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吕洁也说不清楚自己的身份。
她是上海长宁区公安局北新泾派出所新泾五村小区的一名社区民警,但从警17年来,她却总是干着“份外”事儿——背腿脚不便的老太太上下楼梯,为刑满释放人员找工作,帮吸毒回归人员恢复驾照,就连小区租户吵闹、居民房子漏水这些事儿,她也去处理。
“吕洁师傅”是老百姓对这个年轻女警的称呼。他们并不知道,这个眉清目秀的上海女孩,曾获全国“最美警察”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而她服务的对象,多是吸毒回归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
新泾五村社区警务站里,布置温馨,墙上贴满了各种照片。有参加社区活动的,有刑释解教人员找到新工作的,还有吸毒回归人员一家团聚的。吕洁不愿意提起自己获得过的荣誉,“我就一普通民警,没什么”。
“回归圈”里的“大姐大”
在刚从特警队转至派出所的民警郑白眼中,身材娇小的“吕洁师傅”绝不普通,“她就是那个很厉害的吕洁”。早在特警队时,郑白就听说过吕洁。
给吕洁当了3个月的徒弟,郑白见过好多“非本社区”、“非上海户籍”的人来找她。这些人的行事风格颇为统一:从小区入口处一路喊着“吕洁”的名字冲进社区警务室。而吕洁此前压根儿不认识这些人。
一名孕妇挺着大肚子,驱车20公里来找吕洁,说是要给丈夫办驾照。她丈夫3年前因为毒驾(指未戒断毒瘾的患者和正在使用毒品的驾驶员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记者注)被注销驾照,强制戒毒期满后,已坚持两年未复吸,警方尿液抽检未查出毒物。
按规定,他已满足恢复驾照的要求。“两年未再吸毒”的证明,应当由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但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始终待在上海,其户籍地派出所无法出具证明。
拖了几个月后,眼看自己即将临盆,妻子忍不住了。她来找“名气很大”的吕洁。
在长宁区的“回归圈”,吕洁是当之无愧的“大姐大”。她的“厉害”不是有多强的擒拿格斗技能,而是用一颗真心,换取吸毒回归者和刑释解教者的“将心比心”。
北新泾派出所管辖区域内的149个在册吸毒对象都是她的“朋友”,除此之外,这些吸毒对象的“朋友”也说自己是吕洁的朋友。她在担任社区民警工作外,还兼任派出所禁毒专管员。
那个孕妇没有找错人。虽然完全不认识这个孕妇,但吕洁还是硬着头皮去碰了这个“吸毒回归人员驾照第一案”。她到派出所、长宁公安分局帮回归人员查找档案,电话联系其户籍所在地派出所,联系他所居住社区的民警,查找驾照申领的相关规定等等,最终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解决了驾照问题。
一次次为“回归者”向上级打报告
17年的从警生涯里,吕洁办过最大的一件事,恐怕要数把强制戒毒人员从强戒所“捞”出来了。
那是一个29岁、与父母决裂的强制戒毒人员。他的母亲哆嗦着来找吕洁,一开口,就提了一个有些非分的要求——让她的儿子离开强戒所回家。
家里的情况,听上去比正在接受强制戒毒的儿子更糟一些。因为举报儿子吸毒,母亲被儿子当做仇人,不相往来。儿媳妇也因为丈夫吸毒,带着还没上幼儿园的孩子回了娘家。后来,身患红斑狼疮的儿媳妇两度被医院下达病危通知,孩子一度找不到爹妈。
“如果儿子不能出来,我们这个家就要散了。”老妇哭着说。这是吕洁最受不了的情形——她怕别人在她面前掉眼泪,她答应“试试”。
她先去老人所在的社区,找社区民警、居民、亲属了解情况,在确定情况属实,并作出“社区戒毒对其有促进作用”的判断后,向上级部门请示汇报。
此后,她又去强戒所了解情况,考察戒毒者本人的表现。在所有“考察”都通过的情况下,她又一次向上级请示“能否社区戒毒”。
如今,这个小伙儿已经“出来”一年多了,每月定期尿检和不定期抽检均未查出毒物。“他原来吸的是冰毒,是最难戒的一种毒品。现在好了,一年多没有复吸。”吕洁说。
据北新泾派出所统计,截至目前,辖区在册吸毒人员一年内复吸率为零,失控吸毒人员为零;5年内在册刑释解教人员共107人,这些人的户口申报、安置就业、落实帮教率均为100%,2012年以来每年统计的5年内重犯率均为零。
给“回归者”找工作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对吕洁来说,最困难的事,莫过于给表现不错、重犯可能性极低的“回归者”找工作。
给一名“回归者”安排工作,在当了十余年禁毒社工的隋海渤眼里,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在与吕洁合作的十多年里,这个女警对回归人员的“好”,令他称道不已,“有一个强戒所出来的,已经在一个小区看了5年车棚了;一个劳教解教的,在一个小区打扫卫生6年了”。
这些“回归者”,无论是看车棚,还是做保安,都干得稳稳当当。他们工作时间越久,吕洁心里越高兴,“有他们在,我下次还能再找那些接手单位开口;如果牌子做砸了,以后就等于少了一条出路”。
因为这个原因,每次给“回归者”介绍工作吕洁都相当谨慎,只有那些“把得住”的人,才能有机会得到工作。这批人,在工作单位那里,就是吕洁的“牌子”和“门面”。
她曾给一个“十进宫”、出狱时已经59岁的惯犯安排了看管自行车棚的工作。这个人的例子,后来成为吕洁最闪光的一张“名片”——多次因盗窃入狱的他,凭着看车棚的本领,在退休前甚至评上了优秀员工。
最近,吕洁正想办法给一名吸毒“回归者”找工作,“很难很难”。“你们记者能不能呼吁一下,希望社会多给他们一次机会。他们会干得很好。”吕洁说。
本报上海4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