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央纪委监察部官网发布视频访谈,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3位专家学者剖析欧美国家近期曝光的腐败大案。嘉宾为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袁征、欧洲研究所研究员田德文,主持人为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
专家学者认为,腐败是全球普遍存在的问题,面对这一“国际公害”,应该编织起跨国境追逃追赃的大网。
印象中廉洁的欧美国家,也有严重的腐败
访谈一开始,高波就举出了一个“可能和很多网友的想象反差很大”的统计数字:2014年欧盟委员会公布报告,因为贪腐问题,欧盟范围内一年损失1200亿欧元。
为何大众印象中廉洁的欧盟国家,也有严重的腐败?
田德文认为,应该把“欧洲”这个概念细分开来:“在德国、荷兰、英国和北欧国家,政坛廉洁度比较高;但在整个南欧地区,廉洁的程度相对并不高。”
他举了近期的南欧腐败窝案:“2014年,西班牙一次就抓了51个西班牙国企的高级行政管理人员。意大利围绕着2015年米兰世博会一次抓了7个高官,同时,当时担任意大利前总理的莱塔,最后也被卷进了腐败丑闻下了台。莱塔窝案的涉案金额共达10亿欧元。”
欧美政府也被“三公消费问题”困扰。田德文说,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是2009年曝出的英国议会“报销门”事件。
高波介绍,英国是现代审计制度的发源地,被称为“现代审计之乡”。但在议员费用报销上却存在制度漏洞——根据英国议会的规定,议员在从事公务活动时可报销一定费用,但却由英国议会自己监管。
“现在据英国媒体报道,他们一共调查了700多名议员,其中有300多人的报销存在问题,有4个人进了监狱。”田德文说,“他们拿去用公款报销的那些项目之多、之杂,是远远超出老百姓的想象的。”
这名欧洲研究专家表示,南欧腐败乱象,还表现为“无论什么人都有可能腐败”。2014年,西班牙公主克里斯蒂娜和丈夫滥用公款,“化公为私”报销620万欧元。“克里斯蒂娜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被警察局拘留的西班牙王室成员,最后西班牙老国王胡安·卡洛斯也因为这个重大丑闻,宣布退位。”
让人“大跌眼镜”的,不只欧盟。
袁征列举了今年2月披露的美国纽约房地产腐败大案。被称为“纽约州最具权势人物之一”的纽约州众议院议长谢尔登·西尔弗涉嫌利用职权谋取巨额财产被捕,他曾是“9·11”恐怖袭击之后重建世贸中心的功臣。
“西尔弗通过议长的影响力为相关的房地产公司提供服务,让它们能得到减税待遇。”袁征说。
美式选举是典型的西式民主,却也不能避免腐败。袁征举例,今年,美国新泽西州民主党参议员罗伯特·梅嫩德斯被调查出利用职务便利,换取大笔捐款。
“美国的选举需要金钱才能支撑,才能获胜。参议员每隔六年要竞选一次,梅嫩德斯已经干了14年,至少已两次连任了。他需要竞选经费,但钱却不能直接打到他的账上。”袁征介绍。
“佛罗里达州的眼科医生所罗门·梅尔根是他的好朋友。梅尔根的眼科医院被美国的卫生监管部门曝光,涉嫌套取公共财政约890万美元。但事情曝光以后,梅嫩德斯出面,以资深国会参议员的身份,要求卫生监管部门中止调查。但是现在,他被怀疑为存在变相的权钱交易。”
“所谓金钱是美国政治的母乳。”高波如此点评,“实际上这是特殊的政商利益共同体,商人拿钱来为政客的从政铺路;政客们又反过来利用立法的手段来为商人提供这样那样的利益庇护。”
除了参议员案例,袁征也介绍了美国国会众议员的“三公消费”。最著名的就是美国黑人民权领袖的杰西·杰克逊的儿子——1995年到2012年担任众议员的小杰西·杰克逊。
“他被发现将募集的竞选资金挪作私用——买房地产、家具。小杰西·杰克逊夫妇购买的奢侈品包括:4万多美金的劳力士手表,迈克尔·杰克逊、马丁·路德·金、李小龙的纪念品。最后杰克逊被判刑两年半。”
欧美国家为何“严打仍腐”
欧美发达国家在打击腐败、洗钱方面有着严肃的制度设计。田德文举例:“英国海关规定,如果你携带1万英镑入境,第一要申报,第二要说明这笔现金的来源,只有证明这个现金是合法的,你才可以携带现金入境。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呢?主要目的就是反洗钱。当钱一旦脱离监管的时候,它极易成为滋生腐败、乃至犯罪的温床。”
