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3月07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天台“最美义工”袁晓恩——

捐出眼角膜做人生最后一次公益

本报记者 董碧水 通讯员 朱盼盼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3月07日   02 版)

    2月7日,袁晓恩在病床上办完了捐献眼角膜的手续,“这是自己最后的一份心愿,大概也是人生的最后一次公益了”。

    37岁的袁晓恩是浙江省天台县赤城街道坡塘村人。今年春节前夕,因癌症病情复发,医院给她下了病危通知书。“时间可能不多了。”她说,“病情好转已无希望,捐出眼角膜,希望在我走后还能帮到需要帮助的人。”

    在天台县,袁晓恩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志愿者,被称为天台“最美义工”。

    2009年9月,一个偶然的机会,袁晓恩从网上了解到志愿者团队“天台义工”的各种爱心活动,开始关注并主动加入这个团队。当年11月,成为正式注册义工。

    天台县义工分会理事范顺镯记得,袁晓恩第一次参加活动是在平桥镇敬老院。“那一次,她还特地带着女儿一起参加,母女俩一起为老人们洗头、洗衣服、剪指甲……整整忙碌了一天。”就那一回,范顺镯就记住了这个新来的义工。“打那以后,晓恩参加公益活动就没停下来过。”范顺镯说,敬老、环保、助教、义卖都有她的身影,只要有时间,她肯定会参加。

    在天台,义工活动采用的是AA制,活动费用自理,而袁晓恩只是一位普通打工者,收入并不高,日子也过得拮据,有好友曾跟她开玩笑说:“做公益活动又贴时间又贴钱,值不值啊?”袁晓恩笑笑答道:“单靠个人的能力太有限,能和大家一起做做好事,我觉得很有意义,也感到很开心。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袁晓恩出生后被亲生父母遗弃,之后,好心的养父母从派出所领养了她,但不到1周岁,养父就离她们而去。拉扯着晓恩到11岁,养母许敏桃带着她改嫁。2014年,第二个养父也去世了。“知道我们的不易,晓恩总是格外孝顺。”许敏桃说。袁晓恩长大后四处打工,并经历过一段失败的婚姻。

    坎坷的身世,并没有消蚀袁晓恩的善良。她的朋友陈丽萍说,晓恩有一副热心肠,看到需要帮助的人和事,晓恩总是当作自己的事情一样。在袁晓恩的感染下,她身边的不少好朋友也成了公益热心人。

    袁晓恩现在的丈夫吴立红说,自己就是被感化的一个。两个人走到一起也是因为做公益。那是2010年1月,天台义工要对几户贫困家庭进行核实。当时,一户贫困户住的十分偏远,大家都不熟悉这个村。热情、开朗的袁晓恩知道情况后主动请缨,与吴立红一起跋山涉水去走访,还自己掏钱买了年货给这一家人带去。之后,一来二去,两人互相吸引,最后走到了一起。

    吴立红打心眼儿里佩服妻子对社会公益的专注劲儿。2012年,袁晓恩被查出患上肠癌,“但她一直隐瞒病情,继续抱病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今年春节前,袁晓恩因病情复发再次入院,并接到了医院下达的病危通知书。癌症病痛的折磨让袁晓恩变得瘦骨嶙峋、极度虚弱,原本百余斤的她瘦得只剩下50来斤。“重病之中,她还想着留下最有价值的东西,再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吴立红说,想着她“自己的眼睛还可以用”,她便发微信咨询捐献眼角膜的相关程序。

    在办理捐赠眼角膜的相关手续前,爱美的晓恩还不忘在微信朋友圈发上自己的眼部特写照片,并写道:“发此照片,证明我的双眸还是蛮漂亮蛮健康的,希望用上的朋友放心使用。”

李克强张高丽分别参加代表团审议
全国各地广泛开展青年志愿服务行动
捐出眼角膜做人生最后一次公益
我国分辨率最高遥感卫星投入使用
“长江救援志愿队”走进清华大学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求解青年创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