国选手以大运会为奥运会练兵的情景相一致的,是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都以为外国选手也都遵循一个从大运会到奥运会的成长规律。
“在国际体坛,的的确确有很多奥运选手是参加过大学生运动会的,这是由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主要就是在学校。所以,这些运动员在参加奥运会之前参加大运会,是一个很正常的过程,因为他本身就是大学生,自然可以参加世界大学生的比赛。”钟秉枢表示,“应该看到的是,国外这些参加过大运会的奥运选手,并不是刻意地把参加大运会作为参加奥运会前的练兵,而是这些运动员在培养过程中经历了大学阶段。”
从国际大体联来说,也从不认为大运会是培养奥运选手的摇篮。
“参加大运会的国外运动员,没有太多人把参加大运会当作参加奥运会或其他世界大赛的必由之路,因为参加大运会,对于这些成长于学校的运动员来说,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钟秉枢表示。
从中国来说,逐渐认清大运会的理念是近十几年的事。
2003年以后,中国参加大运会的组团工作,由国家体育总局交到了教育部,从此,越来越多非专业运动员出身的中国大学生运动员,出现在大运会赛场。中国大学生代表团对参赛选手的成绩目标逐渐淡化,教育交流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类似“以大运会为奥运会练兵”的说法已经越来越少。
也就是说,直到近十几年,中国才开始真正理解大运会的理念——国际大体联特别强调的对学生的教育,以及对他们的体育精神的塑造。
从规模上来说,大运会是仅次于奥运会的全球性综合运动会,同时也分为冬季和夏季运动会。亚运会等洲际综合性运动会的规模也很大,但它们不是全球性的。所以,大运会就有了“小奥运”的说法,但这仅指赛事规模。从内涵来说,大运会与奥运会完全不同,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国际大体联根本就不想攀奥运的高枝,正如国际大体联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委员会委员申震所说,“对于外界把大运会称为‘小奥运’的说法,国际大体联一直是非常忌讳的。”
本报格拉纳达2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