“市场经济的机制越健全,应该说越不利于腐败的滋生。”田德文分析,“但是,腐败是伴随着公权力产生的。没有任何一种市场经济可能完全脱离公权力存在。正是由于这种机制,才使得欧洲这些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也不能够杜绝商业贿赂。”
他举例,2014年曝光的法国阿尔斯通公司行贿案,目前查到的涉案金额已达40亿欧元。而法国的埃尔夫公司,被调查出每年用于行贿的钱可能达1.2亿欧元。
这样的大额资金的流动是怎么“掩人耳目”的?田德文解释:“贿赂金的流动不见得是现金。他们采取的行贿方法是开设匿名账户,比如叫‘巴黎先生’。公司把钱打到匿名账户里,再由他们要‘围猎’的公职人员或者决策者去提钱。对南欧国家来说,也许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反商业贿赂会一直面临着艰巨挑战。”
两名学者均提及,欧美也存在利用亲友套取公款的腐败案例。
袁征举例:“美国有一名参议员用国家给他的经费,把情人雇用为办公室行政人员,被曝光后道歉辞职。”田德文介绍的英国的另一个真实版本:“英国议会一名保守党议员雇用还在读大学的儿子当秘书,用薪水套取公共资金。”
对付“国际公害”,亟须编织跨国境追逃追赃大网
在视频中,高波如此评价“笼子”和“老虎”的关系:“制度再健全,制度的笼子再严密,但是有人不断地想去钻制度空子的欲望,恐怕是始终存在的。”
“没有制度是万万不能的,但制度也不是万能的。”田德文讲述了自己2011年到意大利威尼斯调研的所见。
威尼斯市政府为了增强公共工程的透明度,把所有公共工程的档案都放在市政厅一楼供公众查阅。“就跟阅览室一样,但没有管理员,任何人都可以进去自由查阅,并可以复印拿走。”
但这仍然不能杜绝公共工程基本建设领域的腐败。“2014年,威尼斯市长奥索尼被捕了,就是因为一个工程。”
这个名叫“摩西工程”的项目是建筑堤坝、保护整个城市的“生命工程”。“但官员还是做了手脚,最后被查出来并且被抓了。”田德文说,“即使有那么严格的制度,在贪欲的推动下,官员们仍然有可能去做蠢事。”
在美国的州和市级层面,工程基建也是腐败“重灾区”。
袁征提及的是新奥尔良市前市长雷纳金。雷纳金曾是2005年卡特琳娜飓风灾后重建中的风云人物。“但后来发现,实际上在财政拨款的灾后重建项目中,他拿回扣、向投标公司索贿,搞权钱交易,涉案金额达几百万美元。2014年7月,他被判刑十年。”
田德文指出,当我们跨国比较腐败和廉政的具体措施,可以发现所有国家的腐败现象都大同小异,反腐败的制度也大同小异。但反腐的效果、廉政的程度可能是天壤之别。
他认为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地区文化对反腐的重视程度。“相似的制度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起的作用也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南欧国家的腐败有非常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和背景。在价值观上,很多南欧人对腐败的接受度要远远高于北欧和中欧国家。对他们来说,腐败分子把钱挣来给家族用,虽然违法却可以接受。要想改变一个地区的文化,任重道远。”
专家指出,腐败是一个全球普遍存在的问题,各国需要加强监管和国际合作。“面对腐败这种‘国际公害’,我们应该编织起跨国境追逃追赃的大网。”高波说。
2014年APEC会议上的“北京反腐宣言”,给我国的跨国反腐打开了新的局面。
为摸清外逃人员底数,及时掌握外逃人员信息,中央纪委建立了“党和国家工作人员外逃信息管理系统”,中央国家机关、各省(区、市)可通过此系统24小时及时报告外逃人员信息。2014年12月9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设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网上举报专栏,不仅收到了来自亚洲、欧洲、美洲等地的海外举报件,而且还收到了热心人士的自荐信,表示愿意为追查外逃官员贡献力量。
田德文介绍,欧洲在反腐败国际合作方面,对洗钱有了共同的定义和打击手段。“欧盟给欧洲反腐带来的变化,为中国和欧盟开展进一步的反腐败合作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
“采用这种国际合作提速反腐的方式,不但有利于世界各国共同治理腐败公害,而且也会倒逼和改进各国自身的腐败的治理工作。”高波最后说。
本报北京3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