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4月03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贪官受贿数”已成假新闻重灾区

曹林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4月03日   02 版)

    贪官的受贿信息,如有多少情妇、多少别墅、多少名表、多少本护照,总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网上看到的不少关于贪官受贿清单的描述,又大多是假新闻,而且说得越细的往往越假。“贪官受贿数”俨然已成假新闻的重灾区。

    昨日,某媒体兴奋地发出一条“独家新闻”,称刘铁男及其家人在北京、青岛、太原拥有住宅五处,有伯爵、江诗丹顿等名表9块,齐白石、傅抱石真迹5幅等,还有12本外国护照并随身藏有12张机票;贪官魏鹏远涉案金额和房产达3.3亿元——这种“重磅消息”来自哪里呢?来自河北省检察院一名检察官的一个内部授课稿。

    这条新闻迅速被媒体和网友疯转,河北省检察院随后辟谣称:该检察官到省总工会授课系个人行为,相关资料为其自行从网上搜集整理,未经单位审核。原来,又是一条以讹传讹的不实传言!检察官将网上消息当成权威消息写进授课稿——相关媒体未经证实,想当然将其当成权威消息——公众又把媒体的报道当成“权威报道”,结果,再次上演“聋子听哑巴说瞎子看到鬼了”的传播闹剧。

    这名检察官的职业素养显然存在问题,如此重要的信息,不从正规渠道和权威部门获取,而直接从网上拿来,并以此误导学员。报道这一消息的媒体也该反思:其一,从新闻规范来看,“内部授课稿”作为新闻源需要核实。内部授课时,讲师面对的是学员而非公众,很多材料往往不像公开发表时那么注重精准。其二,这并非其职务行为,演讲人以私人身份进行内部授课,其能否成为信息源就需要斟酌。

    如果要以此作消息源,也应针对那名检察官的意见,求证其资料来源是否准确,内容是否属实,能否向社会公开。不加任何求证,随意把这种“内部课件”当新闻报道,能让人相信其新闻品质吗?

    其实,很多关于“贪官受贿数”的报道,都不交代信息来源,而以一句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据知情人士透露”来代替,严重地小道消息化。这类报道反而非常吸引人,像什么“纪委抄家时拉走了几卡车的赃款”“贪官别墅内景曝光,现9000万电视墙”等。关于刘铁男的受贿数额,早就在网上传播,2013年6月,香港某报的报道就很是活色生香,称其有12本护照、8个情妇,生活如何糜烂腐化云云,信息源来自“内地网络风传的一个帖子”。而这些网络消息,最终又被检察官写进了讲稿里。

    很多假新闻的传播途径都是这样,先是网贴流传,再是媒体引用,最后是专家援引媒体——另一家媒体再把这名专家的言论当成权威来源,好了,谣言就这样被这个不负责任的传播渠道洗白白了,摇身一变成有“权威来源”的信息了。

    “贪官受贿数”之所有成为假新闻的重灾区和滋生处,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信息不对称,很多案件还处于调查阶段且不便公布,但公众又有强烈的知情需求,信息不对称下滋生传言;然后,受众只围观猎奇,追求一种窥视的快感,而对真相不感兴趣——管你事实上是不是真的,说贪了那么多钱我绝对相信;最后是当事人的缺席,贪官关进去了,你说他贪了100亿、养了100个情人,他都没法儿现身辩驳。浮躁的媒体、浮躁的传播环境加上浮躁的受众,就这样制造着一起起关于贪官受贿数字的不实消息。

    其实,不只是贪官受贿数字成为假新闻重灾区,贪官一落马,立刻会围绕他其他方面滋生出无数假新闻。比如“贪官是在哪里被纪委带走”,也是各种臆想和编造。前些时候,某媒体报道称某官员在女儿婚礼现场被带走,后来迅速被当地纪委“打脸”。总有一些媒体热衷于这样的传闻,才不管真假,反正读者爱看,反正你也没法“证伪”,反正贪官也没法儿辩解了。

“贪官受贿数”已成假新闻重灾区
反腐下的“懒政”实质还是腐败未能除根
官商各归其位,才能避免“荣辱与共”
医院告别“逐利”还需配套改革
社保基金不入股市是明智选择
光是警告违规A级景区还不够
推广“生态葬”还需多方着力
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