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26年,北京军区空军航空兵某团一级军士长霍新民荣立二等功3次、三等功8次,被空军评为优秀士官标兵,还荣获全军首届优秀士官人才奖。
“我的一切都是部队给的。”穿着一身蓝色机务工作服的霍新民深情地说。
十多年前,正在保障演习的三期士官霍新民接到通知,当年四期没有名额,所有三期士官服役期满“一刀切”退伍。那时演习正进入关键阶段,机务保障任务很重、工作很辛苦,很多马上要退伍的战友听到这个消息,就不干了。
霍新民心想,这么多年都坚持过来了,不差这几天。结果面临复退的老兵,只有霍新民一个人坚守在机务一线。
演习结束后,霍新民填了退出现役登记表,准备过几天就走人,按规定他就不能再进外场了,但霍新民心里舍不得飞机,他求着连队让自己进场保障。连队干部想让他去炊事班帮忙,霍新民不乐意,他宁愿到外场跑道打旗子。
于是,整整一个星期,霍新民在外场打旗,一起一落,一丝不苟。退伍时,他意外地接到通知,“先别走”。
“这么好的兵,得想办法留下。”部队领导专门向上级报告,争取了一个名额,霍新民就这样被留了下来,成为一名四期士官。
“为了一个士官,一个师级单位专门召开一次常委会,专门上了一个报告!”霍新民事后才知道事情的原委。再后来,机务大队没有高级士官编制,霍新民选改三级军士长时,部队以党委名义打报告,机务二中队增加了一个高级士官编制。
“干好工作是自己的事,留不留队、评不评奖那是组织的事。”想起这些事情,霍新民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儿,干每一项工作都特别认真。
有一年夏天,霍新民到外场恢复一架停放了两个多月的飞机。解蒙布、打开检查舱……霍新民领着徒弟按规程进行巡检,他突然发现战机左翼根与机身包蒙皮结合处有潮湿的印迹。霍新民猫腰过去一闻,是煤油!顿时心里咯噔一下。
“拆!”霍新民带着徒弟果断打开油箱,身高超过1米8的他跪在发烫的机翼上,脸贴着狭小的检查舱仔细查看。半个小时过去了,没有发现渗漏。
“都停放两个月了,要是漏油地上早就一滩油了,应该没啥事。”徒弟的话听上去也对,但直觉告诉他这个地方不该渗油。“机务是个良心活儿,飞机维护更糊弄不得。”他说。
再检查一遍!霍新民让徒弟打手电照向昏暗的检查窗口,自己拿起长柄反射镜探进油箱底部,一毫米一毫米地过。当再次检查到第四格舱口时,他在油箱底部看到一丝亮光。有裂纹!
这是全团首次发现类似问题,排除故障、技术通报、全团普查……几天后,团领导亲手将一枚二等功军功章挂在霍新民胸前。
服役20多年来,霍新民维护过5种机型28架飞机,安全保障飞行6200余架次、3300多小时,所带机组被军区空军评为“十佳”优质机组。
虽然是全师名副其实的“兵王”,但霍新民没有以老资格自居。在他的宿舍里,内务柜干净整洁、被子叠得有棱有角。团里5公里体能考核,40多岁的他一直跑在第一梯队,把很多90后小伙子甩下两圈,和战友们一起进行俯卧撑训练,他一口气能做70多个。
因为比大多数战友岁数都大,很多官兵私下里喊他“霍伯伯”。中士朱峰是霍新民的徒弟,他坦言,自己能留在部队踏踏实实干下去,是“霍伯伯”身上的“光”吸引了自己。
“霍伯伯排故障时身上会发光!”朱峰笑着说。
朱峰入伍前就在汽修厂上班,当兵到了第二年就想退伍回家,家人也同意了。面临选择的日子越来越近,他问兵龄比自己年龄还长的霍新民,铆在机务岗位这么多年图什么?霍新民回答:“看着飞机,亲!”
因为“霍伯伯”这句话,朱峰选择了继续留队,如今已经在部队安心服役了6年,一天见不到飞机,心里就空落落的。
去年,团领导考虑霍新民年龄大,怕他身体吃不消,就决定调他到在室内工作的修理厂。霍新民舍不得那些像亲人一样的战机。后来团长、政委反复做工作,他才答应。
“在市里分了房,家属孩子落了户。部队给我的太多了,自己做的还不够,真想在外场再干两年!”这名老兵“无限惆怅”地说。
张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