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2月11日下午,广东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财经委员会召开预算审查座谈会,首次由省财政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有关负责人一同到会听取代表意见,回答代表问题。今年的预算表格更为直观详尽,代表们表示“看得懂”,要“点赞”。(中新网2月14日)
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财政预算是一大看点、亮点和焦点,因为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关系到当地每一个百姓的切身利益和幸福指数。但预算中的“政策接转”“零基预算”“无偿调拨”“叠加平衡”这些财政专业术语,确实让普通人看不明白,非专业人士和这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官员,一般人很难看得懂政府的财政预算。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政府预算公开,让支出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都查有所出、出有所依。对行政机关来说,这既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保护,因为不公开所造成的民众怀疑、公信力降低,会让政府形象受损。
向人民提交一份透明的、公众可理解、能看得懂的预算报表,是政府的责任,而且从预算技术上做也不是太困难的事。难度在于政府囿于某种利益的原因不好公开、不愿公开。科学细化的部门预算才能具体反映一个政府和它的部门的详细支出和具体活动,才能看出预算支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预算“看得懂”,人民才好监督,财政支出才能更严格。随着依法治国时代的开启,随着民主文明的进步,阳光透明,详细预算报账,是顺应时代的需求,是尊重群众监督、保证管理者廉洁奉公的举措。
同时,笔者以为,民众还不能只是满足于财政预算“看得懂”。百姓还有更多期许和愿望。譬如,期望政府的财政预算能够更多地惠及和泽被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共享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使广大百姓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因此,各地应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从严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更加注重支持创新驱动发展、城市乡村经济培育、生态文明建设和民生福祉改善,重点保障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等方面普惠性的民生建设。要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发展水平差异情况,政府财政预算既要有侧重点,更要有倾斜性的制度安排,通过制度机制保障成果更好的惠及民生,惠及较为困难的地区和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