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02月27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凝心聚力 昂扬奋进

——两会时间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新华社记者 车玉明 赵超 韩洁 林晖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2月27日   01 版)

    此时,距离2020年不到6年。

    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了决战决胜时刻。

    2015,上承“十二五”收官,下启“十三五”开篇。

    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如何凝心聚力,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战,举国期待,世界瞩目。

    节点:当决胜期与新常态相遇

    2014年有两件大事让河北省保定市引人注目:一是房价一度飙升,二是“跻身”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之列。

    “要在民生投入和环境保护方面出台更有效、更有力的措施,推进建设天蓝、水净、地绿的美好家园。”全国人大代表、保定市市长马誉峰说。

    总人口1000多万的保定市,发展压力相当大。全市目前尚有阜平等9个贫困县、130多万贫困人口,贫困区域占全市总面积的59%。

    一定程度上,保定是全国的缩影。

    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在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到6年的时候进入新常态,中国需要一个坚定而成功的转身。

    转身转得好,就能攻克我国发展的阶段性难题,继续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

    转身转得好,“调速换挡”就能更加平稳,爬坡过坎就能更加顺利;

    转身转得好,在冲刺阶段就能跨过障碍、绕开陷阱,攻克决胜征途上的堡垒。

    今年既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对于今后几年实现预期目标非常关键。

    “‘十三五’末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要把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作为新五年规划的主线,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等方面全面布局改革发展。”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说。

    展望未来5年,在合理区间内实现经济稳健增长仍是基础和前提,同时要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未来5年更强调结构性改革,特别是更大力度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尤其是补足农村短板,搞好精准扶贫;更加注重防控风险,通过多种渠道化解地方债等潜在风险。

    “中国的现代化有五大目标,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全国政协委员贾康说,在十八大确定的“两个翻番”量化指标基础上,五大目标的引入赋予了小康社会更多内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际上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扩大人民民主,同时享有蓝天绿水,享有健康身心,享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挑战:决胜期要啃“硬骨头”

    六盘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翻开我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名录就会发现,绝大多数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群众脱贫艰难。

    受历史、环境与自然条件多种因素制约,目前全国仍有3917个村不通电,近10万个行政村不通水泥沥青路,380万人与“现代生活”绝缘。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加大老区的发展步伐,做好老区的扶贫开发工作,一定要让老区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使老区人民和全国人民一起实现全面小康,这是我们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在延安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时的重要讲话,宣示了把13亿多人全部带入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条件好的地区和人口基本已经脱贫致富,剩下的8000多万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硬骨头”难啃但必须啃下来。

    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看来,细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面对的问题、挑战,决胜期要补的“短板”还有不少。

    粮食连年丰收,但总靠化肥农药过量投入、靠透支土壤地力不行。现在我国化肥、农药使用量超世界平均水平70%、耕地质量退化面积占全国耕地40%以上,走好农业现代化的路更为迫切。

    一方面“三个一亿人”要进城落户,另一方面交通拥堵、雾霾频发、房价高企,一些大城市资源环境容量饱和甚至已到极限,新型城镇化如何既顺势而为又积极稳妥,压力不小。

    水泥、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产能严重过剩,要转型升级又困难重重。新型工业化乃至整个经济结构调整仍需艰苦探索、大力推进。

    “不啃下这些‘硬骨头’,就不能很好地引领新常态,就难以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图景。”卢迈说。

    借得东风好行船。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因势利导,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

    改变思路才能创新发展,找准方向才能弥补短板。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单纯追求产量增长,片面拼资源、拼消耗的发展方式,要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的发展方式上来。”

    “小康社会不只是一个经济学指标。我们不仅要在吃穿住用等方面达到小康水平,更重要的是城乡居民要有一个优良的生活、出行和工作环境。”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说。

    攻坚:决胜期展开大决战

    新年伊始,为实现2020年让204.3万农村贫困人口搬出贫困山区的目标,贵州省启动了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三年攻坚行动计划”。

    “以前这个地方路不通、水难找,有人赚了几个钱,就要出去发展。现在赶上移民搬迁好政策,政府补助我们,把房子修到安置点上,拴住了大家的心,外面的人还要到我们这里打工。”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堕却乡村民赵发英说。

    攻坚!这是时不我待的6年,这是展开大决战的6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全面深化改革是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根本保障,两者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共同推进我们的奋斗目标顺利实现。全面从严治党,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带领我们披荆斩棘,大步前行。”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是“全面”——

    全面建成不仅包括地域上的全面,还包括社会群体的全面;不仅包括经济意义上的全面,也包括社会状态和社会价值意义上的全面。

    全面,就要坚持问题导向。“平均小康不等于全面小康,如果不能抓住时机解决推进全面发展中遇到或产生的若干具体问题,我们积累的优势可能就会逊色,甚至失色。”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说。

    全面,更要尽快补齐短板。对贫困、污染展开的战斗在持续,通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还有不少“堡垒”需要我们去攻克。

    “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不懈推动科学发展,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突出强调要推动经济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我们要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大力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机会公平,努力实现包容性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是“建成”——

    确保建成,要用好改革推进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站在2015年瞻望2020年,改革的时间空间约束在增强,经济转型到了最后窗口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逼近临界点。这要求我们增强改革紧迫感,既要与机遇赛跑,更要跑得赢危机。”

    满怀信心,踏上征程。从2015年的春天,我们万众一心,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发!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

新华社记者 车玉明 赵超 韩洁 林晖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02月27日 01 版

减少“开门炮”整洁迎开业
安徽阜阳:让返乡青年安心留下
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人民法院新一轮改革纲要公布
凝心聚力 昂扬奋进
“奇葩”收费为何屡禁不绝
图片新闻
中国海军舰艇长的美国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