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04月20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导演战争”的中国兵棋拓荒者

——追记国防大学战役兵棋系统教研室副主任张国春

特约记者 褚振江 通讯员 罗金沐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4月20日   01 版)

    年仅45岁的张国春,倒在了钟爱一生的兵棋阵地上,也用生命诠释了“战士的最高荣耀,是倒在报效国家的战场上”的铮铮誓言。

    这位“献身强军实践的兵棋专家”在2014年10月15日的黄昏中,悄然离去。噩耗传来,人们沉浸在巨大悲痛中。向遗体告别时,从领导到家人,从将军到士兵,都泣不成声。

    作为国防大学信息作战与指挥训练教研部战役兵棋系统教研室原副主任,张国春被称为中国兵棋事业的拓荒者。他和团队打造的我国我军首个实战化大型兵棋演习系统,被誉为“中国军队训练领域的一场革命”。

    让今天的指挥员从“多维棋盘”上学习战争

    在新军事变革的今天,“从实验室中学习战争”“从未来中学习战争”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

    2007年1月,军委总部果断决策,我国我军首个大型计算机兵棋系统研发工程正式启动。

    兵棋系统,也称“战争模拟系统”,是一种运用计算机模拟实战环境和作战进程,实施战争推演的系统。它是推演战争的平台,是无限接近真实战场的虚拟战场,被业界称为“第0.99场战争”。

    张国春的博士生导师胡晓峰任兵棋系统总设计师。他亲自点将,组成先期攻坚组,张国春名列其中,并成为最早一批进入兵棋团队的技术骨干。

    “这是我军训练领域的一场技术革命。一直以来,我军指挥员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而兵棋团队要完成的则是让今天的指挥员从‘多维棋盘’上学习战争,在虚拟战场空间追寻制胜之道。”国防大学副教育长郑云华说。

    张国春很早就开始关注外军兵棋系统。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军就开发出兵棋系统,用于军队的演习训练和作战方案评估,所有作战行动都以兵棋推演作为支撑。

    然而,大型兵棋系统作为少数国家掌握的核心机密和制胜利器,对外实施严密封锁。北约国家的军队虽然可以使用美军兵棋系统,但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2005年,某大国国防部长访问中国,向我方明确提出不予交流的项目清单,第一项就是兵棋系统。

    兵棋系统研发起步之前,张国春到部队调研,有位领导不无遗憾地说:“部队不是不想搞对抗训练,也不是不想演练精确指挥,关键是没有一个好用的平台。”

    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张国春的心。

    如何在实验室里研究战争,如何能够准确有效地通过仿真手段构建出当代战争的复杂体系,如何能够模拟出逼真的战略、战役联合作战训练环境,为军委总部高层决策提供正确可信的决策建议,成为摆在张国春和同事面前的巨大难题。

    “不能没有这一国之重器、兵之利剑!”“我们干的不只是国防大学的一件事情,而是面向全军的大事业。”张国春常常这样与同事共勉。

    干着技术员的活儿,想着司令员关注的事

    战争模拟是世界六大仿真难题之一,兵棋系统研发之初,既无成功经验可学,也无现成资料可查。核心技术买不到,单纯模仿又走不远,依赖引进行不通,严酷的现实让兵棋研发团队认识到,这块“硬骨头”比想象的还要难啃。

    作为主管设计师,张国春主动请缨,承担起模型引擎、战场情况报告系统、想定数据查询系统的设计开发等一系列重任。这3项攻关极为关键,直接决定着兵棋系统是否紧贴实战、反映实战。

    如何既通过兵棋让部队指挥员感知信息化战场、打赢信息化战争,同时,又使兵棋演习的裁判科学、公平,实现由传统演习中“人”的主观裁决向兵棋演习“计算机”客观裁决转变,一改过去车轮跑不坏、弹药打不完的“演戏”现象,成为张国春面临的重大考验。

    他同校内外军事专家、总部和部队指战员密切协同,坚持先研究战争,再研究兵棋;先吃透军事规律,再达成技术实现。作为主管设计师,他要求团队成员对每一行代码、每一条字段都要按实战标准认真编写、严格校验。

    一次,当实验数据加载到模型之后,一组某型飞机的侦察距离数据在运行中暴露出问题。他严肃地对身边同事说:“飞机的侦察距离到底是多少?这可不能弄错!”

