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在上海闯荡的辽宁盘锦青年侴春旭带着团队制作了一个即时战斗类玄幻题材的手机游戏,并将动画改编权卖到了140万元。如今,这个27岁的小伙子从上海回到家乡盘锦,在盘锦创业孵化基地成立了盘锦首家开发手游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他梦想着在家乡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和侴春旭一样,正有越来越多的盘锦青年选择回家创业,吸引他们的是盘锦团组织去年以来一系列扶持青年创业的举措:盘锦青创众筹网、创业孵化基地、“创咖”(itea咖啡厅)……这些团组织筑起的创业“巢”将创客们引回了家。
以网络众筹形式开发公益性创业孵化平台
之所以选择回到盘锦,侴春旭看重的是“家乡的扶持政策”。返乡后,侴春旭把自己的项目放在了盘锦青创众筹网上,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目前,在团盘锦市委的协调下,他正和风投公司谈合作。
盘锦青创众筹网是团盘锦市委以网络众筹形式开发建设的公益性青年创业孵化平台,旨在为青年解决创业初期面临的棘手问题,让创业者在创业路上走得更好更远。目前,盘锦青创众筹网上已有服务类、IT类等各类创业项目。
据团盘锦市委工作人员介绍,青年创客在创业初期往往会因为缺乏经验、技术、资源、资金等一系列问题让梦想夭折。现在,创客们只需要把创业项目计划书、合伙人要求发布到青创众筹网上,即可通过互联网众筹形式找到具有相同意愿、相同兴趣的合伙人共同创业。当年轻人想创业又不知道该选什么项目时,也可以到青创众筹网上寻找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和创业支持。
除此之外,青创众筹网上还有资深创业导师团言传身教创业秘笈,提供创业政策指南、创业咨询服务和创业贷款等一条龙创业服务。
在侴春旭看来,盘锦青创众筹网是寻找创业合伙人、创业项目,了解创业政策信息,申请创业小额贷款的有效途径。
同时,作为第一个落户青年创业新型孵化平台“创咖”(itea咖啡厅)的创业青年,侴春旭还经常到这家咖啡厅与其他创业青年进行交流互动,相互切磋、指教。这个咖啡厅是团市委打造的公共活动空间与创业服务有机结合的创新型孵化器,为创业青年提供分享、交流、合作的平台,帮助创业青年找方向、找市场、找资金、找人才。
打造创业孵化基地提高创业成功率
“我主要的目的是倡导垃圾分类的理念,树立环保的意识。但光靠宣传是不够的,还有一定商业化的因素。”盘锦青年吴琼创业之前曾做过10年环保方面的工作,在他看来,现在环保问题都是围绕着企业,真正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很少。“而且现在人们不愿意在家里整理垃圾,废旧物品大多掺杂在生活垃圾当中,这就给后续终端处理上造成很大问题,尤其是人工成本”。
2014年8月,吴琼的盘锦立天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入驻了盘锦创业孵化基地,创办了第一个“环保兑换超市”。“如果你家里有废旧物品,可以拿着它到‘兑换超市’换成相应的积分,这个积分可以在超市里换购商品。”吴琼想通过兑换积分这种方式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也让更多人参与到环保事业当中。继首家超市开办后,他又在团市委的协调下,与社区合作设立了十多家“环保兑换超市”。
吴琼认为,传统的废旧物品回收方式太过单一,不仅价格随意,而且回收者的身份无从辨别,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为此,他为“环保兑换超市”制定了一套详细的兑换标准,回收人员的身份信息也将登记备案。
吴琼坦言,设立“环保兑换超市”的想法很早就有,但还是在团市委的帮助下才得以“落地”。
在盘锦青年创业孵化基地里,像吴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为了切实助推青年自主创业和创新创业,解决青年初次创业、二次发展中的环境问题,降低青年创业初期的门槛、风险和成本,提高广大青年创业成功率,2014年下半年团盘锦市委通过社会化运作的方式,积极与盘锦博景实业有限公司沟通协调,共同成立了集参加创业培训、配备创业导师、免费使用创业场地、优先提供创业基金及创业项目等功能为一体的“盘锦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基地拥有三层商业网点10个和办公室10间,办公面积近3000平方米。
2014年年底,团盘锦市委又签约了第二家盘锦青年创业孵化基地,进一步扩大规模,目前基地拥有盘锦上亿置业有限公司士林不夜城一期项目商铺1000间,面积达1.2万平方米。
引导农村青年搭上农产品电商“快车”
“约13万平方米的葡萄生产基地,总投资约1700万元;65亩的现代生态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去年盈利400多万元。”2009年开始创业的崔雅兰没想到企业会有如今的规模。这个土生土长的盘锦农村姑娘,回忆起创业的经历,满怀感激。
“刚开始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幸好团市委帮助我们协调了8万元的无息贷款。不然那时候东家借一点,西家借一点,也凑不够。”崔雅兰说。
启动资金有了,接下来就是养殖的问题。当时,崔雅兰的养殖专业合作社饲养的生猪,总是接二连三地得病,团市委又帮忙协调了一批养殖户到农业大学培训学习技术,不仅解决了当下的难题,而且也给合作社日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不仅如此,崔雅兰企业的产品销路,更是得益于盘锦团组织的“鼎力相助”。“去年11月,基地的葡萄大量下架,但迟迟找不到销路,这时团市委就通过网络找到一家北京的经销商,一下售出了两万多斤,这才渡过难关。”如今,无论是葡萄还是猪肉,打开的网络渠道都让其销量与日俱增,还带动了附近农户近2000户,安排了劳动力300多人。
崔雅兰口中的“电商”是2014年团盘锦市委整合各方资源,在“淘宝网”上建立的统一销售平台。截至目前,共有7万余人关注了该平台。
为了引领农村青年打破以传统门店、批发形式的线下单一销售模式,团盘锦市委成立“电子商务致富带头人团支部”,全市范围内50余名从事种植和销售苹果、小柿子、草莓、葡萄等多领域农村青年创业带头人纷纷加入电子商务致富带头人团支部。同时,团盘锦市委还指导50余名该团支部青年建立了各自的微信销售平台,通过盘锦共青团官网、官方微信平台等新媒体手段,宣传推介他们的网店和微店100余次。
此外,为了提升农村青年电商技能,团盘锦市委还开展了5期“青年创业电子商务讲堂”,培训农村创业青年2000余人次,通过技术指导、电子商务培训、协调创业贷款等措施帮助70余名农村青年实现电商创业。
本报记者 王晨 通讯员 孙旗