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3月20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爸爸去哪儿》制作方:

苹果能是手表,综艺为什么不能是电影

实习生 叶雨婷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3月20日   12 版)

    “我是打心底里认为,靠这种有票房没诚意的产品,中国电影绝对不可能形成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在前不久闭幕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文艺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导演冯小刚对综艺电影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不少电影行业的同行,如著名导演陈凯歌、尹力等也对此表示支持,但也有一些专家认为,不能以“高雅”之名约束文艺作品。

    《爸爸去哪儿》制作方首度回应:苹果能是手表,综艺为什么不能是电影

    《爸爸去哪儿》系列电影作为综艺电影的开创者,在票房和社会影响上取得了双丰收。该系列电影由天娱传媒制作,对此,天娱传媒品牌中心总经理赵晖对笔者的采访首次进行回应。

    “时代在进步,很多行业的创新都被接受了。既然人们能接受特斯拉是汽车,苹果是手表,那为什么不能接受《爸爸去哪儿》是电影呢?这到底是因为人们的接受度没那么快,还是它动了别人的蛋糕?”赵晖认为,在新的类型电影出现的时候,有些人没有去理性地分析它为什么受老百姓欢迎,而是机械地排斥。

    赵晖表示,电影好坏首先要看观众买不买账,只有观众满意,电影才有生命力和价值;其次要看它所带来的创新和尝试是否能给别人带来启发。综艺电影“合情、合理、合法”,“整个电影史上也没有说不能有综艺电影”。赵晖在接受笔者采访时透露,只要《爸爸去哪儿》的节目一直播,就会继续做《爸爸去哪儿》的电影。

    2015年春节档,《爸爸去哪儿》系列的两部作品截止到目前,总票房未超过4亿元,远不及2014年7亿元的票房奇观。有影评人认为,综艺电影必然会在这两年走下坡路,甚至在明年春节就可能消失。

    对此,赵晖回应:“2014年春节的电影市场一共只有4部电影,而今年有8部电影。这意味着整个市场竞争度大幅增加,我们的排片比例大幅压缩,去年的排片比有37%左右,今年只有17%左右,这一定会影响票房。所以票房下滑只是一个很正常的市场竞争现象。”

    综艺电影冲击传统电影?

    在网络上,支持传统电影和电影从业者呼声的观众不在少数。微博上一名网友评论:“看到《爸爸去哪儿》大电影上映时,我瞬间震惊石化了,为什么综艺节目也可以搬上大荧幕当电影上映,赤裸裸地践踏了电影人的自尊心。什么是电影,电影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综艺节目是艺术吗?”

    电影爱好者彭先生对笔者说:“即使一个商业化的电影也应该以电影为基础,而不是以商业做基础,这种‘挣快钱’的电影是不能推进中国电影发展的。即使综艺电影可以存在,也应该在电视上放,而不是在影院。”

    对于为何会出现综艺电影这一类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常江解释:“中国的电影业仍处在发展、变动时期,进口影片受限,国产影片的品质又参差不齐,制片业的成长速度远远跟不上放映业的扩张速度和观众的消费需求。在这个时候,综艺电影就出来‘抢地盘’了。”

    常江说:“从传媒产业发展的角度看,综艺电影的兴起是一种正常现象。对于制作方来说,只要能够产生新的利润就值得去尝试。商品化和自由竞争会给文化领域带来活力,但我们也需对这种活力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作出评估。”

    常江认为,综艺电影所赖以生存的是观众对新生事物的“新鲜感”。“对于走进影院看综艺电影的观众来说,他们所喜爱的或许根本不是特定的电影银幕,而只是和电视、iPad、手机一样的一块屏而已。所以,拥有100多年历史的电影艺术不会因为一些‘乱入’的竞争者而失去自身魅力”。

    对于传统电影人批判的“综艺电影来钱太快,周期太短,会冲击传统电影的发展”,曾撰文指出冯小刚“四个逻辑错误”的媒体人李智勇指出,这是禁不起推敲的观点。“综艺电影并不那么简单。首先,它必须建立在成熟的综艺节目基础上。其次,即使有个成功的节目,也未必能变成成功的电影。从这一点来看,综艺电影的数量是非常少的。这么小的市场份额,不可能断掉中国电影的根。”李智勇说。

    不要以“高雅”之名对文艺进行约束

    一些电影导演强调,综艺电影的艺术水准太低,因此不应进入电影市场,甚至不应算作电影。常江认为:“艺术有高低,选择是自由。”从电影本身来说,黑泽明的《七武士》和冯小刚的《不见不散》肯定有着不同层次的审美和文化意涵。

    常江说:“只要这些电影不存在违反现行法律和主流道德的内容就可以进入电影市场。以‘高雅’之名对文艺进行约束,太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笔者了解到,综艺电影一般拿到的是纪录片类型的电影“准生证”。李智勇说,现在是法治社会,综艺电影能取得电影“准生证”,因为它符合纪录片的一般特征和准入标准。“你反对人家在电影院上映,你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呢?”

    李智勇说:“艺术水准不能作为一个客观的标准。艺术水准应当是一个电影的‘金线’,而不是‘底线’。”李智勇认为,从电影准入的门槛上限制一些类型电影的发展是不正确的,电影行业可以在评奖时对电影的优劣进行评判和引导。

每个人都有故事
路遥:最朴素,最真实,最执著
苹果能是手表,综艺为什么不能是电影
陈景润故乡推“中国的感恩节”
福建“拗九节”传承传统民俗
“金扫帚奖”颁奖
美版《甄嬛传》只剩6集
翻拍《星你》等两年?
收视率造假再遭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