    在他的引导下,大家对兵力、火器等成千上万组数据一一校对,对信息化战争“陆海空天电”全维一体的战场环境进行全面校验,使兵棋既如实反映敌我真正实力,又从难从严提供演练条件,为部队指挥员了解和适应未来战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功夫不负有心人。兵棋系统在后来的部队演习中展现出支持“真打实抗”的强大功能。“能够真正让指挥员‘抗’起来、‘谋’起来、‘算’起来,使演习有了打仗的味道,有利于提高各级指挥员的综合水平和指挥能力。”总参一位首长这样评价。

    为使兵棋系统尽快推向部队,张国春和同事与部队指挥员一起反复摸索,白天试推试演,晚上加班加点修改程序。他们先后攻克了10多个军事设计与技术实现的大关,而每一个大关,他们都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一遍遍测试、修正、反复,甚至全部推倒重来。

    在兵棋系统集成测试阶段,第一天就出现几十个问题,每个问题的原因错综复杂,涉及上千个节点,大家一时感觉无从查起,系统面临生死考验,压力达到了极限。

    张国春和同事咬紧牙关,连续半个月排查、调试了几千条规则和十多万个数据,终于使系统稳定下来。

    “他们干的是技术员的活儿,想的却是司令员关注的事。”某军区司令员感叹。

    “未来打仗最怕的就是碰上这种情况”

    2011年6月,兵棋系统终于从实验室走向“战场”,开始在部队实战化运用。

    一流的软件是用户“用”出来的。为了使兵棋系统更贴近部队,贴近实战,张国春和团队一起走向了演习场。

    2011年初夏,华北某演兵场,一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诸兵种联合作战演习进入白热化阶段。

    在陆、海、空军等各参演部队的“中军帐”里,一场运用兵棋系统的战略战役对抗演习也箭在弦上。

    走进“中军帐”,仿佛置身于激战正酣的立体化战场,指挥员一声令下,在计算机键盘的敲击声中,方寸天地之间“硝烟弥漫”。

    张国春和同事坐在电脑前各自遣将布阵,与外面部队同步展开作业。红蓝绿三方指战员在网上调兵遣将,图文声并茂的“危机情况”显示在眼前。

    “只有用起来,兵棋系统才能真正体现价值。”张国春经常对同事说。

    从教学到保障演习,兵棋系统在一次次应用的考验和历练中逐步成长。

    在参加某军区一次演习时,张国春被指派到某师保障演习。当他把该师作战方案输入系统后,发现可能会出现由于油料供应不足,导致作战受阻的问题,就及时向该师指挥员反映了情况。师指挥员检查后大吃一惊,原来方案中没有充分考虑战时的油料消耗,他们立即完善保障计划,为部队增配油料保障车,并明确了油料加注节点。

    演习顺利完成后,该指挥员对张国春说:“张教授,感谢你的及时提醒。否则,真打起来可就掉链子啦!”

    张国春告诉他:“兵棋推演就是真打,好多细节要多演多练才能符合实战要求。” 

    在一次兵棋演习中,关键时刻蓝方突然对红方实施强大的电磁干扰,红方完全无法决策指挥。蓝方多路机群趁机突破红方防空体系,在空天信息支援下,对红方关键节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瘫痪了红方作战体系,使红方完全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未来打仗最怕的就是碰上这种情况,如果我们不按信息化战争的制胜机理去练兵,那将来就真的会吃败仗!”某师师长深有感触地说。

    “系统能真正为提升部队战斗力服务”正是兵棋研发团队追求的目标,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历经多年,张国春和战友终于打造出了一套走出实验室,走进训练场、面向未来战场的兵棋演习系统。

特约记者 褚振江 通讯员 罗金沐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04月20日 01 版

图片新闻
“导演战争”的中国兵棋拓荒者
中巴人民友谊万岁
盘锦:筑创业“巢”引创客回家
上海司改为留住青年法官开出“药方”
央行再降准 加码支持实体经济
资本下乡:有实力争地,没能力种田
告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